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現在我國在提暢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成了熱門,那小朋友怎麼才能熱愛這晦澀難懂的古文,如何才能喜歡理解並熟讀經典呢,下邊的這些幼師們有國學教育的幼兒園有必要看一看。

讓孩子從小學點國學經典,許多家長對此不僅認同,而且已經付諸實踐。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除了少部分有精力、有毅力、有魄力的家長之外,大部分家長髮現孩子學國學經典的效果並不理想,往往虎頭蛇尾、始亂終棄。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長沒有把握國學學習的特殊性,沒有掌握正確的分寸和方法。由於經典文本的特殊性,由於孩子身心所處的階段性特點,決定了孩子學國學不同於學其他內容。那麼,如何有效地讓孩子學點國學呢?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1

過程比內容重要

許多家長剛開始讓孩子學經典,最為關心的是學什麼。他們會到處諮詢:應該從《弟子規》開始學,還是從《論語》開始學;學了蒙學之後,應該學“四書”還是“五經”;等等。實際上,學什麼不是第一位的,是否能一直學才是第一位的。換言之,學習的持續性比學習內容的選擇更重要。先從《三字經》《弟子規》等蒙學經典開始當然是可以的,從《論語》《老子》等哲理經典開始也無可非議,甚至從《周易》《詩經》等文化原典開始也行。關鍵是,一定要讓孩子持續學,讓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始終有國學經典。而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在家庭中建立一個學習國學的習慣。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2

少量而不是貪多

要培養孩子學國學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學習安排的適切度。換句話說,要適合孩子,要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在這一點上,訣竅是每次少量即可,切忌貪多。那麼,少量如何來衡量呢?從時間上看,每天大體限制在30分鐘以內,20分鐘、15分鐘皆可,即使5分鐘、2分鐘也是可以的。從文字量看,不同階段、不同水平的孩子自然不一樣,大原則是3句話以上皆可,以孩子輕鬆學完為限。總之,經典學習關鍵在於時時有,而不在於一次能夠吸收多大的量。否則的話,孩子很容易就排斥學國學而適得其反。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3

習慣比興趣重要

一涉及孩子的學習,許多年輕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自願去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一點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是,關於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係,這些家長的認識往往過於表面。他們看到了樂趣對學習的引入,但是沒有看到學習的持續發生並不是興趣所能維持的,更重要的是適切度、成就感。從日常來說,幾乎沒有孩子(哪怕是好學生)喜歡學習,但是他們每天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認清這一點,對於學國學很重要,因為客觀來說國學與經典本身難以長期激發孩子的興趣。因而,比激發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習慣。讓孩子樹立每天(周)學點國學的習慣,就像要上學,要做做運動,要彈彈琴那樣,讓國學進入孩子的生活與人生。好習慣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非常適合學國學。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4

堅持而不是突擊

要確立孩子學國學的習慣,除了貫徹每次少量的原則外,還要做到長期堅持。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少量的學習經過長期的堅持,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而一個行為之所以能夠成為習慣,就是因為持久的堅持。堅持對於孩子學國學來說,尤其重要。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三個要素:一是制定適切的學習計劃,二是負責的監督機制,三是一定的考核辦法。其中,監督機制尤其必要,如果沒有監督,不光孩子,就是家長也會堅持不住。因而,監督角色最好是在家長、孩子之外的人。

05

浸潤而不是灌輸

學經典,應該學到什麼程度?這是每個讓孩子學經典的家長想要弄清楚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以語文、數學等學科的學習程度來比照國學學習。這顯然是削足適履的行為。學經典與學語文不一樣:語文的內容根據孩子年齡來建構的,因而孩子有能力學懂、學透;經典則是一個個高度凝練的文化整體,並非簡單而輕巧的學科知識。因此,

學經典不必一時學懂、學透(也做不到),而應立足於薰染和浸潤。這是一種隱性的學習方式。所以,孩子學經典學到什麼樣的程度都是可以的,如燻聽、隨讀、熟讀、理解等,孩子有多少能力、多大的積極性,家長就讓其學到相應的程度。只要經過長期的點點滴滴的浸潤,學習效果自然會展現出來。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6

積澱而不是速成

對於學國學的程度,除了要把握浸潤的方法之外,還要把握積澱的目標。我們說,孩子學經典要點滴浸潤,長期薰染。但是,浸潤不僅僅是一個過程,而且也是一種結果。所謂“潤”,就像水之於萬物那樣,必須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這個作用就是提升孩子的文化積澱。因而,在浸潤和薰染的過程中,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是否去學了,是否產生了必要的接觸,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要關注這些影響是否持續發酵。在這一點上,家長要有細心、耐心和恆心:細心是觀察孩子的點滴積累,耐心是地等待孩子積少成多,恆心是堅信孩子積澱必然實現。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7

悟讀而不是硬講

孩子學經典時,有什麼簡易的方法可行?當然有,就是讀。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浸潤,是積澱,所以當孩子面對那些古奧難懂的文言文時,讀就是最簡易的方法。通過口誦吟詠,孩子首先從語感上親近了經典文本,也拉近了經典與生活的距離;其次,累積了大量的語料,為了適當的理解和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說多讀與理解的關係。因而,學經典應當先讀再悟,或邊讀邊悟,而不是以講解為重點。不少家長認為如果只是讀讀,沒有好好講講,就似乎沒學一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其實沒有好好讀,沒有積澱和感悟,光有硬講,是不會在孩子腦中留根的。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08

共學而不是獨學

孩子學國學的特點是浸潤性、點滴式、長期性、積澱性。這樣的學習對於自覺性不高、理性薄弱的孩子來說,顯然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自學是不現實的,而更適合在親子、家庭的共學氛圍中進行。本來,國學經典作為學習內容其實更適合家長學習。同時,這種學習每次是少量的,程度是自選的,因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家長與孩子很容易一起操作。因而,親子共學,塑造學國學的氛圍,養成學國學的習慣,這將是保障孩子完成學國學任務的關鍵所在。否則,家長只是把孩子晾在一旁,不斷要求其自學,而自己則娛樂休閒,在此情況下,孩子學習的長期性是難以保證的。

到底熱門的國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怎麼學

綜上所述,孩子學國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教育過程,要秉持正確的理念,採用得當的方法。上述的八個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八個詞組,與大家共勉:

注重過程、養成習慣

每天少量、長期堅持

點滴浸潤、逐步積澱

讀中領悟、家庭共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