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死刑犯的最後一碗飯,都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從古自今,犯下大罪的人都會被受到法律的制裁,嚴重者就會被執行死刑,在古代如果遇到皇帝大赦天下,那麼死囚也會被赦免,當然大逆不道的謀反之罪除外,隋唐《開皇律》與《唐律疏議》對死刑犯的判決種正式出現了“十惡不赦”之罪,如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這十種罪行是不能被赦免的。

給死刑犯的最後一碗飯,都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但是在犯人在執行死刑前,一般會有斷頭飯,斷頭飯有什麼說法呢?“人之將死,其膳也豐”,古今中外,幾乎都是如此。

死刑犯最後一頓飯,稱為“斷頭飯”,或“壯行飯”,很豐盛倒是真得。一般最少也得有兩個小菜,一葷一素,饅頭之類飯食管飽,因為中國信奉“寧願做撐死的鬼,不做餓死的魂”。有時候還會為死刑犯燙上一壺酒,讓其喝得暈乎乎,再上路。

給死刑犯的最後一碗飯,都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原來斷頭飯起源於春秋時期,楚莊王在平定大臣和貴族叛亂之後,處死那些叛亂的人時,為了顯示自己博大的胸襟,在處斬前就讓他們吃一頓好飯好菜,後來這一習慣在諸侯國中流行,並流傳了下去。

宋代趙匡胤立國之初立下規矩,每一位犯人被處斬前可以吃一頓伙食很好的的斷頭飯,希望死者能夠來世投胎到好人家。

在古代,死囚的斷頭飯除了有給死囚吃的比較豐盛的美味之外,還有一樣很特別的東西,斷頭飯裡面要有一塊生肉,這是什麼原因呢?

給死刑犯的最後一碗飯,都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事實上,關於這一點,有很多解釋,有兩個解釋是人們普遍認同的。

第一個解釋是因為很多朝代都有貪汙,官吏們為了多掙錢,就會敷衍了事,經常會放一些半生不熟的肉,更有甚者,就直接放一塊生肉。反正這些人吃完飯就會上路,自己的所作所為也不會被告發。第二個解釋就帶有鬼神色彩了。傳聞死刑犯死後都會下地獄,地獄中有一個奈何橋,橋上有一頭惡犬。如果死的人生前不吃一塊生肉的話,就沒辦法投胎轉世。

給死刑犯的最後一碗飯,都放入一塊生肉,有什麼寓意嗎?

其實關於死刑犯臨刑前要吃一塊生肉,民間也有許多解釋。有傳言表示這樣做是為了讓死刑犯吃到生肉時知道這是斷頭飯,吃完就要上路,給死刑犯一個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