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一週年 華為雲軟件開發云為何如此受歡迎?

去年12月,華為雲在大連正式上線發佈了軟件開發雲平臺(DevCloud),平臺剛一上線就受到各路開發人員的好評:項目管理讓開發者可以更方便地進行需求管理、任務管理等,避免跨地域合作時出現衝突;代碼檢查讓開發者再也不用擔心代碼缺陷查找和修改這些繁瑣的問題;雲端編譯構建可以讓開發者一鍵快速創建和配置編譯構建任務,大大提升了編譯構建效率……

不止對開發者如此,對於眾多的軟件企業來說,在雲計算普及應用以來,軟件研發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軟件企業必須加速推進研發的轉型,以及研發能力、交付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華為雲軟件開發雲恰恰是要給這些軟件企業一件利器,來幫助它們應對這些挑戰。

上線一週年 華為雲軟件開發云為何如此受歡迎?

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運營總監張勇

據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運營總監張勇透露,自華為雲軟件開發雲2016點12月22日正式上線以來,目前已經有超過5萬名開發者在使用,軟件企業已經超過2000家。儘管相比較我國37000家軟件企業來說,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目前只覆蓋了5%的企業,但在筆者看來,一年的時間做到這一成績已經非常難得,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真正抓住了用戶的痛點,併為他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雲計算時代 軟件業正面臨怎樣的挑戰?

最近幾年,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等的層出不窮,預示著“軟件定義一切”時代的到來。究其根本,就是通過軟件把原先一體化的硬件設施打破,將基礎硬件虛擬化並提供標準化的基本功能,然後通過軟件控制其基本功能,提供更開放、靈活、智能的服務。

尤其在雲計算應用的推動下,軟件定義正變得越來越落地;但“軟件定義一切”,誰來定義軟件?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表明,如果軟件產業自身不在雲計算時代做出變革,是很難保障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更願意把軟件工程比作是製造業中的“工作母機”——機床,它直接決定著整個軟件產業的水平和能力。

對於這一變化,張勇認為,在雲計算時代,軟件供應商和軟件運維方的鴻溝正在消失,傳統軟件工程中的需求調研、軟件部署、系統運維,乃至商業模式都會隨之改變。這種變化又突出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研發模式DevOps化。所謂DevOps,就是強調開發人員和運維人員(IT人員)的合作,實現軟件交付和基礎設施變更的自動化;它旨在建立一種可以快速、頻繁、可靠地構建、測試和發佈軟件的文化。

過去只有那些自己做運營的互聯網公司才可以做DevOps,現在那些上雲的傳統企業也開始關注DevOps。對於他們而言,在雲計算時代,傳統的開發模式已經在敏捷度上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只有做到DevOps才可以跟上今天這個時代。

第二,節奏快、跨地域、多語言。雲計算時代將是一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軟件的迭代速度大大加快,交付頻率高、研發週期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對於研發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今天,誰跑得快,誰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跨地域協作對於軟件開發來講早已是家常便飯,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同區域的客戶對軟件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地處不同區域的開發團隊彼此之間的溝通協作也持續增加,如何解決效率低、研發環境和生產環境不一致、多Region並行部署上線複雜等問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在多語言混合編程成為常態的今天,傳統研發工具對新編程語言支持差,編程語言、工具、流程、環境難以統一,編碼調試複雜;多語言並行構建場景多,新的編程語言需要研發工具提供支撐。

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究竟為軟件企業帶來了什麼?

從目前雲計算普及的速度來看,未來5~10年,所有的企業都會上雲,所有的軟件開發同樣也會上雲。傳統軟件企業要應對雲計算所帶來的挑戰並非易事。為此,華為基於自身的成功實踐經驗,推出了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通過雲服務的方式面向中小軟件企業、軟件外包企業、雙創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和廣大的軟件開發者提供一站式雲端DevOps平臺。

據瞭解,華為雲軟件開發雲可以讓開發團隊基於雲服務的模式按需使用,隨時隨地在雲端進行項目管理、代碼託管、代碼檢查、編譯構建、測試、部署、發佈等,從而使軟件開發更加簡單高效,讓開發者能夠專注快速創新和應對永無止境的需求變化,大幅提升個人和團隊的交付能力和效率,幫助軟件企業提高競爭力。

具體來說,對於軟件企業來說,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給他們帶來的優勢可分為如下幾個層面:

第一,提升開發效率。首先,通過代碼檢查、代碼廣場來提高員工技能和熟練程度;其次,為企業提供包含項目管理、代碼託管、代碼檢查等十餘大服務在內的技術手段和工具,這同樣也是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的核心所在;再次,在組織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上,幫助企業實現精益開發和敏捷轉型。

第二,提高軟件質量。要做到這一點不能只依賴人,而是要通過一些管理手段來達成,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通過用系統代替人Review代碼,提前發現編程架構、編程風格、冗餘代碼等問題,輔助程序員修改代碼問題。

