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怎樣毀掉孩子專注力的?

孩子的專注力

如今最稀缺的心理資源

認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專注力是一種將意識集中的心理過程,由於人腦可以處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必須有選擇地專注於信息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些方面。

專注力可能已成為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心理資源之一。

一項蓋洛普民調發現,許多孩子被診斷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導致學習困難,令家長焦急萬分。

孩子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許多兒童的共同特點。

你是否經常苦惱於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

1、上課容易開小差,喜歡做小動作,東張西望;

2、平時做作業速度慢,拖拖拉拉,並且粗心大意、錯誤百出;

3、做作業時不夠專注,一會玩玩具,一會喝水、上廁所;

4、家長或老師說話經常聽不清或者沒聽見,不知道在想什麼;

......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表現,情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其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對孩子造成無法修復的成長危害。

專注力缺失的原因

你是否想過,你的某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1、不分時機的關心、干擾、催促

如孩子正在做一個手工作品,家長眼看著就要做壞了,急忙奪過來說:“哎呀不是這樣的,快看看我怎麼做。”本來孩子正在專心致志按自己想法做,結果被家長一打擾,便會顯得急躁、焦慮,急於求成。

焦慮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急性子的家長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情緒,孩子也變得遇事易急躁不安、不能冷靜下來專注於解決問題。

2.過度干擾

比如孩子正在兒童樂園裡玩的很投入,家長時不時地要把孩子拉過來噓寒問暖,“怎麼樣渴不渴,來喝點水”“走我們不玩這個了去那邊看看”。

過度的干預和打擾,不僅會讓孩子變得缺乏主見,感到茫然,也在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3. 經常斥責、嘮叨

當孩子淘氣、或者做事不如自己所願時,很多家長就會對孩子大加指責,嘮叨。指責會讓孩子產生緊張心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缺乏安全感;經常嘮叨讓孩子容易產生厭煩牴觸心理。

這兩種方式都會讓孩子變得情緒化,內心無法保持平和鎮定,所以做事的時候難以集中精神。

4. 放任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很多家長因溺愛孩子或是比較忙,就放任孩子想做什麼做什麼。例如一放學回家就呆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或者玩起平板、手機沒有節制,對其他事情提不起興趣。

電子產品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加上缺乏正確的約束和引導,會對孩子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