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這兩天剛到倫敦,閨蜜Catherine迎接我們並安頓下來,晚上在我們的公寓呆了一個多小時,教我們使用各種電器。

就在這一個小時裡,她居然說了至少十幾二十次sorry:洗衣機按鈕沒按對,sorry;微波爐門第一次沒打開,sorry;演示關窗簾時拉錯了一條線窗簾沒動,sorry……

到最後我受不了了,我說你怎麼一直在道歉?她也笑了:“是嗎?我沒感覺呀,嗨,你呆一段時間就知道了,這邊人最常說的就是這句!”

我再問:“你閨女Isabelle呢?她也習慣了?” Catherine還是笑:“對啊,她在這個環境裡自然也是一樣。不過,其實她小時候是不肯道歉的,面子薄,我倒也沒有強迫她,是等她自己看我們說多了,覺得沒那麼可怕,加上自己也真的懂了之後,才開始會真誠的道歉的。”

聽她這樣說,我突然想起了前一個多月在美國時候的一個場景。

我和潼潼在環球影城看水上表演,後排的一個兩三歲左右的小男孩在自顧自的玩手裡的小木劍,結果他突然把劍往前一指,剛好刺到潼潼的肩膀。

潼潼倒也沒傷著,就是嚇了一跳,當下也沒哭,就定定地看著那個男孩。男孩的父母這才發現,對孩子說:“You have to say sorry.”連說幾次男孩都沒反應,一直低著頭,眼見馬上就要哭起來。

當下氣氛有些尷尬,我便開口說:“It`s ok.”男孩父母似乎突然鬆了口氣一般跟我連聲說謝謝,小男孩兒這時也不好意思地看了潼潼一眼,隨即把頭埋進了媽媽懷裡。

男孩兒的父母可能覺得我有些善解人意,可其實我是想起了兩年多前潼潼委屈的模樣。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潼潼兩歲多時,有一段時間喜歡動手,稍有不被滿足的地方,就容易用手來表達情緒。

每當這時,我都下意識要求潼潼馬上道歉。一開始,潼潼並不太理會,說了幾次之後,被我的嚴肅嚇到,才有些不情願的按照我的要求說對不起,但沒過多久,就會再犯。

有一天在家,她一言不和又向外婆伸去了手,我非常嚴厲地說她,沒想到她卻超委屈地跟我說:我都跟外婆說完對不起了呀!

這句話,突然有些平地驚雷的味道。

它一下子讓我意識到,自己之前一直強迫潼潼道歉的做法有多麼不妥。過分糾結那句“對不起”,讓我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孩子是否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對於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來說,她只是一個還未形成道德感的,意志薄弱的小傢伙。因為內疚而約束自己的衝動,這樣“高級”的事情,對她來說真的做不到。既然這樣,單純的強迫她道歉便失去了意義。

因為,一個無效的道歉,既不會產生任何懲戒的作用,也不會真正撫慰到接受道歉的人的內心。

這樣說,並不意味著我對道歉的否定,相反,我認為道歉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禮儀,也是最直接最快捷的撫慰對方情緒的方法。

想想我們自己,因為某件事受到的委屈、憤怒、傷害,可能都會因為對方一句真誠的“對不起”而有所釋懷。

但是對於這些不諳世事的小人兒來說,是不是有比簡單的道歉更重要的事呢?

我一直在心底思考這件事。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有一天,我帶著潼潼坐高鐵去北京,鄰座的一個小男孩大概七八歲的樣子,特別頑皮,手、腳、嘴,基本上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好幾次他踹到前座人的椅子背上,被踹的人開始並沒有理會,但幾次過來他也有點忍不住,扭過頭來看了一眼小男孩。

而男孩的媽媽只是一再重複地警告著:你別再皮了,你都踹到叔叔了。

可這警告根本沒什麼作用,來回走動玩鬧的小男孩又一次碰倒了前座叔叔的書包,因為並沒有拉好拉鍊,書包裡的東西撒了一地。

這次,男孩的媽媽終於開始大喊起來:“你看你,快跟叔叔道歉!”男孩倒是不執拗,順著媽媽的意思毫不在意又極不走心的說了一句對不起,就又嘻嘻哈哈的皮起來。

前座的叔叔蹲在地上,一邊皺著眉一邊默默把東西一件一件撿起來,空氣中瀰漫的尷尬和憋悶在一點點發酵。

在我終於忍不住也蹲了下來,幫忙一起撿的時候,我一瞬間突然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那麼不舒服。

因為,當前座的叔叔在撿東西的時候,男孩和男孩的媽媽就那麼若無其事的看著,除了那句不鹹不淡的對不起外,並沒有任何要過來幫忙的意思。

我問自己:如果是潼潼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怎麼引導她?

