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央行行長釋放市場新信號,投資者要注意風險了?

國際經濟市場風雲變幻莫測,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不想被過度“牽制”,首先要考慮到自身的經濟狀況,也就是說,要立足於國內經濟,從經濟基本面上來運籌帷幄,防患於未然,從而“任由東西南非風,我自巋然不動”。

值得一提的是,關注我國經濟市場的動態,離不開央行所伴有的角色屬性,近日我國央行行長易綱在公開場合釋放出市場新信號,這將給我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我國央行行長釋放市場新信號,投資者要注意風險了?

對外開放與投資者風險

我國央行行長易綱近日在有關年會論壇上表示:中國金融領域還有較大的進一步開放空間,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是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

金融業不僅是對外開放,同時也對內開放。金融對內、對外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還有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三者可以形容為“三駕馬車”。其中資本項目可兌換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當然,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進程,也要要求人民幣國際化向前推進。在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中會不會涉及到其他影響?(比如跨市場,跨區域資本流動帶來的資本外流壓力、亦或者是資本內流壓力給經濟市場的影響)。

我國央行行長釋放市場新信號,投資者要注意風險了?

央行行長強調:“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金融業的開放、匯率形成機制、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度有的時候可能有快有慢,但總體上必須是相協調的”。也就是說,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度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相互協調漸進穩步推進的。

況且,在金融對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央行會重視防範金融風險,並且會讓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這樣看來,我國金融業在開放的過程中,是協調循序穩步向前推進的,並且在實踐的過程中要防範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這麼一來,有利於倒逼國內金融業的服務能力,促進其市場競爭力。有些金融業躺著賺錢的日子正“有序穩進”的消逝。(多說一句,內外資銀行在國內的核心是服務於實體經濟)

我國央行行長釋放市場新信號,投資者要注意風險了?

同時,易綱行長提醒投資風險:“要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理念,要加強風險意識,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你看到一個投資機會,他告訴你又保本,又有一個兩位數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問一問,它投什麼項目才能夠有這樣的結果。”無論是對於富豪還是中產以及中產以下,可能總有一款套路等著你,天上不會掉餡餅,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尤其要加強風險意識,並且聽到有別人說有“好事”讓拿真金白銀參與的話,“你一定要小心”,這句話要畫下來,考試重點要考,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答錯。

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讓金融迴歸到服務於實體經濟屬性上來,而金融往往意味著資本,資本是實體經濟的糧草,用的好能讓實體經濟在資本的加持下更容易獲得持續發展。在開放的過程中,讓海外的資本進來服務於國內經濟,一方面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另一方面提高國內金融業的市場競爭力,邏輯上很合理,行動上存在想象的空間。希望在金融業開放的過程中,也是我國經濟持續向前推進的過程,況且,進一步改革開放是一張看得見的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