第三,提升收入。從瀑布到迭代再到精益的整個過程,華為雲軟件開發雲正在幫助軟件企業調整開發模式,讓他們能夠小步快跑、快速反饋,從而快速變現。

第四,降低成本。這一點可以說顯而易見,過去的軟件開發往往需要一個龐大的開發團隊,而且必須是業界頂尖高手;但有了像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這樣的工具,軟件開發的人數需求就會大大降低,開發人員可以將精力更加聚焦在業務需求的開發上。

第五,提高客戶滿意度。軟件開發的效率、質量等的提升,可以讓軟件企業更快地捕捉用戶需求、感知用戶抱怨,從而快速給予反饋,而且這種反饋的質量還能夠達到客戶預期。

為什麼是華為雲軟件開發雲 它有什麼特點?

對於軟件企業而言,一方面要應對雲計算浪潮所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又要順應客戶需要,不斷提升開發效率、提高軟件質量等,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對於華為雲軟件開發雲來說,又是如何幫助軟件企業做到的呢?

上線一週年 華為雲軟件開發云為何如此受歡迎?

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高級產品經理馬兵東

對此,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高級產品經理馬兵東從產品工具本身進行了詳細闡述,他深度剖析了華為雲軟件開發雲“一多、二全、三高”的特點。

一多指的是支持多種主流研發場景,比如互聯網開發、移動互聯網開發、微服務開發等;二全指的是全集成、全雲化,端到端開發工具、軟件開發全生命週期都在雲端進行,並與企業的雲計算應用全面集成;三高則是指高性能、高安全、高智能,讓開發者獲得更加全方位的服務。

除了完善的產品功能特性,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還圍繞產品(包含方法論、工具和最佳實踐開放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生態。“我們主要是做好整個研發平臺的底座,剩下的擴展能力交給合作伙伴,比如ISV們去開發雲端應用,集成商做第三方產品的應用集成等。”馬兵東強調說。

為了更好地營造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的生態,華為雲軟件開發雲平臺除了在大連落地之外,還陸續在青島、福州、貴陽、西安等多個城市落地,通過線下的方式加速推動雲平臺的落地,以幫助更多軟件企業和軟件開發者進行雲上開發。

用戶口碑凸顯成效 華為雲軟件開發雲這樣贏得青睞

中譯語通(青島)有限公司擁有先進的語言科技和跨語言大數據技術,在進行“譯呼百應”這一應用的開發過程中,由於測試管理中缺少明確的測試任務和測試結果,造成測試的管控不夠規範,對產品質量不能完全和直觀的體現。通過應用華為雲軟件開發雲支持全流程的測試管理功能,中譯語通實現了測試用例設計、測試進度跟蹤、測試結果等的清晰展示提升了測試管理規範化,提升了產品質量。

不僅如此,在中譯語通的大數據平臺開發過程中,業務的多樣化也增加了開發環境的複雜度,而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的應用,實現了對Java、PHP、Python等多種主流開發語言的支持,以及對大數據、APP、web等應用開發環境的支持,大大提升開發效率的同時降低了不同環境配置的成本。而面對中譯語通在跨區域協作上的需求,華為雲軟件開發雲也進一步提示了項目開發團隊內部的高效溝通和協作。

中譯語通科技(青島)有限公司企業大數據事業部副總經理安青也表示:“中譯語通作為華為雲軟件開發雲在青島的第一批使用者,華為雲在青島的團隊在技術支持和培訓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而且華為雲軟件開發雲在安全穩定、高效便捷、快速提升開發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與華為雲合作。”

大連華數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專注於為工業、金融、政務等行業領域客戶的高科技公司,在開發數控機床智能運維雲服務平臺時,遇到多個技術領域團隊協同難度大、交付階段脫節,持續交付困難、客戶線下參與,難以及時掌握進度等諸多問題,通過基於華為雲軟件開發雲提供的一站式雲端DevOps服務,大連華數實現了跨領域協同、開發環境統一、敏捷開發、項目進度動態掌控、項目雲上持續交付等。

不論從縮短開發週期上,還是在提升效率、快速響應用戶需求上,大連華數都通過使用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獲得了全面的提升,這給企業帶來的最直接效益就是降低了成本。在談及為何選擇華為雲軟件開發雲時,大連華數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闖總結道:“首先,華為雲軟件開發雲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很好地滿足了我們的需求;其次,直接在雲上的開發和交付非常便捷;第三,華為的軟件工程師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他們會直接到公司教我們的開發人員如何運用,並在後續的使用過程中幫助開發人員不斷調整優化。”

上線一週年 華為雲軟件開發云為何如此受歡迎?

基於華為雲軟件開發雲,大連華數大數據的數控機床智能運維項目交付效率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