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致青春叫高考加油!

三年磨劍,六月試鋒。

莘莘學子們,在考試前為自己鼓勁、加油!

千禧寶寶是主力

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數都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寶寶,這也意味著首批“00後”將正式走上高考舞臺,成為高考“主力軍”。

2000 年是公元元年之後的第二個千年交替,又恰逢中國的農曆龍年,很多育齡夫婦為了圖“吉利”選擇在這一年生下寶寶。作為一個生育高峰年,這一年出生的孩子上幼兒園、小升初、初升高的競爭都異常激烈。從全國考生數字來看,千禧寶寶使高考人數創近8年新高,比去年增加了35萬人,而我市今年高考人數也比去年增加了471人。

上午7 時40分,承德八中高三五班班主任李鑫就站在了承德二中考場的門口,她比提前約好的時間早到了20分鐘。這是她帶的第一屆學生,她希望早早看著班上的35名同學到達考場,並目送他們進去。在她看來,面對高考,“00後”顯得比“80後”“90後”更加淡定從容,面對人生未來的選擇,他們雖然有壓力,但更多的是堅持和勇氣。在學習上,李鑫要求嚴格,而在生活中,這35個孩子更像是她的弟弟妹妹,與這些“00後”相處起來,他們更加開放,更懂得分享,更像是朋友。

看著學生們走進校門,李鑫一直沒有離開,而是站在校門口一直站著等著學生們,她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安心考試,給他們加油鼓勁兒。

場外一群旗袍媽媽

一件旗袍,一束鮮花,劉女士站在人群中非常扎眼。她的姐姐剛剛從花店買來一束鮮花,花束不是普通的玫瑰百合,而是步步高昇和向日葵,寓意孩子走向輝煌。她們站在考場門口,並刻意躲避著陽光,唯恐孩子考試出來看見鮮花被曬枯萎,她們希望孩子從考場出來時的笑臉,就如同這鮮花一般。

轉身是最好的母愛

從賓館到承德二中的考場,不過一百米的距離。母女倆走得慢悠悠。這似乎是母親於秀華第一次走這條路,而路的那一頭就是女兒馮冀的高考考場。

在於秀華眼裡,馮冀是個有主見的姑娘。馮冀在母親的商店裡長大,因為於秀華需要長時間地照看商店,馮冀從小到大基本是放養狀態,“非常獨立,有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初三那年,馮冀自己決定學習美術,準備走藝考之路。在承德縣下板城居住的父母沒有反對。高中的時候,馮冀在承德八中讀書住校,父母也沒怎麼過問她的情況,她一路自己參加各個學校的校考,找學校補習文化課成績,自己做得有條有理。

6月6日,於秀華從下板城趕到承德,在桃李街一家賓館住下,為的就是讓孩子距離考場近一些。作為一場人生大考,母親少不了多問幾句,也希望通過聊天的方式緩解女兒的緊張情緒,可是獨立的女兒似乎早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馮冀拉著母親在桃李街周邊散步,街道並不長,母女倆也很少說話,就沿著街道一步步地丈量。於秀華明白,這個時候尊重女兒比什麼都重要,女兒不說話,她也就不說話。回到賓館之後,馮冀自己看書,於秀華掩飾著內心不安的情緒,早早地上床睡覺。

6月7日一早,女兒早早起床,吃過飯之後,於秀華送女兒出門,馮冀執意讓母親只送到賓館門口。“別緊張!”母親微笑著囑咐馮冀,轉身回到賓館。看著女兒走向校門後,又在身後跟著一直目送著孩子進了校門。 “我就站在考場外等著她吧,就算是一種陪伴!”臨近考完的時候,於秀華還是選擇先回賓館,“還是尊重孩子吧,她不想我在這,就別讓她看見我了。”

父親無言陪伴最暖

表面上,雖然兩位父親看不出有緊張的情緒,但是許先生在校門口不斷地來回走動,而張先生則選擇了正對著考場門口的一塊地方坐下,目不轉睛地盯著學校,偶爾拿出手機擺弄一下,卻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便裝起來,再次注視著考場門口。

去年考生家長 今年愛心送考司機

上午10時左右,出租車司機金師傅開車趕到了承德二中考場附近,早早在這裡等候即將走出考場的考生。來不及喝上一口水,他下車第一件事情,是先跟考生家長對了一下手錶時間,確認還有多久考生能走出來。其實不用確認,他把高考時間記得非常清晰,因為去年他的女兒剛剛參加完高考,作為家長,他明白他們的心情,他的主動聊天只是想緩解這些家長的緊張心情,“其實家長比考生還要緊張呢!”

上午10時左右,在承德二中考場外的愛心送考亭裡,23歲的尉遲嘉媛一直耐心地等待考試的結束。“早上沒接到考生有點遺憾,這兩天就準備奔走在送考的‘戰線’上了,只要考生有需要,我一定會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尉遲嘉媛說。

原來,為了能夠做好考生的接送服務,尉遲嘉媛在考試的前一天,特意把車洗得乾乾淨淨,還在車裡備好了飲用水,聽說嚼口香糖有助於放鬆心情,她還特意跑到商店買了好幾包口香糖放到車上。6月7日一大早,她就趕到了世紀城的接送考點,可能是因為頭一次參與接送考生經驗不足,她等了一早晨也沒送上一個考生。“我準備了好多的話想盡力調節氣氛,讓考生儘量放鬆心情,可惜都沒用上。”於是,尉遲嘉媛在考試開始後,來到承德二中的愛心送考亭,等待考試結束後送有需要的考生回家。

高考如同人生,酸甜苦辣都有,但人生不是隻有高考而已,還有許許多多的“考試”需要去應對。正如龍應臺所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力,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