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斐迪南夫婦遇刺到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的這一個月裡,有沒有可以阻止戰爭爆發的可能?

TrinityVineyard

可能性很小,因為當時塞爾維亞王國內部的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狂熱已經醞釀很久了,導致成天不自量力地向奧匈帝國挑事,費迪南遇刺雖然是個偶然事件,卻是當時社會氣氛下很自然的產物,如果沒有這個事件,也很有可能出現其它導火索。

要理解一戰前夕塞爾維亞王國內部的社會氣氛,需要對其之前一百年的政治發展有個大致瞭解:

1804到1830年間,塞爾維亞逐漸從奧斯曼帝國手中爭取到了半獨立的地位。這個鬥爭過程,原本並不帶有明顯的民族衝突色彩;在塞爾維亞境內,生活著大量土耳其族或塞爾維亞族回教徒,他們和信奉東正教的其它塞爾維亞族人長期混居,並共同參與了卡拉喬傑維奇王朝與歐佈雷諾維奇王朝先後領導的反抗奧斯曼帝國統治、追求塞爾維亞自治的鬥爭。

然而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開始,以當地和周邊地區回教徒為世仇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敘事迅速興起。這背後的推手,正是歐佈雷諾維奇王朝。當時塞爾維亞人口絕大多數是貧農,富農和商人已經算是地方顯貴;沒有傳統的貴族階層或者成熟的官僚精英,歐佈雷諾維奇王朝缺乏得力的統治代理人;同時後者還面臨奧斯曼與奧地利兩大帝國的壓力,以及獨立運動先驅卡拉喬傑·彼得羅維奇之子亞歷山大·卡拉喬傑維奇對王位的覬覦。

米洛斯·歐佈雷諾維奇一開始的做法是,大規模迎回在奧地利等國留學的塞爾維亞青年,讓他們負責行政和教育工作。但他和他的繼承人很快發現,這些留學青年心目中的理想政體,是虛君共和的憲政體制;這個理想,和專制色彩濃厚、試圖將塞爾維亞打造成絕對君主制國家的歐佈雷諾維奇家族背道而馳。來自憲政派的權力威脅,促使歐佈雷諾維奇王朝轉向民族主義,通過訴諸傳說中塞爾維亞族的高貴起源、斯拉夫民族的宗教與文化傳統、塞爾維亞族統一斯拉夫各民族的光榮使命,動員起廣大貧農對王朝的擁護,壓制憲政派的影響。

這種動員的後果之一,就是塞爾維亞人開始將自己身邊的回教徒鄰居視為“非我族類”加以排斥和驅逐,以及高漲的軍國主義熱情和連年對外征戰。到一戰前夕,塞爾維亞王國已經吞併了南塞爾維亞、科索沃、馬其頓等地,並試圖吞併魯米利亞、波黑等地但遭到失敗;而新興稚嫩的報刊媒體,無力抗拒民族主義狂熱的衝擊,更是爭先恐後地叫囂起了向奧地利進攻。換句話說,歐佈雷諾維奇王朝為了維護自身的專制統治,煽動起族群式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來對抗持普世價值觀的憲政派,最終反而被民間越來越狂熱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裹挾,也因此遲早會和身邊的德、奧等大國“必有一戰”。


