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房企兩年多的管培生 最近談了一個新offer:年薪43萬!

X房企兩年多的管培生 最近談了一個新offer:年薪43萬!

豔姐說

當豔姐聽到了這則駭人聽聞的消息後,凝滯了大概10s的時間。

豔姐從獵頭朋友那裡打聽到:一個x房企兩年多的管培生,認定自己經過x房企歷練,妥妥的把自己定位在43萬年薪段位。和前來找他的獵頭說:下一個offer,非43萬以下不談!

後來據說好像談好了某家,達到了這個薪酬段位。

要知道,40萬年薪已經可以說算是管理層級別的薪酬的,很多人工作了10年都沒有這樣的薪酬。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重視年輕人,給到他們高薪。

1、2年工作經歷管培生:年薪43萬

“出名要趁早”,現在就連高薪,也要趁早!

豔姐最近得到一條令人驚掉下巴的內幕消息:某上升通道房企的管培生,在該房企工作了兩年,最近談了一個新offer,大家猜猜年薪是多少?

答案是43萬

!!

簡直不敢想象,就算是公司的總監級,工作接近10年,現在年薪頂多是30-40萬,有兩年工作經歷的管培生工資居然可以這麼高!

關鍵是還有這樣一出:這個管培生在面試的時候和麵試官說他的工作必須要40萬起步,不超過的不去。送給他四個字:勇氣可嘉!讓豔姐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企業還真願意給這樣的薪資呢。

帶著百般疑問,豔姐在獵頭小密圈裡發起了討論,豔姐精選了其中的觀點:

@借你一輩子:類似情況有,我們金融組有個人選工作3年拿了一個150萬的offer。

@十年爛人:年輕化是地產的發展趨勢,35歲是個分水嶺,相比35歲之後的人,他們精力充沛,可培養性高,幹勁十足。尤其地產TOP30,更為明顯。

@萌態尤物:未來地產的人才需求一定是年輕、高學歷。

@貓小喵@_@:優先考慮清華北大、其次復旦、同濟,其他院校暫不考慮,根據級別,年齡要求不一樣。

@。默隕:35-40還沒有做到管理層,後期太難,有些還是項目總的很危險。

@似花非花つ:35-40在私募機構沒混到D-MD 基本上定性了。

@Carzy丶約錠:有些房企還都有工作四年多就做區域公司的HRD的

@沒時間__關注妳メ:地產的發展最多還有五年,五年後基本維持平穩階段。企業不再快速擴張,人才需求減少。校招和管培制度越做越細,社招要求逐漸增高也就不足為奇。

@蹲街ˉ哼情歌:五年後,地產下崗的人要多咯。這些人湧入市場,薪酬可能又要再下降一個檔次。所以趁現在,趕緊往標杆跑,往下游跑,才不至於五年後有失業或掉身價的風險。

2、千萬年薪已經不是少數派?

年輕人的膽量,很大程度上是房企給的,房企這些年來對年輕人似乎有著狂熱的執著:比如碧桂園的“未來領袖”年薪40~50萬起;陽光城的“光之子”基本年薪是18w+;藍光地產本科月薪15k起,碩士2w+,還有安家費、車補、節日禮金等。

當然,地產行業因為其吸金屬性,不僅是新人高薪,中高管人才更是金上加金。對於房企的管理階層來說,現在的一個現象也是逐漸年輕化。

如今很多地產公司招募副總、總監等層級的年齡段已經限制在80後,某TOP20房企明確要求,總部營銷負責人非80後不要,區域營銷負責人非85後不要。

由於現在大公司自身有很完善的培養體系,讓年輕人的成長速度比老一輩要快很多。雖然年輕,但他們能在企業裡擔當更多的職責。據瞭解,融創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31歲,而且融創很多城市總任職時都不超過30歲。

雖然看起來地產少壯派高管似乎有力壓中堅派的趨勢,但是讓少壯派望塵莫及的,則是頭頂光環的

boss級高管

豔姐這裡獨家披露幾家2017年典型房企高管的薪資,來瞅瞅他們的工資到底有多高。

譬如鬱亮就是典型的千萬年薪高大帥氣威猛八塊腹肌霸道總裁,而像張旭、孫嘉等人,也都是接近千萬年薪。再譬如年薪高出天際的恆大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年薪接近3億元,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何妙齡的年薪也過千萬。而碧桂園的高管有很多都超過了2千萬!

X房企兩年多的管培生 最近談了一個新offer:年薪43萬!

X房企兩年多的管培生 最近談了一個新offer:年薪43萬!

X房企兩年多的管培生 最近談了一個新offer:年薪43萬!

在房企中真正具有不可取代地位的,就是這些處在金字塔尖的集團決策層。而對於那些尚處在金字塔基層的年輕人來說,還有很長的歷練之路要走。

3、年輕人的吸引力

豔姐的一位地產獵頭朋友說,房地產行業變化太快了,標杆房企在招聘新人時都不想要年齡超過40歲的人,因為開發模式變了,以前積累的大部分經驗都失靈了。相反,年輕人有衝勁,指哪打哪,項目開發工作強度大,經常熬夜加班,年齡大的人身體吃不消不說,也不太願意經常加班。

豔姐覺得不單單是年輕人體力因素的原因才被房企青睞,拿到高薪,年輕人這些年能夠異軍突起,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從整體大環境來說,地產行業的薪酬確實在水漲船高,人才越來越聚焦,導致部分人的薪酬偏高,地產依然是中國主力行業,所以薪酬本來就偏高於其他行業。

第二

,也並不是所有年輕人能夠拿到高薪,而主要針對的是在名企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擁有名企光環, 類似於像龍湖、萬科、旭輝、融信之類的企業,本身就是標杆企業或者是新晉黑馬房企,必然是各大房企挖角的主要對象,如果去吸引一個標杆企業的員工,略高於市場的薪酬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豔姐覺得是人才本身的問題,校招生一般都是中國名校,這個屬於中國教育的紅利,學歷門檻是個問題,人才本身技能是否真的比一般本科生的技能強,這個不好說,所以中國的教育紅利是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