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命運也同樣決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也同样决定性格

娛樂圈再一次觸礁了。

從風月醜聞到利益黑幕,這個時代的人們彷彿永遠要留一部分時間站在“事故現場”吃瓜。可要是回想下每一場風波的結束,要麼反派離場,英雄必勝,要麼銷聲匿跡,不了了之。人們從故事中攫取談資,再奔向下一個現場。但真實的故事主角呢,故事在他們的生活裡遠遠還沒結束。如此重磅砸下來的東西就像彗星的尾巴,會綿延人生好長一段路,成為陰霾或者力量。

可人就是這麼搖搖晃晃地長起來了。所以這次並不討論故事本身,而是這些故事的“餘震”,和成年人的成長。

先來看故事的一位女主角,那是從負面新聞的圍追堵截中拼殺出來的人,鮮有朗朗上口的作品卻開疆拓土打了一場場利落的翻身仗。網絡上有一打她自創的勵志藥方,比如“萬箭穿心,習慣就好”,比如“我不嫁豪門,因為我就是豪門”,比如“我能經得住多大的詆譭,就能經得住多大的讚美”,再比如“別低頭,皇冠會掉”。就在最近,她居安思危地從演員順利轉型成美妝博主,收穫一眾粉絲,推薦的面膜整個日本一夜之間全面斷貨。她被人牢牢記住的美貌,色澤豐滿,嬌豔欲滴,在這個時代轉化成了日新月異的生產力。她的美不同於劉亦菲那種不著人間煙火的“仙氣”,她帶著一股明晃晃的勁,一股就是要更強更美的勁,她那張精緻的皮囊背後,貼滿了無數個回馬槍。

可這位坐穩了江湖地位,活成了一枚勵志標籤的“範爺”,這次仍然在社交網絡上犯了低級錯誤。她是硬生生用一條“武月很開心”的疑似應懟微博,換取了後面各種洶湧而來的頭條的反面教材,以及,兩週後的“委屈痛哭”。

另一位男主角有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在差不多三四十歲之前,我都活得像一個孩子,特別簡單。我的生活就是我和安娜(一隻貓)這樣的感覺,直到遇到了馮小剛,遇到了方舟子,我才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個人,一個完全成熟的人,可以面對世界的人。”

可你知道,90年代30出頭,憑藉風靡全國的《實話實說》和標誌性的“斜眼歪嘴的壞笑”,他早就活成一面旗幟了,老百姓都愛他。據說當年觀眾一進《實話實說》的演播廳,就被撩撥得想說話。自己會說話不算什麼,引得別人也想說才是真功夫。可就是這樣一位煽情高手,看似老成練達的人,要碰到更強的傷害時才會發現,原來當年的自己回應對手時“像個詩人,像個傻逼”。不但沒傷到對方分毫,自己心口的那把刀一直都在,十多年了還未結疤。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也同样决定性格

在成年之後,就是會有一些人,一些事,會顛覆你原本駕輕就熟應付世界的價值體系,逼著你衝出自我的堡壘, 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可以面對世界的人”。

於是,他捲土重來,上演了一部疾風驟雨般的“崔式復仇記”,所有人都在討論他這次揮動的是貨真價實的屠龍刀,戳破了娛樂圈吹起的巨大的泛著金光的泡泡。

中產的生活是相對乏味的,但生命也總是重複V型震盪,從無處安放的青春,到危機重重的中年。何況是在這些頂級名利場,充斥著極致的人性和肉眼不見的鋼絲,即便是收穫一摞寵愛的公眾人物,他們的成長也怕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名利如潮水,而寵愛又是如此捉摸不定的東西。世界彷彿為他們安插了一種“對沖”機制,爬得高的,好像總有摔下來的那一天,要摔過好多次,才慢慢開始學乖。

有人分析過明星到老的倉皇。別看他們如今坐擁江山的風光樣子,等到了老年,許多明星都會有不適。巔峰過去之後的落寞,絕不比還沒吃到葡萄的人來的少。好不容易露個臉,還要被人評頭論足,是不是臉垮了,是不是錢用完了。命運曾經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碼,鎂光燈下的閃耀,要變成一輩子的小心翼翼。所以常常有明星遁入佛門的消息,或許是,不斷成長帶來的防“震”機制還是跟不上也經不住所有風暴的“餘震”,只能拿終極的信仰來收容顛沛流離的心靈。

多數情況下,“餘震”會長久地留在心裡,成為一道傷疤,一種抗體,或者重塑一個人的激素。多震一次,就多清醒一點。能順利從刀鋒上滾下來的人,多半會迅速增加本身的耐受度和鋒利度,在“成熟”兩字的拼圖上篤定地再添上一塊。

但什麼是成熟?