林三土

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原本就是偶然事件,頗有“擦槍走火”的意味。我知道這個說法會有很多噴子噴我,但我時不時的看看某些無腦Pen子的言論,基本上都是“歷史沒有如果”,或者“XX必然發生”,再或者“沒有X發動戰爭也會有X發動戰爭”,這些話聽起來有道理,其實非常沒有說服力,基本上屬於只會開上帝視角,卻從不動腦子的類型。總的來看,這些用“必然論”或者“沒有如果論”來進行論證的Pen子們,都幻想著用一種強有力的話語來說服別人,用一種氣勢來壓倒那些不同的意見,對現實中的複雜因素視而不見,其實這恰恰在掩飾自己的無知,掩飾自己不懂裝懂的真實面目,因此他們的那些言論基本上都是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因為他們從不讀書,從不思考,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所以現實中被忽悠上當受騙的,多數也是這類群體,沒有一丁點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不放換個視角看看,蝙蝠俠幼年的時候,去歌劇院看戲,出門的時候自己的父母被搶劫犯殺害,那麼假如蝙蝠俠的父母沒被殺害,按照某些無腦Pen子們的觀點,那將是“沒有這位搶劫犯殺害蝙蝠俠的父母,蝙蝠俠的父母也會被別的搶劫犯殺害”。總而言之,Pen子們怎麼都是對的,在他們眼裡,蝙蝠俠的父母遲早會被殺害,所以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會被殺害的。那麼換到現實中,有一個Pen子在路上走,然後一輛車撞了過來,這個噴子就不應該躲,而是應該被車撞飛,為什麼?因為按照Pen子的邏輯,即使這一次沒被車撞飛,也會有下一次被車撞飛,那麼既然早晚都會被撞飛,為何不是這一次就被撞飛?

類似的情況,再比如說一個人診斷出得了一種病,醫生告訴他假如你年輕的時候注意下生活習慣,這個病就是可以避免的,這就是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如果年輕的時候注意習慣,那麼這個年紀就不會得這個病。

然後有一天,Pen子開車上街,無視交通規則,不小心把人給撞飛了,自己因此進了監獄,於是乎Pen子自我安慰說:

不是我開車技術有問題,也不是我無視交通規則,而是因為我的人生沒有如果,我本來就是要把人撞飛然後進監獄,所以我現在之所以在監獄裡面,是因為我把人撞飛這件事是不能避免的,原本就是要把人撞飛的,所以就在這裡了。

這裡就需要理清一個邏輯:這個人得了一種病,是因為他此前的某些生活習慣,導致得了這種病,而不是因為他本來就會得這種病,所以他得了這種病。

同理:這個Pen子之所以把人撞飛然後進了監獄,不是因為他原本就要把人撞飛然後進監獄,而是因為他無視交通規則,然後把人撞飛後,所以才進了監獄。

總而言之,無論是那個病人的病,還是Pen子進監獄,原本就都是可以避免的,並不是註定要得病或者註定進監獄。

回到一戰這個話題,大家首先要搞明白的一件事,那就在於:19世紀末各列強的擴軍備戰,不是為了發動戰爭,恰恰是為了避免戰爭。

因為拿破崙戰爭後,歐洲列強之間都希望能夠實現一種和平,尤其是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後,歐洲列強之間期望用一種制衡,來達成和平的目的,其實直白的說,那就是外交、裝逼、吆喝,然後大家慢慢談,慢慢消化。

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各國擁有精明的政治家,對於德國來說,最大的變量就是皇帝本人,沒有別的因素,至於說軍國主義之類的,德國的軍國主義者不會自發發動戰爭,恰恰是非常剋制的,不然也不可能實現德國統一,因為德國統一原本就是經過精明策劃的。對於沙俄來說,最大的變量就是尼古拉斯二世本人,也沒有別的因素,因為沙俄貴族是最不希望發生戰爭的,都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底子。

對於法國來說,向德意志復仇的心理的確有,但更重要的,是和英國保持盟友關係,然後英法俄共同遏制德國,在這種局面下,最不希望發生戰爭的,其實恰恰是德國自己,因為德國明顯是不佔優勢的。這一點,德國人自己也是非常明白的,因為自己身邊都是豬隊友,對手那邊沒有豬隊友,難道是德國人自己傻,所以要刻意用一幫豬隊友組成的隊伍去打一幫不是豬隊友組成的隊伍?

