從摩拜、奧迪到京東物流車,有輪子的地方就有這家公司的身影

“只要是晴天,晚上都不用再充電了。”

“物流的兄弟們持續在清流計劃(綠色物流)上創新,今天又推出了太陽能快遞車!一年可以減少一萬噸的碳排放!確實給力!”

從順豐快遞小哥到電商大佬劉強東,最近都接連為漢能的薄膜太陽能芯片在物流車上的應用打call。有關漢能與這兩大物流企業合作的消息獲得眾多媒體的關注,也在社交媒體上刷了一波又一波的屏。

據京東方面介紹,首批50輛太陽能智慧配送車已交付京東物流使用,並將於近期投入618期間北京部分地區的日常配送。此款太陽能智慧配送車可提升配送車輛續航能力50%,至少增加每天40件貨物的派送能力。

這並不是漢能第一次在交通工具領域“攪動一池春水”,自打這家企業在2015年確立移動能源戰略,整個出行領域都成了它的眼中的“試驗場”,漢能+在出行領域就不斷結出碩果:

2015年5月,與摩拜達成戰略合作,將薄膜太陽能組件裝載到共享單車的車筐內,讓這些單車的智能鎖和GPS定位不斷電;

2017年8月,漢能與奧迪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研發薄膜太陽能車頂,乃至為奧迪車輛提供主驅動力;

2017年12月,漢能與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佈雙方將在在推進汽車天窗車頂解決方案、新能源車充換電站、共享電動汽車、園區及廠房分佈式光伏、特色小鎮建設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拓展薄膜太陽能技術在“住與行”領域的應用範圍;

2018年3月,漢能又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籌劃著將一汽旗下的紅旗系列都將搭載漢能薄膜太陽能車頂技術。據瞭解,還有另外兩家知名車企也與漢能達成了技術合作,在悄悄展開合作研發。

至此,中國十家知名車企中,已有五家與漢能展開不同層面的合作。

最近一個月,則是漢能與順豐、京東等知名物流企業的親密接觸與合作,其蔓延勢頭與去年漢能“佔領”共享單車市場的情形非常相似;

據悉,韓國現代汽車公司5月剛剛發佈新型號商用旅行車Grand Starex Camper也在測試了市場上的各種太陽能產品之後,最終選擇了漢能Miasolé太陽能組件,應用於車頂;

共享單車、豪華汽車、商務旅行車、大小物流車……各種出行交通工具都在成為漢能薄膜太陽能芯片的應用場景。

這家企業之所以能捕獲如此多出行相關企業的芳心,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它可以解決這些行業的普遍痛點——續航能力。

不管是高大上的豪華電動汽車,還是接地氣的電動物流車,都存在同一個痛點:半路沒電了怎麼辦?

在網上最近流傳的一段視頻中,一位順豐快遞小哥在接受採訪時就說,他的快遞車“一天至少要充一次電,趕上中午忙的時候還要換一次電瓶”。送快遞工作強度很大,在外面跑了一天,晚上回去,很多快遞小哥已經很累了,一旦忘記充電,第二天就會沒法開工,這種痛苦他們肯定不止一次經歷過。

這勢必也會對快遞網點的運營時間和效率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像順豐、京東這樣有著海量物流業務的知名企業會對漢能這樣的薄膜太陽能產品在物流車上的應用產生那麼大的興趣。

相比於物流企業,車企在尋找新的能源解決方案上,需求更加急迫。歐洲多個國家先後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目標和時間表,中國去年10月出臺的“雙積分”政策也在今年4月正式實施,發展新能源車不僅是大勢所趨,而且已是迫在眉睫的需求。

作為移動能源的首倡者,漢能深耕多年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擁有在交通工具領域應用的獨一無二的優勢,不僅轉換率高,而且輕薄,可塑性強,可以完美貼合交通工具,在實用性和美觀性上同時滿足車企的要求。

再加上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精神和開放合作的心態,漢能在出行各個領域廣結緣,不斷擴大朋友圈,也是應有之意。

可以想見,在不遠的未來,漢能的薄膜太陽能芯片,會像英特爾之於電腦筆記本一樣,出現於我們乘坐的各種交通工具裡,為交通工具賦能,引領移動能源時代的全面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