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藏在“激勵對象”裡的學問

「068」藏在“激勵對象”裡的學問

【100個創業法律小學問】068 藏在“激勵對象”裡的學問


在股權激勵計劃中,有一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股權激勵的對象。

最初,股權激勵的重點對象主要是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有直接影響的管理骨幹和核心技術人員。而最近兩年,隨著股權激勵觀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轉變觀念,股權激勵的對象也在逐漸擴大,許多普通的員工也逐步納入了激勵計劃的範圍。

那麼,企業究竟應該如何挑選激勵對象呢?

股權激勵對象沒有“國家規定”,但是各公司也不能憑空畫圈。

公司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1.當前組織架構

這是大部分公司確定其股權激勵對象的

首要因素。公司的內部組織架構圖裡各部門的層級劃分以及相關職務都應該是一目瞭然的,其中凡是部門負責人,都應該考慮納入股權激勵的範圍。

2.五年後組織架構

股權激勵不是一件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事務,公司在確定激勵人員時,也不能僅僅著眼於目前現有的工作部門與工作人員,而是應該提前在股權激勵計劃裡為今後新設部門的新人才“預留位置”。

3.長期發展戰略

最開始已經提到,近年來股權激勵的對象已經逐漸擴大到了公司的普通員工。而導致公司激勵的對象不再侷限於部門高管、核心人員的原因也是基於公司的長期發展戰略。根據企業的長期戰略規劃,只要是對於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力的崗位,其實都應該得到股權激勵範圍的覆蓋。

在根據公司的組織架構和發展戰略,確定了要激勵哪一部分員工之後,就要全面考慮公司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預算,將股權激勵計劃落地到具體的激勵對象身上。

針對不同的激勵對象,不同的激勵模式帶來的激勵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1.高層管理與技術骨幹

對於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是為了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創造性,進而產生對職工的正面激勵效果。對於核心技術人員的激勵則是要達到穩定骨幹員工的目的。故對於此二者而言可重點選取以限制性股權業績股權為主的股權激勵方法。

2.一般員工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員工而言,由於他們可能得到的股權不可能很多,公司整體業績指標完成情況與其個人工作努力的關聯度以及收入的

關聯度都太低,股權激勵作用不會太明顯。故通常而言股權激勵很少作為其主要的激勵手段。但是對於效益良好且穩定的公司,採用股權激勵能夠起到增加福利補充薪酬的作用。此外,通過持股的方式讓職工有機會分享公司的利潤,也有助於健康的公司的文化建設。在具體的方法上可以虛擬股權股權期權為主。

3.銷售人員

股權激勵對於銷售人員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在很多公司容易走進將銷售人員的收入與銷售業績的掛鉤過於直接、過於短期化的誤區,結果就是多數銷售人員不關心企業的整體長遠利益。而通過限制性股權業績股權等模式對其進行股權激勵,可以使股權成為銷售人員當期收入中比較重要的一塊,使股權收益在其長期總收入中佔有比較大的

比例,目的是一方面藉此實現對銷售人員收入的延期支付,另一方面則使其在關心自己短期利益的同時也要兼顧企業的整體長遠利益

實踐中需要提醒的是,以下六種人員不得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對象:

1.獨立董事;

2.監事;

3.單獨或合計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

4.最近12個月內被證監會、證券交易所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

5.最近12個月內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行政處罰或者採取市場禁入措施的;

6.有《公司法》規定的不得擔任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情形的。

股權激勵的手段和方法多種多樣,國外很多的股權激勵模式還待借鑑,而在各大公司的實際應用又不斷有新的股權激勵模式被創新出來,並且不同的股權激勵模式排列組合又可以衍生出新的股權激勵工具。所以公司在應用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內、外部條件和激勵對象的不同,在瞭解不同股權激勵方法的作用機理後,再最終制定出一套最契合公司特點的股權激勵計劃。

既然讀到這裡,不分享一下嗎?
泰和泰黃曉玲律師:專注金融證券、房地產、民商事訴訟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