這也就是說,在那段時間,無論是德國、法國、英國還是沙俄,都是明白人在把關,沒人願意打世界大戰,所以這件事最開始的邏輯,那就在於:德國的小弟受了委屈,要找人出氣,作為大哥,當然要幫小弟出出氣,僅止於此。

然後演變成了:德國這幫人要出氣的對象,恰恰也是人家那一幫人的小弟,所以那一幫人也得給自己的小弟出出氣。

最後演變成了:小弟們的氣出了,但是大哥們不服氣,所以大哥們也想互相出出氣。

所以說,事情的由頭,就在於薩拉熱窩引爆了最開始的邏輯,然後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是在這1個月裡,還是有很多機會的,這其實就是一些明白人,在關鍵時刻犯了糊塗。因為雙方都覺得,這些事是理所應當的,互相表表姿態,互相吹吹牛逼,互相嚇唬嚇唬,都是理所應當的,這種套路玩了好幾百年了,不差這一年。

可問題就在於,有兩個人物是BUG,一個是德國皇帝,另一個沙皇,這兩人是互相不信任的。其實在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英國的上層精英、法國的上層精英、德國的上層精英和沙俄的上層精英,都是明白的,大家只是做做姿態,裝裝樣子,吹吹牛逼,過段時間就散了,事情很快就過去了。

這個階段,各國之間還是聯繫緊密的,有一些誤會,還是可以消除的,但是有些人懶,那就沒辦法,也有些人不想解釋,故意裝出一副很牛逼的樣子。這樣一來,就加重了雙方的不信任感,雙方都覺得對方可能要動手打我,尤其是德國,各國都猜不透德國的意圖,尤其是法國嚴重猜不透,沙俄嚴重不信任,即便德國最開始的意圖只是裝裝逼嚇唬嚇唬英國法國和沙俄。但是這樣一來,要裝逼,就不能只嘴上說呀,得戰爭動員呀,故意整出一副很牛逼的樣子啊。再就是,奧匈帝國打塞爾維亞,這的確是個很爛的招,但做還是做的,畢竟這個逼,還是要裝的。

可是1個月時間,足以消除各個大國之間的誤會,讓大家都明白:只是裝逼吹牛逼,沒有別的意思。可是越裝逼吹牛逼,大家就越來越不信任,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及時出來停止裝逼吹牛逼,因為這個逼,越吹越大,樣子,越裝越真。

關鍵問題,是處理好各國上層互不信任的問題,但是因為懶,因為傲,所以只知道裝逼了,不願意解決現實問題,再就是,各國都認為戰爭不會爆發,所以肆無忌憚的裝逼。奧匈帝國確實是把火給點著了,但是點了火,卻不願意滅火,這也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再後來,在大火點著後,德國君主自信心爆棚,認為很快就可以滅火,英國法國和沙俄也都認為火很快就滅了,不會大打,因此更加肆無忌憚的放火,而不是救火。最後就把英國法國沙俄德國都帶入一個大坑,雙方都很在意“沉沒成本”,就是不能直面問題,最後這把火越燒越大。

以上就是一戰爆發的基本邏輯。原本就是個“滾雪球”,從小到大的過程,分析一大堆無關緊要的因素,有何用?


圖維坦

歷史沒有如果,就算有,也沒有可能。一戰的爆發,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軍備競賽。

一,新型大國沒有產品傾銷地和資源供應地,能開發的殖民地都是老牌列強分完了,只剩南極洲了,德國人要用劍為犁打下土地。搶地盤當然要打仗。

第二,猶太人的戰爭販子。當時猶太人掌控了全世界的銀行,英,法,德,意,比利時,美國,荷蘭,奧兇的國家銀行都是猶太人開的(到現在除德國和法國和荷蘭外仍是),新技術的頻繁湧現導致軍費極速上漲,眾多國家瘋狂貸款造艦造炮,到1914年威廉皇帝已經有20年GDP的貸款要還。如果我有20年工資的貸款今年到期,除了出去搶劫我也沒有辦法,國家也是這樣。

歷史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大公遇刺只是個導火索,別說有什麼操作可以避免戰爭,就算沒有大公遇刺,戰爭也會在年底之前爆發,只不過換一個由頭。結局沒有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