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最近抖音因侮辱烈士邱少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不禁引起人們反思,抖音到底該以一種怎樣的姿態存在著?

萬物皆有裂縫處,那是光射進來的地方。

果不其然,在BAT的夾擊下,今日頭條系找到了裂縫,並點起了全民狂歡的烈火。

這種烈火青春,伴隨著滋滋咧咧的雜音:火山直播涉黃、內涵段子關停等。

但任何新力量的出現,不都是如此嗎?

或許,很多人也沒有想到,在資訊端崛起的今日頭條,依靠“算法”竟然能在短視頻領域,超越美拍、秒拍,成為當下最火的APP。

18個月前,今日頭條技術總監、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的室友梁汝波領銜主導創立抖音。去年,今日頭條系以10億美元收購了它“模仿”的“北美抖音”——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Musical.ly。

那麼抖音是什麼?抖音的基因是什麼?

這篇文章,作為我個人的研究愛好。我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探索過程,以及我的發現。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這是抖音的母親以及他知名的兄弟姐們,國外的孩子們就不提了。其中特別提到的是內涵段子,這個段子類的APP首先獲得成功,今日頭條APP的流量很多是內涵段子的功勞。

除了悟空問答之外,其他幾個APP都讓人有沉浸,這是今日頭條算法的成功。

通過今日頭條系的發展,大可瞭解部分抖音的內部基因。

但是在小咖秀、秒拍、美拍、快手等短視頻火爆的情況下,抖音如何在18個月內逆襲的呢?

我們先看,抖音是什麼?

抖音是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擁有一定粉絲數量之後,視頻時長就可以延長)

而快手,被認為是抖音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兩者的關係,與多年前土豆網和優酷網的關係非常類似。

2005年創立的土豆網,口號: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

2006年創立的優酷網,口號:世界都在看。

2014年改名的快手,口號:記錄生活記錄你。

2016年創立的抖音,口號:讓崇拜從這裡開始。

我剛開始以為,快手更俗、更土、更真實,抖音更酷、更潮、更會演,但在媒體平臺上,所有的真實都是選擇的真實罷了,畢竟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

而今,優酷網slogan改為:這世界很酷,抖音則變為“記錄美好生活”。“記錄”也成為選擇表演或者呈現的部分。而這,本來就是社交的真相。

那抖音是如何一步一步火起來的呢?抖音的流量從哪裡來的?

我記憶最深的是愛奇藝出品的《中國有嘻哈》。在我看來,這場亞文化的嘻哈綜藝,對於所有的贊助方而言,都是一場豪賭。

讓抖音興奮的是,他們賭贏了,這場綜藝無疑是2017最吸引流量的節目。

之後,抖音+綜藝的合作,便一幕又一幕展開,快樂大本營、我就是街舞等綜藝節目都成為它與年輕人的連接媒介。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除了綜藝方面的投入,抖音上岳雲鵬的模仿者岳雲雲,竟然引起了岳雲鵬的注意,帶來了不少流量。(抖音上岳雲雲的流量一般。)

今年2月春節期間,抖音爆發,便大舉學習新浪博客明星路線,找來了鹿晗、吳亦凡、李易峰等等明星,而春節期間,抖音更是請來了迪力熱巴、周冬雨、楊穎、何炅等明星發紅包,吸引大批粉絲註冊,把抖音流量推向高潮。

其間抖音和網易雲音樂、摩拜等聯合活動,以及“抖動成都”等線下的活動玩兒法,再加上今日頭條系主打算法推薦+去中心化+本地化改造的打法,抖音真的越來越讓競爭對手顫抖。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有趣的是,抖音流量最高潮的時候,就是抖音關閉評論的4月初。

那麼,抖音是如何激勵各方參與的? 

從內容上而言,抖音的玩兒法比較像新浪微博,明星+MCN,通過人吸引流量,通過專業PGC的扶持,提升優質流量。

這與快手去中心化的運營機制不同,抖音會變相通過簽約MCN、網紅等生產所謂優質的內容,通過廣告變現激勵。同時,它又通過“算法”打造爆款,激勵普通用戶更活躍。有網友說,抖音要成為最大的MCN。

但是,一個平臺要想成為平臺,必須讓平臺上的玩家獲利。無論是微商吸粉還是微博、公號互通,甚至在抖音加入微博、淘鏈接的方式變現,都成為它激勵的一部分了。

再加上各種通過抖音暴富成功的案例,以及商家成功的案例,引來更多用戶和企業的參與。

按照今日頭條商務人員提供的數據,今日頭條日均視頻播放量超10億,日活數百萬。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根據七麥數據提供的信息,抖音在這三個月的免費下載榜中,幾乎蟬聯第一。

抖音APP下載時的宣言是:好玩兒的人都在這裡。

那麼,抖音的收入怎麼樣?它又是如何變現的?

按照中國自媒體公司WeMedia旗下媒體bianews的報道抖音日收入3200萬元,1個月的收入就達到9.6億元,按照這個算法,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當然,這並未得到抖音官方的的證實。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而根據今日頭套商務人員提供的PPT,抖音是一個熱衷創造美感與表達自我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合作方式有以下5種: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在4月份,至少有5位今日頭條的商務人員問我,是否要投廣告,可見銷售的力度之大。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達人合作”,這更加證實了抖音的MCN化。

那麼,都是誰在玩兒抖音呢?

