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用16000斤麥子,懸賞這位“爆炸大王”!

1942年的夏天,對萊蕪茶業山區進行掃蕩的400多名日偽軍,一氣之下,抄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家,燒燬了他的房子,並貼出懸賞大榜捉拿他,賞金為16000斤麥子。這位共產黨人叫“李念林”,一個讓敵人恨之入骨的名字,一個被命名為“爆炸大王”“一等民兵戰鬥英雄”的名字。

李念林是萊蕪市萊城區茶業口鎮中茶業村人,1916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自幼性格剛直,富有反抗精神,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他出生入死,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事業奉獻了一生。

日寇用16000斤麦子,悬赏这位“爆炸大王”!

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寇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蠶食掃蕩。由於敵我力量和武器裝備懸殊很大,因此僅僅依靠套筒子、牛杆子、土槍土炮、大刀長矛等武器戰勝強敵,是非常困難的。如何大量殺傷敵人就成了李念林的心事,他白天黑夜一刻不停地琢磨。一次,李念林忽然想起了小時候挖陷阱、拉拌繩一事,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心想:在敵人來的路上挖個坑,把幾個手榴彈埋進去,彈弦拉在坑口上,敵人踩上去不就爆炸了嗎?他立即把這個想法向泰山軍分區武裝科長李鳳鳴作了彙報,得到了李科長的支持。但考慮到手榴彈比較小,李鳳鳴立刻給官正石塢兵工廠寫了封信,讓他們幫助造幾個大手榴彈。李念林連夜走了60多里路趕到兵工廠,王克廠長看完信後說:“乾脆給你造兩個地雷試試看。”第二天地雷就造好了,有小西瓜般大,李念林象得了兩個寶貝,連夜抱了回去。

日寇用16000斤麦子,悬赏这位“爆炸大王”!

1941年的一個秋夜,李念林得到口鎮、榆林的日偽軍要對茶業進行掃蕩的情報,心中異常高興:“這回讓鬼子嚐嚐‘鐵西瓜’的厲害吧。”地雷小組連夜在日軍必經的橋頭、河邊埋設地雷,並進行了巧妙的偽裝,前來觀看地雷戰的首長廖容標司令員、趙篤生專員、薛玉縣長,以及區公所的幹部戰士都隱蔽埋伏在村北鳳凰山上。第二天拂曉,日軍果然開進了村。剛走到橋頭,只聽“轟”的一聲,踩響了“橋頭雷”,三個鬼子飛上了天。後面的鬼子被炸的亂作一團,有的趴在地上,有的圍著雷坑轉,有個日軍還對著雷坑拍了照。過了一會,見沒動靜,日軍才“哇哇”地叫著拐上河邊小路,誰知,這一次又踩響了“河邊雷”,11個鬼子又隨著爆炸聲上了天,剩餘的鬼子抬著死屍狼狽地逃了回支。首次地雷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抗戰軍民的士氣,《泰山時報》立刻以“爆炸大王李念林”的大字標題進行了報道。日軍吃了“鐵西瓜”的苦頭後,開始廣泛使用掃雷器,不少地雷被敵人挖出、破壞,同時我根據地受敵人的封鎖,鐵雷的生產數量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戰場上地雷的需用量卻在不斷增加,如何才能解決這一矛盾,又成了李念林的心事。他看到漫山遍野的石頭,心裡不禁一動,想起了炸藥炸石頭的情景,於是便和村裡的幹部民兵一起研究試驗。缺少炸藥,就用硝、磺、木炭造土炸藥,然後找來石匠打石眼,剛開始由於打的眼上大下小,裝藥不多,威力不大,沒把石頭炸開,接著又打了幾個大肚子的石眼,裝上炸藥後,拿到河灘上進行試驗,隨著“轟”的一聲響,旁邊的一棵樹被炸作兩截。李念林立即把石雷試驗成功的消息報告了上級黨組織,分區首長得知這一喜訊後,對李念林進行了表揚,並當即命令全區的民兵大造石雷,抽調李念林興辦地雷骨幹培訓班。

從此,石雷顯示了巨大的威力,鬼子的掃雷器在它面前成了“睜眼瞎”。民兵們把石雷或是埋在地下,或是扔在地上,混在亂石堆裡,使敵人分不清哪是雷哪是石頭,到處挨炸。深受其苦的鬼子叫苦連天,發出了“中國的石頭,開花的,大大厲害”的感嘆,簡直是望石生畏了。

在不斷的實踐中,李念林又發明了連環雷、吊雷、滾雷、丁字雷等10多種佈雷法。他帶領民兵隊員在道路、河邊、村口、大街、小巷、門口、井臺等到處設雷,還在敵碉堡前、據點周圍安放拴有毛巾、衣服、火柴、香菸、糕點的石雷,敵人貪財搶物,一提便炸,沒得到便宜卻喪了命。廣泛的地雷戰,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