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著名畫家於立江

於立江老師藝術簡介:

於立江,號北國布衣,齋號布衣草堂,1965年生於河北三河市。現為國家二級美術師,河北美術家協會會員,廊坊美協理事,三河美協副主席,中國山水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陳克永藝術研究會主席。

師承劉靖國、陳克永先生;並得白雪石,王明明,王裕國,周逢俊諸先生親點。

於立江老師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省市級展覽並獲獎;

2007年創辦藝術類雜誌月刊《當代名家》並任主編,辦刊風格嚴謹,堅持高檔次,不為利慾誘惑,拒絕低俗,受到國內外廣大藝術家和讀者的好評;

2010年巨幅山水畫《江山如畫》被人民大會堂收藏並陳列;

2010年巨幅山水畫《北國金秋》被上海舟山賓館收藏陳列;

2011年為三河市政府會議室創作巨幅山水畫《燕山秋韻》,為三河市防空指揮中心創作巨幅山水畫《紫氣東來》;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泰山頌》陳列於中南海 10米長2米高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親赴中南海現場為《泰山頌》題款併合影留念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中南海收藏證書

於立江老師作品及友贈美文欣賞:

沉雄壯美 豪放婉約

——於立江山水畫賞析

文/ 劉靖國

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2012年立江西北、東北、華東之行載盛譽而歸,其山水畫作品頗受眾藏家、社會各界人士熱捧和爭購,大獲成功。2013年5月份將赴臺灣辦展,聞此訊,由衷為其慶賀和自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立江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立江的畫氣韻生動,整體格局控制得體,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壯美神妙,豪放婉約,十足的大家風範。觀其作畫,但見其運管揮毫,上游下行,左突右掃,灑脫無拘束,痛快淋漓。不計較一筆一墨得失,大筆約形,須臾間,或丈二,或八尺鉅製已現江山體貌大要,隨後凝神靜氣,細處打理。精心雕琢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直至美輪美奐。正如南北朝宗炳所云“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千里江山盡收眼底,我們已成畫中人。

說來容易做來難,畫上一分鐘,畫外十年功。“搜盡奇峰打草稿”這是清代山水畫家石濤的話,立江踐行以自然為師,歷盡艱辛遊歷了祖國的千山萬水,深入生活,親近自然,瞭解山水研究山水,認識山之仙、水之靈,理解山的雄渾、峻峭,水的靈動、秀美,石的險絕、奇異,木的婀娜、多姿。並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深悟 “萬物與我為一”、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真諦,他並不是機械的描摹自然,而是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和視角解讀自然,用畫家的激情與自然碰撞,把自己對自然的感悟表現在紙面上,創作出一幅幅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的山水佳構。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大壑松雲》 366cm x 145cm

立江主張“師法自然”,但也不排斥傳統,他對中國曆代山水的畫理畫論和作品都潛心研讀,上溯隋唐五代,兩宋至明清,諸家諸派,其淵源特點都瞭然於胸,與前賢對話,在傳統中汲取營養,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獨特的筆墨語言和形式。正是:“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

在廣闊的天地間,他像一位辛勤的耕者,一手伸向傳統,一手拉住自然,用傳統的精神對意化後的自然山水進行再提煉,他筆下的山水不再是筆墨技法的單純表現,而是一種精神的寄託;不再是簡單的圖式經營,更是一種靈魂的載體。成為有著他鮮明個人特點和極強生命力的中國畫山水畫。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燕山雪霽》220cm x 145cm

立江尤擅鉅製,尺幅大就要解決諸多筆墨技巧問題。“神采用於筆”(北宋 郭若虛)、“骨法,用筆是也”(南齊 謝赫),“用筆”是技巧關鍵,立江在這方面已駕輕就熟,正、側,逆、拖,擒縱、欹正,自然流暢,質厚清勁。點染皴擦,渾然一體,筆中見墨,墨中有筆。一幅畫最見天分、悟性、宿慧和功力在於“收拾”處,收拾是一個完善至美的過程,畫理同庖理,火候分寸把握至關重要。幾年前,我曾以“一石一水一乾坤”為題為立江寫過文字即主要肯定的是立江“收拾”的本領,精到、深厚,隱約,可讀處多在“收拾”。如今在細品其畫作,我們發現,立江的“收拾”本領與日俱增,流泉,遠樹,浮雲,石質,無不精微而又獨樹標格。沉雄不失雅秀,靈動而不疏散。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幽燕朝暉》366cm x 145cm