按照官方媒體南風窗的報道:去年9月,抖音官方曾經透露數據稱,85%的抖音用戶在24歲以下,主力達人和用戶基本都是95後,甚至00後。

再加上潮、酷、炫的風格定位,給人印象是,抖音上的人更富有,更前衛。

這印象,既能夠給平臺帶來價值,又能帶來所謂的亞文化群體的參與。畢竟亞文化,就是下一個主流文化,亞文化人群就是下一個主流人群。

我試圖接近更年輕的群體,我註冊了抖音,名字同樣是“阿尚叔”(千萬別關注,畢竟很糗)。我很好奇,他們在看什麼,在做什麼。

在抖音上,什麼樣的內容才是爆款?

我是在工作一天之後躺在沙發上刷抖音的,我關注的內容大多是美女、美景、寵物、搞笑、酷炫剪輯。

有人總結說,在抖音上,舞蹈、段子、才藝、模仿、勵志雞湯、景色、惡搞、撩妹、撩哥、炫技是最受歡迎的,流量高。

可是,我身邊很多人嘗試做抖音,貌似都不怎麼樣。

那麼,這些有趣好玩吊炸天的視頻都是誰做的呢?

或許,時代週報 謝洋在《抖音爆款煉成記:五分鐘視頻需要數十倍時間來完成》找到一部分答案。在這篇文中提到:

(抖音紅人)朱思語加入MCN機構後,(經紀公司老大)小馬哥建議她一週至少拍攝5個短視頻,一方面是與團隊更好地磨合,另一方面是刺激她的創作思維。

簽約以來,“每天下午一點鐘開工,拍攝完成要到深夜”。用小馬哥的話來說,朱思語的生活狀態就是“被工作擠滿的”。

由於抖音的視頻時長限制,一個劇情作品常要被分割成四五條推送,五分鐘的作品可能需要達人、剪輯師、攝影師花費數十倍的時間共同完成。

至於一般人,如何做抖音,打造辦公室小野、代古拉K等紅人的洋蔥集團給出的十二條軍規,或許可以借鑑。如圖: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新榜援引洋蔥集團聯合創始人聶陽德的話說:“以前的視頻是秀場經濟,觀眾是‘看’帥哥和‘看’美女,始終是‘看客’。抖音不止賦予用戶參與感,甚至讓人看完以後有一種對美好生活和人事物的獲得感。”

不過,成功真的可以複製嗎?

流量背後,還有哪些秘密?

長短相形,有無相生,真假也是一樣呀。我們先來看一份刷量的報價單: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如果你想成為100萬大V,只需要10000元就行了。

如果想轉評贊播成千上萬,也就需要選擇套餐8,也就是100塊就行了

至於評論,你還可以自定義,誇你美、誇你帥、買買買,想評什麼買什麼。

那如何鑑別抖音達人是否刷量呢?

依舊借鑑我微博的辨別方式(參考:比明星造假更瘋狂,揭秘假時尚博主的流量產業鏈),看二次社交關係。辨別抖音達人,你只能看的是評論,看內容是否類同,看評論中的抖音ID是否有異常。

我花100元刷了一個新註冊抖音用戶的ID,我通過這個抖音ID溯源,隨意找到了一個微博達人,抖音ID是“包文婧”,認證是演員,查資料顯示是包貝爾的妻子。

好吧,多有得罪。

那麼,包文婧的數據是真的嗎?如何判斷呢?

大家看圖: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3、評論的抖音ID中,這些可疑的賬號,頭像模糊。

更關鍵的是,這是我購買抖音刷量之後,用刷量的數據ID引入到這個賬號的。

所以,是否刷量,很容易辨別了。

當然,我不確定是誰刷的數據,但從結果呈現,數據結果是非常可疑的。

還有哪些抖音號在刷量?他們又是如何刷的?

我正在做的《酸梅獎.中國不推薦博主名錄》(第二季)正在收錄,歡迎更多有抖音達人投放經驗、瞭解內幕的朋友提供線索,與我一起去偽存真!畢竟我逐個辨別,太累眼了。

至於很多朋友給我發的“抖音KOL資源推介表”,我向來不敢對外發布,畢竟在廣告投放上,我是一個媒介保守派。

在我看來,大多數的抖音達人投放,購買的是泡沫。為什麼這麼說呢?

目前,短視頻的流量驚人,但是短視頻造假的流量也是驚人的,風險太高,找到一個真正的有影響力太難。

揭秘抖音基因,以及抖音達人的流量真假

什麼“幾十萬一條,十幾萬一條不含稅”,敢投嗎?有效果嗎?如何評估?就靠一堆表層點評贊數據,值得信任嗎?

畢竟文圖的投放與視頻不同,在移動端、在抖音平臺上、15秒廣告你應該如何傳達才會被關注、被認知,這需要更多的嘗試和磨合。

那麼,抖音的未來會怎樣?抖音應該成為重點嗎?

前有快手,後有微視,生產一條內容,三個平臺發送,這已經成了很多視頻達人的做法。

在我看來,多一個渠道,多一種嘗試吧。畢竟,面對未知的處理能力,才能證明你有多成熟。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