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插花,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澤其莖,欲華不萎。”這是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器皿插花活動,既是佛前供花,在其他方面也都巧妙地運用了花藝之美。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宋元時代以焚香、烹茶、插花、掛畫,被文人雅士並舉為生活四藝。明代張謙德曾在其《瓶花譜》序中寫道:“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插花一詞是今時的稱法,在古代則多稱為瓶花、瓶供。古人不滿足於折枝花的直接傳情,慢慢將室外花木引入室內,營造空間的生機與逸趣。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崇尚自然、源於自然,重形尚意,追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則是創作的最高目標。作為中華古老文化一部分的傳統插花藝術,它在許多方面都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精髓。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文人對插花則別有情趣,插花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有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

《夢梁錄》則這樣記錄當時的市井: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插花,不僅僅是觀賞,更多的是賦予情誼

在古代詩歌中,涉及插花內容的詩句也是獨放異彩。如蘇轍《戲題菊花》:“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放插滿壺。”劉禹錫《贊枸把》“翠黛葉生籠石翁,殷紅子熟照銅瓶。”由此可見,古代人對插花的熱愛。 這些詩句不僅反映了詩人熱愛花木的情趣,亦可看出詩人熟捻花道的技藝,賦“心象”於花技的文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