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愛平專欄|上港為什麼幹不過國安?

上週六,上港對國安的那場比賽,比分是1比2,但是輸家和贏家態度卻高度一致,誰也不服誰。

上港主教練佩雷拉說,“這場比賽加上聯賽對國安的比賽,我完全沒有感到對方有多強,我們創造了很多機會,好機會有六七次,如果我們把握機會的能力增強,就可以殺死比賽。我也沒有看到對方體能有多好,我們一直拼到了比賽的最後一分鐘。”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我也算是老江湖了,賽後聽到教練發表這麼激烈的言辭,還是很少有的。語句中,充滿了佩雷拉的不服,甚至還帶有一絲怨氣。他怨誰呢?武磊?武磊至少有三次進球的機會,但球都滑門而過。但是,那幾次射門難度也很高,以這樣的射門沒有進球而心生責怪,有點牽強。最後三分鐘進入“U23換防時間”,替下武磊而不是其他人,是不是佩雷拉的情緒表露呢?

再看贏家:國安主教練施密特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加上三個門柱,我們會以更大的比分贏下這場比賽”。這是施密特賽後說的最重的一句話,似手根本沒把對手放在眼裡。有了這句話,其他話都是多餘了。

如此的針鋒相對,這兩個教練算是槓上了。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國安最近兩勝上港,就比分而言,施密特有得意的理由。分析一下這場比賽,國安確實做得更有針對性。

毫無疑問,對於上港的“絕對大腿“胡爾克,國安是費盡了心思。反正我沒有看到過在胡爾克拿球時,有少於兩人以下的防守。看一看胡爾克摔了多少跤,便知道國安對他的防守有多狠。當然,胡爾克也從眾多的摔跤中得到了好處:贏得了一個任意球,並漂亮地將球擊入球門。

足球畢竟是集體項目,靠一個人的發揮是沒有用的。胡爾克打入了一球,但因為太獨而損掉了其他人得分的機會,對於上港來說,得不償失。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其次,上港的右路防守一直是薄弱環節,球隊防守的被動,很多時候都是在這裡發生……

北京足球,往上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曾雪麟掛帥時,就創造了個性鮮明的“小快靈”打法,至今過去30多年,人員不知換過多少批,但小快靈的打法卻一直神奇地傳承,併發揚光大。從形態上看,這種打法強調的是小集團的快速突擊,就像打仗的小股穿插分隊,講究的是迅速、突然,在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司令部就被端了。

比較上港,國安在大場面上不勝對手,但這種突如其來的“突刺”,還是很有威脅。

葛爱平专栏|上港为什么干不过国安?

上港足球就戰法而言,依靠強勁實力擺開陣式打對攻戰,很有當年申花隊輝煌時的影子。滬京足球槓了多年,這兩種風格的足球也一直在這兩地球隊的絞殺中顯現,並互有勝負。這場比賽,只是其中之一。

論實力,上港一點也不比國安差,但連續兩場輸給對手,就不是偶然了,就要從戰術上去尋找原因了。如何揚長避短,克敵制勝?教練這碗飯,真不是那麼好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