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也許你正經歷著,每天從睡夢中醒來,匆匆忙忙的吃上兩口早飯,便出門上班,8個小時的工作,偶爾可能還需要加個班,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盡,還得準備晚餐……

這或許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如果覺得生活太累,不如靜下來,看幾本好書吧。

推薦10本好書給到大家,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01 《時間簡史》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人人都可以讀懂的霍金 ”

時間到底是什麼?時間可逆轉嗎?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宇宙有沒有邊緣?宇宙起源於哪裡,未來會怎樣?……這些問題困住了眾多的哲學家和科學家。而在霍金這裡,這些難題迎刃而解。

《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作。它出自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傑出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進行不懈探討之作。


02《我在天堂那五年》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約翰,於故鄉小鎮偶識87歲的陶瓷藝術家奧古斯丁修女。折服於修女的優雅與睿智,兩人很快結為忘年之交。修女的陶瓷店成了約翰的心靈休憩地和人生哲學課堂——學會感恩,擁抱改變,發現簡樸的力量,將悲傷當作禮物……在修女的啟迪下,約翰一步步走出人生低谷。

與修女相處的五年光陰,深刻地改變了約翰的一生,他決定將這段故事分享給其他人。本書甫一出版便引發了全球性的社交媒體運動,並因此改變了許多讀者的人生。如今,雖然奧古斯丁修女已經離我們而去,但她那些睿智幽默的語言,將會繼續被更多的人聆聽。

03 《沉思錄》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世界之書”。

自古以來,有操守有修養的哲學家歷代都不乏其人,位居叱吒風雲的皇帝也是史不絕書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學家者則除了瑪克斯•奧勒留外恐怕沒有第二人。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曠代奇人於無意中給我們留下了這一部《沉思錄》,我們藉此可以想見其為人,窺察其內心,從而對於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這部書不能不說是人間瑰寶之一。


04《遙遠的向日葵地 》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阿勒泰的葵花比阿爾勒的葵花更熾烈,最親的親人和最親的家畜都是家人。

廣受好評的新生代非虛構散文寫手李娟繼“羊道”三部曲後全新力作。

母親帶著家禽、牲畜,舉家遷徙烏倫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邊的“冬窩子”,開始一段充滿艱辛與奇遇的耕種生活。荒漠上開闢的百畝葵花地,經歷鵝喉羚啃食、三次補種,又接連遭遇乾旱、蟲害,直至收穫,中間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長等待……在這些吉光片羽的記錄中,作者首次集中將思緒匯聚於自己家族成員的生活細微,他們與無垠荒漠構成完整的生態樣本。


05《紅髮女人》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它的結尾讓你想立即從頭翻開這部書再看一遍。” ——《星期日泰晤士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的名字叫紅》作者奧爾罕·帕慕克在《紅髮女人》中講述一口井、兩種傳說、四個男人和一位紅髮女人的故事。

三十年前,我成了挖井學徒,和馬哈茂德師傅一起去伊斯坦布爾郊外小鎮打井。馬哈茂德師傅就像我的父親一樣。他執著於尋找一直沒有出現的水源,而我卻是為了一位紅髮女人而留在小鎮上。

三十年間,馬哈茂德師傅下井之前我見到他的最後一面,仍然時常浮現在我眼前。在我心裡,他還在繼續耐心地挖著,像條決意要打穿一隻巨大橙子的果蟲。

三十年後,因為紅髮女人,我再次回到小鎮。我在井底見到了我想忘記的一切。


06《兄弟 》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們還是兄弟;就是生離死別了,我們還是兄弟。

餘華擱筆十年,繼《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之後的顛覆震撼之作。

《兄弟》講述了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一生。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從小歷經磨難,好得像一個人,可雙親去世、兩人長大後卻因一個名叫林紅的美麗女人反目,從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成了鉅富,產業遍佈全國;一個窮困潦倒……但即使多年過去,他們也依然牽掛著彼此——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他們還是兄弟;就算生離死別了,他們還是兄弟。


07《情商3:影響你一生的工作情商》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改變你我以及後代未來的人生必修課。

為什麼情商能力會有天壤之別?為什麼高智商的科技人才往往缺乏社交能力?為什麼當衝動、憤怒和情緒支配時,思考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會受影響?如何成為出類拔萃的員工?工作情商為什麼比專業技能更重要?員工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裡?

在這本書中,丹尼爾·戈爾曼認為,工作職位的升高,技術能力和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就會遞減,而情商的重要性則會遞增。在優秀員工的工作業績中,情商要素所佔的比重高達三分之二。


08《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這10本好書,給忙碌的生活一絲恬靜

▍這是“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一生的註腳,也是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歸宿。

本書是余光中先生臨終前親自審訂的散文集,展現了先生對故園與人生的思考與懷戀。

此心安處,便是吾鄉,鄉愁是心頭的月光,但若得遇心安,處處亦可為吾鄉。在文學的愛與美中,願讀者可以和余光中一起,體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靈豐盈者在暮年的沉靜與灑脫,尋找生命的真諦。

每天看似忙忙碌碌的人,可能也只是個“積極廢人”,炎炎夏日,再忙也抽個時間靜下心來,讀幾本好書, 品味不一樣的思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