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之下:買房是死路一條!

一、去槓桿刻不容緩

2018年是全球去槓桿之年,中國的去槓桿局勢尤其嚴峻。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總債務達到200萬億元,人均負債率為223.06%。按5%年息算,一年利息總額高達10萬億,而一年新增GDP淨額不足5萬億,不足以支付利息的50%。

去槓桿之下:買房是死路一條!

這麼高的槓桿率,去槓桿已經是刻不容緩了。事實上,從2016年底,中國政府就開始了主動降槓桿之路。到了2018年,去槓桿初見成效,整體槓桿率增速下滑。

但是也有人擔心,去槓桿之下,中國會進入通貨緊縮週期嗎?或者說:2018年以後,錢是越來越不值錢,還是變得越來越值錢?

事關重大,這件事關係到每個老百姓的理財,如果判斷錯誤,未來將遭受嚴重經濟損失。

1、如果繼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下大多數資產和商品還要漲價。正確的做法是:

繼續購房,購資產,購美元,適當買進股票、債券、理財產品,加大消費,能借錢儘量借錢。總之不能太保守,通貨膨脹形勢下,錢拿在手上會持續貶值,要想盡一切辦法投出去或者花出去。

2、如果轉而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下幾乎所有的資產和商品都要跌價,而現金會持續升值。正確的做法是:

賣掉多餘房產,賣掉大部分股票、債券、理財產品,減少消費,儘量持有現金,甚至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把錢借出去。

二、槓桿是怎樣來的?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總體上是處於通貨膨脹與加槓桿的大環境之下。事實上,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通脹都是主流,而通縮是少數的。

加槓桿通俗的理解就是借錢投資或消費,對企業來說,加槓桿主要是投資,對居民來說有投資也有消費。如果是剛需加槓桿買房,就是消費;如果是投資性買房就是加槓桿投資。

通貨膨脹通俗的理解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商品和非現金資產(包括股票、不動產、理財產品、基金等)持續增值。

通貨膨脹跟加槓桿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通貨膨脹的週期下,整個社會才會主動加槓桿。

適度的通貨膨脹是好事,對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因為貨幣適當的貶值能夠刺激大家投資和消費,如果沒有投資和消費,就沒有經濟的增長。

而在通縮狀態下,貨幣持續升值,拿著錢就能持續生錢,誰還去做投資?另外,通縮的出現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使得企業債務負擔加重,於是企業進一步變賣資產和產品,由此加劇通貨緊縮,使得物價螺旋式下跌,而債務負擔螺旋式上升。結果就是實際利率上升,貸款和投資減少,經濟陷入衰退。

當然通縮之下也沒有人敢買房,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子越來越不值錢,而房貸不變。由於抵押物(房子)價值下降,這個時候銀行會讓你補充抵押資產,或者補充現金,而房貸實際上也是逐年上漲的。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各國政府在實行貨幣政策的時候,必須要讓整個社會處於通貨膨脹的狀態之下。超發貨幣就是最好的辦法。

三、最好的買房時間是20年前,其次是現在?

在通脹週期下,有借貸經濟這種說法,即借到就是賺到。這是因為在通脹週期中,債務壓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小,資產投資收益越來越高。

房子也是一樣,買到就是賺到。

假如你在20年前(1998年)向銀行貸款30萬買了上海的房(總價50萬),當時每月還貸1000元。在98年一月還款1000元的壓力是很大的,但在通脹週期內,1000元的價值逐年遞減,到了2018年,每月還款毫無壓力,房子一月的租金都超過5000元,而你的房子市值超過600萬。

如果這20年間你不斷的加槓桿在上海買房,假如每兩年買一套(其實還可以更快),現在你就是富豪。

所以,房價上漲歸根結底是通貨膨脹的經濟週期下加槓桿造成的。很多人幻想要是20(10)年前買房就好了,但一細想:20年或10年前,誰知道房價會漲?所以,還是看運氣,萬一那時候買的房子就是不漲,甚至還下跌呢?

其實20年前只要懂一點簡單的通貨膨脹的經濟學原理,你就會毫不猶豫地買房。問題是當時懂這個道理的人不多,買房發財的,多半是運氣。現在看那些手握多套房產的人有多麼成功,無非是倖存者偏差而已。

當然,也有例外——溫州炒房團。房價是溫州炒房團炒起來的嗎?不是,是他們看到未來房價必漲,所以才提前買入的。

當然,以上假設有一個前提:在通脹週期下。

假如未來通縮,現在你還敢買房嗎?

四、去槓桿之殤

加槓桿是很舒服的,而去槓桿是很痛苦的。

最近,高盛全球信貸策略主管查理·亨伯格發表報告表示:“槓桿已死,流動性稱王”。早在2月,查理·亨伯格就一再警告,由於美國的量化緊縮,和波動性的迴歸,全球經濟將進入去槓桿週期。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把去槓桿分為兩種:好的去槓桿和壞的去槓桿。好的去槓桿是在適當通脹之下的去槓桿。壞的去槓桿是通縮去槓桿和惡性通脹去槓桿。

2018年安信證券中期策略會,其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稱:“去槓桿需要寬鬆的貨幣環境。”

任澤平的觀點得到廣泛認可,但是高善文的觀點引發熱議,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實就是為加槓桿服務的,既然決心去槓桿,又怎能搞寬鬆的貨幣政策呢?

其實高善文和任澤平的觀點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寬鬆的貨幣政策,才能保持在通脹的情況下去槓桿。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現實卻是不可能的。去槓桿必須是痛苦的,2014年何嘗不想去槓桿?但是錢荒嚴重,政府和企業債務危機嚴重,市場不希望有緊縮的貨幣政策。所以最終還是開啟了新一輪的放水,結果是短期危機解除,但是槓桿加的更嚴重的了。

事實上,但凡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沒法防止加槓桿。去槓桿,就必須是穩健中性或者緊縮的貨幣政策。

許多朋友一見央行放水,就以為在刺激經濟,在製造通脹。其實短期的央行貨幣放水,釋放貨幣流動性主要是為防止錢荒,防止債務鏈條斷裂,大週期還是去槓桿,只是緩慢的去槓桿。

只要是去槓桿,通貨緊縮也是難以避免的。或許有任澤平所謂的“適度通脹去槓桿”,但我們還是要防範去槓桿帶來的通縮。

通縮之下,現金為王,該賣的都賣了吧。

五、轉型與升級

去槓桿實際上就是去債務,為什麼要去槓桿,文章開頭已經說了,債務增長速度遠超經濟增長速度,這樣玩下去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與去槓桿相比,發展經濟才是更重要的。而新興的經濟增長點,就是出路!過去的發展是粗放的,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房地產,未來我們必須靠科技、靠高端製造業。

去槓桿就是退去資金的洪水,讓沒有盈利能力的企業現出原形,不再給他們錢了,該破產破產,該清算清算。長久以來,它們佔用了太多的社會資源卻不創造價值,這也是一種不平衡。

天房集團,是天津的國有房地產企業,負債1800億。讓人迷惑吧,為什麼一個房地產企業佔用那麼多資源,還能虧損如此嚴重?其實這種虧損的企業還有很多。

去槓桿就是打破這種不平衡,去除落後產能,實現產業升級,讓人才、資金更多的流入有技術含量、有成長性的企業。

金融圈裡無小事,風裡雨裡,有才等你,老闆,點個關注再走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