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女人的“幸福經”

樓下新搬來一戶鄰居,女主人叫阿凌,年齡比我大幾歲,但臉色總有和這個年齡段女人不相稱的幸福感。與她交往後,我收穫甚多,意欲一吐為快。

懶女人的“幸福經”

別把“太太”當工作

如果有一架望遠鏡,分別窺視我們樓上樓下兩家,就會發現生活節奏截然不同——我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女人,即使偶然在家,也把“太太”當成一份工作來做:早上6點準時起床,送孩子上學,再送老公上班,然後打掃衛生,洗衣收拾房間,9點,準時坐在電腦前,做一些手頭的事情……而阿凌家的那幅淡紫色窗簾,不到上午10點鐘是不會拉開的, “生活這麼懶散的女人,家裡肯定亂七八糟。”我暗暗思忖。

於是,我從阿凌身上學到了第一條幸福經驗:不要焦慮,把神經放鬆,儘可能從容、自然地享受生活。一天清晨,把兒子送到學校之後,心思一轉,先不回家試試?我在附近找到一家星級影院,買了一張半價早場券,施施然進去看電影。五星影城的小放映廳規模不大,誰會在忙碌的早高峰期間來看電影呢?電影8:30分開映,整個放映廳只有我和一對母子,作為早場獎勵,服務生給我們每人送了一份禮品——一個可愛的小瓷豬造型的水杯!影城外的三環路上車水馬龍,人們都在腳步匆匆,奔著自己的前程,公交車上,滿是一張張冷漠疲憊的城市面孔,想象著外面的喧囂,一股久違的幸福感湧了上來:這不大而奢華的放映廳,就像大都市裡的一艘諾亞方舟,那麼安寧,舒適。原來只要能對自己稍稍放鬆一點要求,就可以避開那種擁擠和嘈雜,用很便宜的價格,享受一場心靈的盛宴。

懶女人的“幸福經”

少一個心眼,就少一個漏洞

阿凌以前在旅行社當導遊,老公是一知名律師,談到他們的相知相遇,還有一則笑談:“我和朋友參團出遊,阿凌剛好是我們的導遊,每到景點,照例有購物問題,讓我稀罕的是,她比我們遊客還經不住忽悠,每次買的東西比誰都多,我開始還以為她是托兒,後來發現不對,她真的相信人家說的那些茶呀、絲綢啊都是好東西。我給她講出遊的經歷,講到一個貧窮山區遇到的幾個小女孩,給我唱歌,說最嚮往城裡女孩頭上花花綠綠的髮圈時,阿凌聽得滿眼淚水,沒幾天,竟然買了500元的各色頭飾、髮卡讓我寄給山區的小女孩!這麼單純、容易相信別人的女子太少見了。其實那些山裡小女孩給我唱歌是要討錢的,經濟社會,商業氣息早就浸染到角角落落,山區的小姑娘也不能倖免。可我不敢告訴阿凌真相,我怕傷害她那顆少有的、美好的心,還是依她的話,把那些髮卡寄到了山區。

“我遇見過不少女人,聽她們虛虛實實的談話,讓人覺得是一場心理較量,如果我拿出法庭上那一套,她們未必是我的對手,我對有心機的女人沒興趣。阿凌簡單直接,交往之後,她的感動、她的尷尬或者不耐煩,都寫在臉上,從來不裝腔作勢,讓我感覺很輕鬆。”原來,在感情生活中,有一種隨緣的心態,才會收穫幸福,用力過猛的事情,一般都會失敗。太努力、太認真、太緊張想要得到的東西,反而會失之交臂。

這應該算是第二條幸福經驗:女人,一定要有一顆溫潤、飽和度高達80%以上的心靈,多一個心眼,就多一個漏洞,滿是心機,那顆心就像篩子一樣,缺失水分。傻乎乎的女人,像一粒滿是汁液的水果,感動就流淚,快樂就歡笑,新鮮可愛至極。而過於精明的女人,心早已乾涸,滿是利益和算計,不僅自己累,男人看了,也不敢接近。

懶女人的“幸福經”

隨時隨地,有滋有味

和阿凌在一起,發現她有時候懶散,有時候卻認真備至。每次出門,都把自己打扮得賞心悅目,春天一件自己手工縫製的小披肩不離左右,夏天是各色印花麻布長裙,高跟鞋是很少穿的,經常是一雙平底花布鞋或白色小羊皮鞋,挽著大大的皮包,臉上化著淡妝:“我這包裡東西很多呢,有時坐老公的車出來,找一個公園一處樹蔭,鋪開野餐布,包裡有書、有零食、有陽傘,我可以在這裡消磨一天。獨處的時候我也會有滋有味。瞧,一分錢不花,我卻享受了最天然的氧吧。女人出門,是要跟大自然跟自己約會的,即使沒有工作會議或者社交活動,也不能邋里邋遢就跑出來。美麗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阿凌的話讓我很愉快地想像想像一個穿碎花長裙的女人捧著書躺在綠茵茵草地上的情形,風在林梢鳥在叫,要多美妙有多美妙。

“不要抱有功利的目的,儘可能認真、熱情地對待每一件喜歡的事情,哪怕是別人認為無關緊要的小事。”這是我從阿凌身上學到的第三條幸福經驗。我在網站上瀏覽最新的時裝信息,學習各種色彩搭配。我買了一臺縫紉機,把一件風衣改制成一條連衣裙,還到小商品市場,買了一些質量不錯的布頭,給老公和孩子裁製夏天的汗衫短褲。做一名心靈手巧的裁縫,是我兒時的理想,現在終於有機會實現它,每天忙忙碌碌,卻很滿足幸福。

不知什麼時候起,老公開始天天打量我的穿著:“新買的?還是你做的?你越來越會穿衣服了。”享受地做一件事,往往最能展現魅力。常聽一些主婦抱怨老公忙得不著家,她換了什麼衣服、買了什麼東西都不清楚,隨口敷衍,家,就像一個賓館一樣。我心裡偷樂。人到中年,一樣可以像阿凌臉上保留那一抹天真嬌羞的笑容,讓每一個人,都能看見她的幸福。(文:宋新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