美國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在《生活教會我》裡有一些很好的描述:成熟的人是首先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思考問題並不極端的人,是即使情緒激動也能保持客觀的人,是認識到所有人、所有事都有好壞兩面的人,是謙遜、寬厚,知道每個人都需要愛與寬容的人。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也同样决定性格

在對號入座的同時,你可能也明白,要達到所謂的成熟,僅僅一次自我認知是遠遠不夠的,僅僅幾個回合的“餘震”也無法達成,一個人會給自己真實的動機遮上面紗,教訓的記憶也會毫無徵兆地塌方,因此從“成年”到“成熟”隔著好一段的距離,這段距離就是“成長”發揮的餘地。曾經左右逢源的小崔要遇到馮小剛和方舟子,才變成了“一個可以面對世界的人”,遭遇過萬箭穿心的範爺,仍要一次次地收下詆譭,扶好皇冠。但無論是“小崔們”,“小范們”,還是我們,都逃不掉要路過這些我們生命裡的“路碑”,繞過千萬裡還是會回到這塊石頭面前,被它撞傷,撞出了自知,發現了尚未察覺的侷限和疏漏,再慢慢抵達成熟的國界。

我們都深切感受著成年人的成長。但奇怪的是,學界其實並沒有多少詳實的研究。關於兒童成長的著作到處都是,從“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到“八九十,狗搖頭”,如若熟諳,我們看孩子奇葩的舉動就像看“月有陰晴圓缺”那麼自然。但成年人的成長敘述,遠不如孩子的成長規律或者太陽系運行規律那麼膾炙人口。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將中年之後的事情都描述成衰亡;前人覺得多數人到30歲之後性格就和石膏一樣定型了,再也不會柔軟下來;還有人認為成熟要經過的一個個階段大抵就是:20-30歲學會親密關係的相處,30-40歲學會如何鞏固事業實現人生飛躍,40歲以後變成為自己擔心的越來越少為孩子擔心的越來越多。但事實是,如今壽命那麼長,時代那麼變,哪會有那麼簡單粗暴,一蹴而就的事情呢?

哈佛大學著名的格蘭特研究裡有一條結論就是,人們確實會不斷成長,但成年人的發展並不是一段有條不紊的過程。都是這裡掉鏈子,那裡補一點,交錯影響,緩慢前行。就好像,一個女人在18歲高中畢業舞會上的美,和81歲時全家福中坐在中央的那種經歷了一生積澱的美是不同的。這兩種美之間微妙的跨度,包裹了所有成年後的劫數與防禦,壓制和駕馭,人性和獸性之間的拔河。 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成長方式,但唯一不變的,他們統統經歷過掙扎。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也同样决定性格

當然,也不能簡單用工作順利和愛情得意來評判人的成長。格蘭特研究的一個對象查爾斯先生就是一個典型,這個50多歲時在職場上一事無成,婚姻失敗的人,卻事後被認為是人生智慧最高的人,被評價有趣,有禮,樂觀,迷人且對學習極度渴求。他在長達15年對古板的企業界日益增長的不滿之後,跌進了債務並勇敢選擇迴歸他認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相反,最近用一條紅色圍巾結束自己生命的Kate Spade,也恰恰說明一個人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事業和家庭,但還是充滿痛苦,在某些方面的成長停滯不前。因為成長除了那些表面的東西,還包括適應性,情緒穩定,社交能力和情商,人生智慧的增長等等。

所以我很懷疑那些放言某一個關口就是人生轉折點的言論,比如起跑線,比如高考,比如上了名校,或者進了名企。不是的,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小心翼翼,生活的摺扇並沒有完全展開,以為自己對生活已經全面知情了,後來都一一露出了破綻。我也很懷疑那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但其實倒過來也適用,命運同樣決定了性格。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麼多的“餘震”多少能撼動得了它。

成熟並不是一種結果,我甚至覺得它和成長一樣,是一種“八年抗戰”的過程。

劉震雲多年前給馮小剛的自傳寫序時說過, “每個人面對自己和自己歷史的時候,都有一種本能的膽怯和躲閃。” 我覺得很精準。就如去人生博物館看自己的一卷卷前朝汗青,這裡蹉跎歲月,那裡劍走偏鋒,這一段大意失了荊州,那一段鯉魚跳了龍門。但這恰恰說明,人心雖是一塊拳頭大小的肉,也是一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井,它源源不斷的活水正是成長的禮物。

AD:6月15日,北京千禧大酒店!獵雲網將與您相約“破界·顛覆——獵雲網2018年度區塊鏈產業峰會”,共同見證行業嘉賓的思想洞見與最新前沿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