於是,一直縈繞在我腦中那個關於讓孩子道歉的問題,彷彿迷霧散盡一般清晰了起來,我想到了比讓孩子道歉更重要的三件事情。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1

比起道歉,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很多時候,我們太著急聽到從孩子嘴裡說出那三個字,似乎說完了才算完事,但卻總是忘記告訴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

對那個火車上的男孩來說,“對不起”三個字似乎更像一個赦免咒語,彷彿說出這三個字,自己就擺脫了所有責任,就可以繼續肆無忌憚下去。

後來我想,如果是潼潼做錯了,我或許應該這樣告訴她:

“打人是不對的,被打的人會疼、會受傷。”

“在公共場所,你這樣會打擾到別人,你踹叔叔的座椅,會讓叔叔覺得不舒服,你把叔叔的書包弄掉了,叔叔的東西撒了一地,萬一東西摔壞了,會給叔叔造成很大麻煩。”

我們或許應該把每一次孩子做錯事的場景,都當成一個幫助孩子成長的契機,不厭其煩地和他們細緻、深入地分析錯在哪裡,幫助他們理解這樣做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傷害和麻煩。

只有當他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那句接踵而至的“對不起”,才能擁有它本來的力量和效果。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2

比起道歉,

我們應該讓孩子理解對方的感受

通過對潼潼的觀察,我發現兩三歲的孩子,可能還沒有完全形成所謂的是非觀,他們判斷一件事是對還是錯,更多的是因為父母的贊成或者反對。

此時,還沒有一個叫做“良知”的東西,內化為可以幫助他們抑制某種衝動的工具,他們更多地依賴父母這個外力來控制自我。

直到大約四五歲的時候,他們人格中那個叫做“道德感“的東西,才開始慢慢走進他們心中。

像小暖這兩天書單裡推薦過的那本《魔法歲月》中說:

“孩子身體的發育可以遵循著一個明確的、可預見的途徑走向成熟,但是他們的社會性發展,比如行為標準的獲得、對沖動與慾望的抑制,離開了教育便無法形成。”

所以,每一次孩子做錯事的時候,都是一次喚起他們的良知感、內疚感和同理心的絕佳時機。

只有當孩子真正理解了對方的委屈、憤怒、疼痛、傷心,真切地感受到對方那顆心時,那句道歉才會來得更加真誠。

曾經看過一句話,“人心傷害不得。傷害一次,就是一道疤,而心裡的疤,唯愛和真誠可撫平。”

如果不曾試圖走進對方的內心,不曾穿起過對方的“鞋子”,又怎會擁有共情的能力,怎會讓那句抱歉帶上無限真誠?

所以,現在每次潼潼做錯事,在引導她說完“對不起”之後,我還會讓她多補上幾句。

比如,她騎滑板車不小心撞到了別人,我會教她這樣跟別人道歉:“對不起,我撞疼你了。”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但簡單的一句“我撞疼你了”,會比單純那三個字讓她更加深刻地理解對方的感受,也會讓對方感受到被共情的誠懇。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3

比起道歉,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道歉只是開啟了修復人際關係的那扇大門,它是起點,絕不是全部。真正的道歉,應該包含做什麼去彌補這個錯誤。

比如在火車上的那個孩子,如果是潼潼,我想我一定會讓她幫助那個叔叔把東西撿起來的。這是她犯了錯誤,必須要承擔的後果。

想清楚這一點,當我再次遇到潼潼因為頑皮打翻了牛奶之後,除了教會她說對不起之外,我還會拉著她一起將牛奶擦乾淨。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在現在的我來看,失去以上三點支撐的道歉,是一種不走心的道歉,是一種被強迫的道歉,更是一種無效的道歉。

我們讓孩子道歉,並不僅僅是為了聽到“對不起”這三個字,讓孩子真正學會自省,學會修正,學會理解他人的情緒,學會承擔,讓同樣的錯誤不再重複,這才是真正的意義。

艾倫·拉扎爾在《道歉的力量》中曾說,“道歉是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的最深刻的互動”。

但其實道歉,不論在哪個年齡段,都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也許講出對不起這三個字,對我們來說已經異常艱難,想要再將真誠和內省融入其中,更是難上加難。

讓孩子學會道歉,遠遠不止是說出那三個字。這其中的學問別說對於孩子,就算對成人來講,都是一堂需要不斷進修的人生課。

-END-

孩子做錯事,想清楚這幾件事再讓他們道歉才有用


小暖說

以前看見過幾段上了熱搜的視頻,都是父母強迫很小的孩子道歉的,孩子哭鬧不休,父母堅持到底:“你只需要說對不起就可以。”

可每次在看見這樣的畫面時,我都覺得隱隱有些不舒服。

其實,比起說出來那三個字,我們更需要在意的是,是孩子有沒有真的懂了自己哪裡做的不好,能不能下次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尤其一些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讓他們當面對人說對不起的確比較難,一方面我們家長可以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說對不起並不是無法啟齒的羞愧,而是正常的社交禮儀;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試試用其它方式來代替,比如去拉拉對方的手,擁抱一下,或是送一份自己做的禮物去致歉等,這並不是教孩子逃避責任,而是在理解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同時,一邊盡力引導,一邊不拼命強求。

當然,即使孩子當下說不出來,父母也應該第一時間及時向受到影響的對方致歉,並真正做一些能夠體現出理解和歉意的行為。否則,總是拿別人的損傷和不快不當回事的“熊家長”,定會培養出一個以後讓你也頭疼的“熊孩子”。

寫到此時,窗外是晚上九點多的倫敦,天還大亮著。北京時間還是深夜,作為時差還沒倒過來的人兒,我也去睡了。

對了,這兩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單《看了數百本童書繪本和育兒書,挑出這50本最棒的分享給你們》實在反應太熱烈,我去噹噹網看了看,好多已經缺貨也沒辦法再補了,這次活動到6月2號就截止了,下次小暖找合適的他們大促的時機,再給大家推薦一些新的書吧。

能有一群跟自己一樣愛好的朋友,真的是件無比快樂的事情。

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