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出“無理取鬧”把你逼瘋?允許自己生氣但這個禁忌絕不能犯

前不久一條很熱的新聞讓很多的網友都難掩心中的憤懣之情。

一個小女孩的爺爺在超市,將自己的孫女掌摑至出鼻血後,仍然你不滿孩子的哭鬧,繼續狠狠地打了孩子一巴掌。

相信很多的寶媽和我的第一反應都是一樣的“這是親爺爺嗎?!這麼殘忍!”

孩子外出“無理取鬧”把你逼瘋?允許自己生氣但這個禁忌絕不能犯

冷靜了一段時間,把我自己對於這件事背後所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問題釐清了一下,分享給各位父母們,你們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在評論區下和我一起討論。

育兒過程生氣在所難免 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也是兩個女孩兒的媽媽,老實說我也經常會因為女兒的「莫名堅持」或哭鬧感到沮喪或生氣。

但是如果女兒哭鬧的情況是在室內公共場合,我會先將孩子帶離、對孩子的哭鬧冷響應,同時允許自己生氣、整理情緒。

冷響應,為的是不讓孩子認為哭鬧可以達到目的,但在女兒恢復平靜後,則免不了回家時,與女兒事後的討論。

遇到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被挑起情緒非常正常,但在情緒下,仍要留心說出口的話語,避免恐嚇或言語暴力,事後待親子雙方都冷靜下來,若有不恰當的話語在情緒當下不小心已說出口,也必須事後向孩子道歉。

孩子外出“無理取鬧”把你逼瘋?允許自己生氣但這個禁忌絕不能犯

懲罰無法執行就像沒懲罰

孩子出生後,身為家長的爸媽有了各自的教養經驗,公共場所中,難免容易被身旁的親子對話所吸引。

經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不乖就叫警察把你抓走」的威嚇話語,這種說法我十分不贊同,一方面因為警察並不會真的因此把孩子抓走,不理解爸媽為何要欺騙孩子;另一方面則認為這樣的言語可能會造成孩子對警察的誤解,似乎不太恰當。

「爸媽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聽話守規矩,但如果懲罰(被警察抓走)無法執行,就像沒懲罰,只是流於恐嚇。」所以建議,若孩子能夠溝通,事前的約法三章與事後獎勵正向表現(例如:如果你乖乖坐捷運,我們等等就多玩10分鐘),應該會比恐嚇或懲罰來的健康,也不會讓孩子有不著邊際的誤解。

孩子外出“無理取鬧”把你逼瘋?允許自己生氣但這個禁忌絕不能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