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再次下降,這對於當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海外的風肆意的吹襲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一波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被捲入參加“匯率保衛戰”,這些國家比如阿根廷,印度等國家央行手握兩大武器分別是加息和外匯儲備,以用來捍衛匯率的穩定,甚至是防範海外造成的經濟風險。可見外匯儲備是抵禦外來之敵的重要法寶,凸顯其重要性。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再次下降,這對於當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美元走強帶來的“海風吹襲”中,我國經濟受到的影響可“忽略不計”,主要因素還是“老生常談”的經濟穩增長態勢,以及我國擁有海量的外匯儲備當做“定海神針”。而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06億美元,較4月末下降142億美元,降幅為0.46%。(4月出現下降,5月持續了這一趨勢)。我國外匯儲備的連續兩月出現下降,這對於當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小幅波動,無傷大雅?

對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連續下降,從數據上來看降幅較小,也算是正常波動,出現這種情況外管局解釋稱:“5月,我國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美元指數上漲2.3%,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下跌,但資產價格總體上漲,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下降”。今年來美元指數走強,多數非美元貨幣遭到不同程度下跌,尤其是近期一些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的厲害,這將會帶來資產價格重估效應。不過五月美元/在岸人民幣僅有1.2%的漲幅,說明人民幣在美元指數走強的凜冽中保持穩定。

目前我國外匯市場供求持續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市場主體的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再次下降,這對於當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隨著國際經濟關係日趨複雜,海外不確定風險將對多數經濟體帶來影響,也正是在這種國際經濟背景下,方顯經濟的內在實力。而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動一般涉及到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立足於國內經濟的情況下,一方面防患於未然,一方面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從而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則國內外資本將會用行動來選擇歸屬。

用FDI做參照的話,聯合國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明顯下滑,但2017年美國仍是全球吸引FDI最多的國家,其流入FDI為2750億美元。2017年中國流入FDI較2016年增長20億美元、增幅1.5%,達到創紀錄的1360億美元,流入量僅次於美國,同年中國外流的FDI較2016年減少36%至1250億美元,為2003年來首次下降。(一般外商直接投資流進非美國的那些國家越多,則相對外匯儲備規模增加越多,也證明該國的經濟發展表現較樂觀)。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再次下降,這對於當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外匯儲備規模在隨著我國金融開放擴大後更容易出現變動,況且是在美聯儲加息步伐的環境下更是如此?也因此在不久的將來金融擴大開放的同時,我國需要不斷完善金融監管制度,使金融開放程度和監管制度相匹配,真正讓外資進入內地後服務於國內實體經濟,促進國內金融業的競爭力,讓我國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而且外匯儲備規模上亦能保持穩定,這種邏輯上很有場景,實際行動上或許充滿想象力。

歸根結底上來說,涉及到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又因外匯儲備規模的波動牽扯到各種經濟層面,無論是從去年的FDI選擇還是不久的金融開放前景,都在一定程度上給中期的外匯儲備規模做支撐,也因此五月份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小幅下降相對處在正常範圍內,但不得不說,資本無國界,小幅的波動無傷大雅,但長期情況還要看自身經濟基本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