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記得去年考研傳出洩題案件

很多人大聲疾呼:社會公平正義虛無縹緲

作為考生的我其實一點也不覺得驚訝,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起點不一樣

教育不僅沒有彌平社會階層差距,反而將其進一步拉大。成功的人,孩子也越來越成功,“失敗”的人,孩子從一出生就失敗了

2011年有位老師發表文章,《寒門難出貴子》

有權勢的人的後代既然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去獲取利益

那也是人家父輩打下的江山

為何不用?

如果是你,你也願意放棄一顆好乘涼的大樹嗎?

起跑線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你肯定聽過這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你可能還聽過這句話——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不知怎麼,這些年的印度神片總是能把中國的問題揭露出來。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切中了性別歧視、階層固化、浮躁的娛樂圈……好吧,這些問題也許是世界通病。

但這最新的一部,卻紮紮實實地讓中國人如坐針氈,因為它講的是——上學難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這部電影目前在豆瓣評分8.1分

說明國人還是很認同這部電影所講述的社會問題

上學,永遠是中國人心中最大的痛苦

電影已經上映三天了,票房雖然沒有爆炸卻也看得過去

不過巨大的題材優勢之下,電影本身的質量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電影情節很簡單,講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拼命讓孩子上名校的故事。這個故事用海報裡的一句話就能完美概括——“孩子們的比賽,父母們的戰場”。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故事開始於印度的月光集市,伊爾凡·可汗飾演的服裝設計師拉吉是一個成功的生意人,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太太米塔是他心目中的女神,為了滿足她的一切需求,萬物皆可拋。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兩人的女兒乖巧又可愛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孩子該上學了。

拉吉心很寬,說讀公立學校就好啦,我們當時也是從公立學校出來的,現在不也混的有模有樣嘛!

米塔提出不同意見了:“不錯是不夠的,在公立學校是什麼都學不到的,女兒會害怕跟別人溝通,如果別人說英語她就會很惶恐,她會不適應社會,然後她會孤獨和沮喪,如果她開始吸毒那怎麼辦。”

米塔的推理是:公立學校=糟糕的教學環境+不說英語貧民階層同學=與社會脫節=人生的失敗者。

典型的學校決定命運論,很眼熟對不對?

他們倆找的諮詢師也是這個理論,她說:“也許你倆在擇校時的一個字,就會毀掉女兒的一生。”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老婆至上的拉吉,只得硬著頭皮加入一場擇校大戰。

為讓女兒順利進入德里最好的小學德里文法學校,他們使出第一招:學區房。全家搬出住了平民區的租屋,搬進高檔學區房,而且兩人還請了諮詢師來全程培訓自己。

故事情節之外,我們中國人對電影裡的那些上學難的細節,可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老爸第一次為女兒報名時要排隊。讓他驚訝的是,很多家長凌晨就來排了,為了位置不被搶走甚至就地睡覺,用礦泉水瓶子接小便。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為了能讓女兒被錄取,倆人各種辦法使勁,連燒香拜佛都要做全套的: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想想咱們自己,當年上學的時候,咱們自己的父母也沒少受這罪吧?

就拿壹哥自己舉例子,當年為了讓我進重點中學的重點班,我的父親送禮請客陪人情,什麼招都使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父親請客喝酒,醉到不省人事的時候,還喃喃地說:“你得好好學習啊,不然對不起我這麼受苦。”

而最值得回味的,是這些家長這麼拼了命地讓孩子上好學校的原因。

諮詢師的話句句都扎心:

如果進不了頂尖的學校,就考不進任何一家好大學,如果她的履歷上填的不是好的大學,那她就不可能進入任何一家跨國公司上班。

這種論調,何其耳熟!!

拼命為孩子擠進好學校,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說白了,還不是怕孩子承受未來的階層落差。

什麼是階層落差呢?片中印度頂級學校的教育環境,泳池、馬場、高爾夫,看的人眼花繚亂,你沒看錯,這是學校。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再去看看公立學校,教室是用木頭撐起來的危房,分分鐘可能出人命的感覺。這,也是學校。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學校的差距只是物質?

真正可怕的是——上什麼學校,決定了你身邊的人。

頂尖的私立學校,全英文教學,你的同學們張嘴就是英語,根本不會說印地語。在片子裡,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在最好的學校裡,在最好的社區裡,有錢人家的孩子,只和講英語的人玩。

所以,社會的階層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完全固化了,根本不需要等你成人

無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教育都被認為是改變階層最高效的手段,也是打通未來人生之路最有效的途徑。

但事實如此嗎?恰恰相反,就像電影情節一樣,有錢人不僅可以佔用普通學生名額,還能使手段佔用貧困生的名額。吃了碗裡的,鍋裡的也要吃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就像那個赤貧的鄰居說的:有錢人剝奪了我們的土地,搶走我們的錢,現在還要搶走我們孩子上學的機會。

教育不僅沒有彌平社會階層差距,反而將其進一步拉大。成功的人,孩子也越來越成功,“失敗”的人,孩子從一出生就失敗了。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上學難?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了嗎?網友:印度又拍了一部神片

這就是“起跑線”三個字的含義。不管在中國還是印度,教育都是一個死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