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的書法價值如何?

用戶66243619

孫過庭~唐初一默默無小吏。與其赫赫書名相較,新舊《唐書》竟然無傳,令人頗感意外!



唐代及歷代書家,大都官職顯赫,但以重書法之風盛極的唐代,卻未能給孫過庭留傳,實令人費解。只能說明今人崇拜的經典,於當時可能尚不足道;而籍籍無聞的民間書家,卻具驚世之能!

從現今僅見的資料看,除陳子昂曾為孫過庭死後所作以二文:《率府錄事孫君墓誌銘》與《祭率府孫錄事文》,其他有關孫氏的文字資料則不易看到。


唐代論書中,對孫氏書法均未有正面評價。竇臮《述書賦》雲:“虔禮凡草,閭閻之風。千紙一類,一字萬同。如貝疑於冰冷,甘沒齒於夏蟲。”詆譭之意,昭然於世。鼎鼎大名的書法評論家張懷灌在其洋洋大作《書斷》中,也提到孫過庭“嘗作《運筆論》(書譜)。將孫過庭列於“能品一百七人之隸書二十三之一”。並評:“博雅有文章,草書憲章`二王'工於用筆,峻拔剛斷……然所謂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書,亞於草矣。嘗作《運筆論》,亦得書之旨趣也。與秘監相差,王則過於遲緩,此公傷於急速,使二子寬猛相濟,是為合矣……。”


對孫過庭與《書譜》的重新認識,是宋代以後的事了。宗高宗嘗謂“此譜妙備草法”;目前所見孫過庭《書譜》墨跡前有“唐孫過庭書譜序”七字,即是宋徽宗所書,足見宋代對他書法的認可程度。

正如孫過庭與《書譜》在唐代的命運一樣,《書譜》一文的理論觀點以及書藝之高也一直未被人重視,受人冷落。聯繫書法史上幾個興盛時期均與當時帝王喜好有關,在宋代宋高宗崇尚正流之學,對推動“二王”書風的影響,有直接作用。南宋姜夔作《續書譜》,與宋高宗《翰墨志》提倡的觀點相同。因此《書譜》能在宋代盛行,與趙構有很大關係。而《書譜》於元、明兩代又未能引重視,這又是一個謎!


《宣和書譜》中稱孫過庭的草書“尤妙於筆,雋拔剛斷,出於天才,非功用積習所致。美臨摹,往往真贗不能辨。文皇嘗謂:`過庭小字書亂羲、獻。'蓋其似真可知也”。一向高傲自負的米芾在《書史》中稱:“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縱觀米芾對唐代其他書家評論,可見他對孫過庭《書譜》是認可的。很顯然,孫氏是得古法的,有“二王”風采,在孫氏《書譜》中所自負的正是這一點。

清代大收藏家孫承澤在《庚子銷夏記》中評:“唐初諸人無不摹右軍,然皆有蹊徑可尋。獨孫虔禮之《書譜》天真瀟灑,掉臂獨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孫承澤的評價是客觀的,唐代書家中對王羲之書法繼承程度上,虞世南是數一數二的。但虞世南更多的是繼承王羲之的蘊藉風神,對形體的追模顯然不及孫過庭,孫過庭的自負正建立在這種“形神兼備”的基礎上的,張懷瓘未能看到這點,只稱“亦得書之旨趣也”。

那麼,孫過庭《書譜》中最有價值的觀點是什麼呢?崇質棄妍,好古修本,合乎自然,達其性情,是貫穿序文前後的脈絡。孫過庭借評者之語說出“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繼而云:“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貴能大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是孫過庭有感時風之論,又何嘗不與今弊契合?

事實也是如此,孫氏《書譜》,以其神形兼備的王氏之風,留與後世追模可循,又以其憤激之情,孤傲之態,對自己的立場絲毫沒有懷疑態度。他說:“嘗有好事,就吾求習。吾乃粗舉綱要,隨而授之,無不心悟手從,言忘意得。縱未窺於眾術,斷可極於所詣矣。”他以率直的語言表達了對時風的不滿,並身體力行地進行抵抗。這不也是當今求真書者的心聲?

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但孫過庭的《書譜》於今大放異彩,成為當今學書者手摹形彩,心追妙論的最高典範,足可慰籍其“離析孤零”之遺憾!誠如陳子昂所感慨言之:“

將其老而所述,死且不朽”……!


臨池管窺


唐代孫過庭《書譜》,它的理論價值在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說書法理論至《書譜》,已基本講完。在它之後的書論重要的也就是一些補充,次之僅是經驗之談。就如現在的書法理論,沒有超出《書譜》範圍。多是一此雜談而已。孫過庭的書法實踐體現於《書譜》。無論用筆結構盡出佳思,以自身的實踐證明《書譜》理論。要講它的書法價值,對後代產生重大影響的當是宋代之後。尤其是現當代,它的影響力更大。正是因為書法用筆結構的自由變化又具法度嚴謹,所以從中得到啟迪開創新天地的可能性就越大。當然其中的難度也如文中所言。功力至上是.孫過庭一再強調的書法基礎。《書譜》原以文重,後以書名。可見書者文與書功力之深都展示於人前,而為所震攝。

現代的書法要求其法也難,求其理也難,求其文句也難,求其書意則更難。之所以難,還是因為學不夠深,養不夠厚,功不夠實。所謂經典必有震攝之處,必有過人之思。也必有人所難以所達到的程度。凡一眼望去,自覺皆可為之,如此無論何藝皆無甚價值。。。.所以觀《書譜》之書,賞《書譜》之文,不用問其價值,而價值自存,這才是學書之人應該向往與追求。(手扎,自書,。


乾德堂1

曾有人質疑書譜並非孫過庭本人所書,乃後來者抄錄之。但這並不影響書譜在書法史的地位,也不能貶低書譜的藝術成就。

至於對孫過庭書譜的評價,前人之述備矣,上網查詢,比比皆是,我就不贅述了。


鍾道梁

孫過庭是唐代承接二王的筆法的絕佳代表,其起筆,轉換,調鋒無不合於二王法度。因此曰‘晉唐筆法’。到了宋代,用筆已異其趣。因此,孫過庭的《書譜》是學二王一路必須參考的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