立江的畫,以表現燕山秋色的作品居多,千丘萬壑的秋葉,遠處峰巒的赤紅色,雖有誇張,但絕無火氣卻。間以白雲飄邈充滿天際,數只飛鳥,水上漁舟相映成趣。既有北方大川的蒼茫雄健,又具南方山水的鐘靈秀美。剛柔相濟,宏微兼勝。遠觀煙嵐蒼芒,氣勢磅礴,近看則筆墨精緻,清麗秀潤。大氣雄渾,氣象萬千。不論是專家還是普通民眾,對其的作品無不交口稱讚。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春溪》200cm x 100cm

立江的成功在於其不斷調整的過程,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奮進,一直在完善,在向更高的層次邁進,我們期待他更多精美大作的問世,我們祝他藝術上達到更高的境界。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大嶽朝暉》300cm x 110cm

淺析於立江山水畫中的精神內涵

文/ 王飛

在國人的心目中,無論是自然界的真實山水,還是畫面上的山水,還是魏晉時期的山水詩,都表現出了人們對自然的親近與依賴。怡情或者是寄情山水使得人們得以放鬆心情、得以放逐靈魂。讓靈魂得到完全的自由,縱情山水間是一種最佳的選擇方式。在山水間遊走,也使個體的生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體驗。從生命個體的角度去體驗自然、宇宙的寬廣與博大,從生命個體的角度去自由地體驗生命和生命的自由。肆意遨遊山水間也是遁世、隱居的好方法。山水是國人靈魂最後的棲息地。山水這一題材,在國畫中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國畫山水,簡稱山水,獨立於隋唐,成熟於北宋。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山靜松聲遠》181cm x 97cm

於立江的國畫山水有著自己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他在法度之中尋求著適合於自己的表現角度,尋求著適合自己的表現技法和表現形式。他的筆墨技法不僅僅侷限於國畫的各種皴法,還適度地引入了西畫中光與影,使得山更趨立體,使得每塊石頭更有著極其強烈的質感,更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雲山出岫圖》181cm x 97cm

於立江以造化為師,進入自然,在山水間研究山水、理解山水,他的山水畫表現出了生命的質感,是有生命感的。他表現大山的蒼茫、雄健與挺拔,讓觀者有種生命被放逐的快感,同時也體會到了作為生命個體的渺小。這種生命個體的渺小使得靈魂得到了完全的放鬆的同時也體驗到了完全的自由。蘇軾在《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寫到,“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觀和品讀於立江的山水畫不是彷如畫中游,而是在國人精神之中的山水間遊走,這是很難得的。品讀山水畫也是一種品味靈魂自由的好方式。他深切體會到了山水在國人精神之中的地位。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大嶽金秋》366cm x 145cm

“氣韻生動”是中國美學成熟的標誌,那麼,國畫山水就是這種美學成熟標誌的最好最有力的標註。南朝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採,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便以“氣韻生動”為第一,國畫之中的氣韻是不能替代的。於立江的筆墨,無論是筆墨技法還是筆墨情趣都依存於氣韻之中。此種的“氣韻生動”又依存於國人對山水在精神上的提煉,是“意”中的山水,是文化內涵中的山水,是精神層面意義上的山水,而不是其他。於立江筆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大山大川的雄健、挺拔,又具有南方山水的秀美和靈氣。在大開大合之間又不失對細節的描摹交代。是很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溪山煙雨》50cm x50cm

於立江的山水是面對自然界真實的山水時,按照國人精神層面的“意化後的山水”進行再提煉、再提純的。他筆下的山水不再是技法單純的表現,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山水,不再是簡單的經營,更是一種精神和靈魂的載體。這體現著他在國畫山水中的理想之美。

如果說“元畫‘尚意’”、“明畫‘尚趣’”的話,那麼,當代的山水更應該是“意”和“趣”的結合,然後與國人在精神上的山水相結合、相依賴、相依存,這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更好的山水畫來。於立江已在這方面摸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著名畫家於立江——千巖萬壑抒胸臆 信筆江山看畫圖

《幽澗泊舟圖》50cm x 5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