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海歸潮的背後

回國十年,劉屹常常慶幸自己趕上了中國高速發展的時代,慶幸自己能融於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

新時代海歸潮的背後

全國政協委員劉屹

2008年,中國的汽車環境保護產業基本空白,汽車尾氣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少數巨頭手上。當時身為美國一家高科技公司高管的劉屹,決定帶著家人和團隊回國創業。第二年,他入選國家“千人計劃”,被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聘為“國家特聘專家”。

“千人計劃”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簡稱,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有針對性地引入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

劉屹所處的環保產業和國家今年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他認為經濟越發展,越需要環保產業的進步, “我深信,個人的命運只有融入時代的主題中,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劉屹說。

在他創業最艱辛的時刻,得到了公司所在的安徽省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地方政府不僅提供了2000萬元的扶持啟動資金,還提供了440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和600平米的員工住房。

如今,劉屹所領導的艾可藍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其領先的技術承接了國家“大氣專項”、“稀土專項”等多項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並牽頭和參與了多項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起草與制定。

“在國外是在做一份職業,回國感覺是在做事業。”劉屹說。

今年1月,劉屹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

積極參政議政,是劉屹對政協委員身份的定位。也因此,他發現自己的企業一直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作為新的政協委員,今年,他非常關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大氣汙染的治理工作。

他說,國家以極大的決心和力度,淘汰和報廢了黃標車和高汙染車輛。2018年的工作規劃中,也提到要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這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劉屹補充說。他認為,良好的政策態勢,巨量的市場,給企業提供了一個無法複製的機會,“我計算了一下,過去五年我們企業每年保持著260%的平均增長速度”。

聽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劉屹說他對自己堅守的事業更加肯定,對自己工作思路也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位。政府工作報告裡對過去五年工作的總結和對未來的規劃,“實際上也是我們在過去幾年做了什麼,將來還準備做什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國家的創新和人才戰略有著這樣的描述: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今後,還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新華社據此評論稱,“讓每個有創新意願的人都有大展身手的機會。創新還應堅持問題導向,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釋放創造偉力。”

比劉屹晚兩年回國的應用生物原料的專家鄭春陽知道晚兩年意味著什麼。但同時,他也是別人羨慕的對象。“國外的很多人還在找一個合適的契機回來。”鄭春陽說,這和十年前的形勢完全不同。他認為,正是因為中國不斷推行人才戰略,完善各種引才引智的環境,才形成了這個變化。

新時代海歸潮的背後

全國政協委員鄭春陽

據《中國青年報》的報道,2002年,也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二年,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達到本世紀以來最高的6.94∶1。此後,差距不斷縮小。2010年,2.11∶1;2015年,1.28∶1。

據教育部2017年1月發佈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6》數據顯示,2016年留學回國人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58.48%。回國與出國人數“逆差”逐漸縮小,逾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後回國發展。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指出,中國的發展模式曾經依靠“人口紅利”,未來30年,要靠“人才紅利”。

在鄭春陽的印象裡,2010年前後從美國回國發展的歸國人員的年齡段呈兩極分化,一檔是28-34歲這個階段,剛拿到博士學位但工作經驗還不是很多;另一檔是接近48-60歲這個階段,佔大部分,基本解決了後顧之憂,職業發展也到了瓶頸期。

1998年,鄭春陽在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選擇了赴美留學,在美期間的學業和工作都相對比較順利,分別拿到了羅徹斯特大學博士和康奈爾大學博士後學位,並主持參與過多項生物醫學尖端技術項目,提交過多項國際專利申請,並且獲得了多項美國國家級研究獎勵。但在美國學習工作的第12個年頭,他似乎看到了天花板。

“在學校、公司裡按部就班的生活,每年漲點工資,人生也就這樣了。”34歲的鄭春陽期待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與此同時,生活習慣和文化認同感的不同,讓他一心想要回國發展。

“我不是玩橄欖球長大的,大家一起喝酒聊天的時候,沒有共同話題。” 鄭春陽說。他更喜歡在中國人的圈子,“如果這樣,為什麼不回到中國呢?”

作為國家“千人計劃”項目引進來的海外留學人才,鄭春陽2010年回到天津創立了強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並且得到了國家和天津市給予他的400萬元創業基金。

同樣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他這次帶來的幾份提案中,有一份是關於提升國產化妝品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他認為中國的化妝品在質量方面不存在問題,但在功效性上,和歐美以及日韓相比還有差距,這與品牌對研發的投入不足以及過度重視營銷不無關係。因此,他建議國家通過增加研發資金的投入引導中國的化妝品行業研發力度。

鄭春陽認真聆聽了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他對報告當中“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這句話印象頗深。

“本來這是一個細節問題,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明國家對這方面是很清楚的,已經有了解決方案。”鄭春陽說。

回國這些年,尤其是最近五年,他感覺到中國濃厚的創業氛圍。“有支持人才的政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導向,各個部門都會是一個扶持的態度,我們辦起事來會比較容易。”鄭春陽說,這種情況在十八大後更明顯。

將時光向前平移近一個甲子,六十年代前後,一批旅居海外的中國專家學者放棄了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國定居工作,為我國教育和科技事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錢學森、錢三強、李四光、鄧稼先、華羅庚……這些名字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科學家精神,至今被一代代海歸人才所銘記。

過去,海外歸國人才克服千難萬險才能回到祖國,報效國家。如今,世界看東方,東方看中國,不論是留學遊子還是外籍人才,都能在這裡找到新的起點。

在劉屹心中,老一輩科學家們的豐碑難以複製。“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處在這樣一個好的時代,應該倍加珍惜。即使不能複製過去的輝煌,我們願意留下自己的亮點。”

“那個年代更加強調奉獻精神,現在環境變化了,我們可以過好自己生活的同時再創業,並且現在的創業環境更完善。”鄭春陽說,在他看來,50年代歸國人員僅僅是一個團體,而今的海歸稱得起是一個階層,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