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洲際彈道導彈(ICBM)、戰略轟炸機(攜帶核武器)、潛射彈道導彈(SLBM)是核戰略的3大支柱,其中最有效的核反擊武器便是潛射彈道導彈。因為搭載該類導彈的戰略導彈核潛艇(SSBN),在敵方第一輪核打擊中難以被消滅、存活概率高,可有效實施核報復,屬於關鍵戰略武器。所以,當今軍事大國均將發展戰略核潛艇視為國防建設中心,戰略核潛艇甚至可成為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手段。中美作為當今世界的兩個軍事大國,都擁有可發射彈道導彈的戰略核潛艇,美國更是擁有60多年的使用經驗,其在潛艇數量、導彈威力、運行方案等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艇體本身存在差距

“俄亥俄”級共建有18艘,建造時間為1981年至1997年。簡式年鑑記載,該級艇水下排水量19000噸,採用HY-80型船體鋼建造,對外公佈的潛深僅244米,使用通用動力公司製造的S8G型壓水冷卻式核反應堆(60000馬力), 水下最大航速24節,24部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筒和4部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均內置於船體。1至8號艇最早裝備的是“三叉戟C4”型潛射彈道導彈,射程7400千米。根據《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美國將前4艘艇改裝成搭載“戰斧”巡航導彈的巡航導彈核潛艇(SSGN),現有的14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全部搭載“三叉戟D5”。不過,根據美俄簽署的新《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規定,“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發射筒數量由24減至20。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1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2 改裝為巡航導彈核潛艇的“俄亥俄”級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3 網絡上流傳的中國海軍094型核潛艇

094型1號艇於2004年下水、2007年服役,2號艇於2009年服役,據稱現在3、4號艇也相繼入役。從服役時間看,094型1號艇比“俄亥俄”級最後1艘艇要晚10年,但西方國家普遍認為094型的設計理念並不比“俄亥俄”新:094型由093型攻擊型核潛艇(SSN)衍生而成,在“商”級艇體裡嵌入彈道導彈發射筒,便成了094型。而093的設計理念源於蘇聯第二代攻擊核潛艇V-3級,V-3級設計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從設計理念看,094型與“俄亥俄”級都處於相同時期,當然,艇上的主要裝備都已更新和升級。據簡氏年鑑記載,094型潛艇水下排水量10000~12000噸,安全潛深300米,核反應堆與“商”級相同(30000馬力),水下最大航速20節,武器為12具“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筒和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俄亥俄”級從設計之初就秉持戰略導彈核潛艇的設計理念,而094型由現成的攻擊型核潛艇改造而成。所以,雖然094型潛艇使中國具備了水下核反擊能力,歷史作用功不可沒,但從主要參數、艇體設計看,還難以企及“俄亥俄”。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4 破殼而出的“三叉戟C4”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5 “三叉戟D5”試射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6 “三叉戟”導彈多彈頭設計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7 改裝為“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筒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8 “俄亥俄”級SSGN試射“戰斧”巡航導彈

潛射彈道導彈也有差距

“俄亥俄”級從1990年開始裝備“三叉戟D5”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導彈全高13.4米、直徑2.1米、重58噸,三段式固體推進,射程11000千米。為提高命中精度,“三叉戟D5”引入了星光慣性制導方式,其打擊圓概率偏差為90米,與美軍最新的“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相同,這對沒有地面測量手段的潛射彈道導彈來說,其精度已經高得不可思議。

“三叉戟D5”可發射100萬噸當量W76或475萬噸當量W88兩種彈頭,兩種彈頭均為分導式多彈頭 (MIRV),可裝載8~12個,但根據新《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彈頭數量會限制在4~5個左右。美軍從未公佈過“三叉戟D5”發射試驗數據,但稍微落後的“三叉戟C4”都能取得發射168枚、命中161枚的好成績,可見其打擊精度更高、效果更好。因“三叉戟D5”性能卓越,美海軍計劃延長其使用年限,對其制導系統進行升級後,將裝備於接替“俄亥俄”級的新型戰略核潛艇,一直服役到2040年。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9 網絡上流傳的“巨浪”-2試射畫面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10 中國彈道導彈射程圖

094型裝備的“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屬於“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的衍生型,全高13米、直徑2.25米、重42噸、射程8000千米以上,三段式固體推進,可攜帶100萬噸當量單彈頭或3~4個10萬噸當量的分彈頭。目前尚無“巨浪”-2的打擊圓概率偏差官方數據,但“東風”-31的打擊圓概率偏差為100~150米,可推測海基型“巨浪”-2的打擊圓概率偏差在300米左右。據稱中國海軍從2002年開始在031型潛艇上進行“巨浪”-2發射試驗,試驗進展較為緩慢,近期才開始正式列裝。

從導彈尺寸看,“巨浪”-2與“三叉戟D5”相差不大;但從武器載荷、命中精度、可靠性、射程等方面看,“巨浪”-2與“三叉戟D5”差距較大。尤其是射程,“俄亥俄”級在美國本土附近海域就能將中國全境納入 “三叉戟D5”射程; 094如果在中國近海,只能打擊美本土部分區域,如要打擊美國中樞地區,只能冒險穿過第一、二島鏈,前出至北太平洋海域,這樣必然會讓094長期處於美日優勢反潛兵力的威脅之中,對核威懾行動造成很大障礙。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11 美國蘭德公司公佈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噪聲圖

客觀面對事實:094型同俄亥俄級相比差距巨大

圖12 “俄亥俄”級SSGN上搭載的蛙人運載艇

噪聲也高

“俄亥俄”級的靜音能力優於094,094的噪聲比093要小,但仍比蘇聯30多年前建造的D級戰略核潛艇高。在“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1號艇服役5年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開始服役。所以,“俄亥俄”級必然使用了“洛杉磯”級的降噪技術,“俄亥俄”級的船體雖然比“洛杉磯”大,但不需要高航速,且進行了更多的降噪處理,所以靜音能力反而比“洛杉磯”級強。

除了以上看的見的差距外,094在潛艇運用技能、實彈演練、作戰支援體制等方面也有別於“俄亥俄”級,這也是決定戰略核潛艇作戰能力的重要因素。美海軍使用戰略核潛艇的歷史比中國長,從1959年“喬治•華盛頓”級核潛艇服役以來,美海軍運用戰略核潛艇的時間已近60年,期間還經歷了潛艇對抗較為激烈的冷戰,豐富的使用經驗成為美海軍的寶貴資產。相反,094服役較晚且數量有限,只能實施最低限度核警戒巡邏,且潛艇運用機制仍處於試運行階段,還未成熟,更沒有經過實戰檢驗。所以,中國要想大幅提升核反擊能力還需在潛艇數量、質量以及導彈性能上進一步發展。

我國在周邊海域與不少國家存有主權之爭,海洋強國戰略受到美國圍堵,性能優異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對中國至關重要。在進行戰略考量時,應把與美國持平的核戰力作為強軍目標,尤其要把發展戰略導彈核潛艇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力爭取得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