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認為富士康只是血汗工廠?他們的技術讓日本人不敢輕視

在很多人眼中,富士康就是一個血汗工廠,員工的工作時間和壓力都非常大,還時不時曝出跳樓事件。可是,在富士康方面看來,工作壓力大是為了員工有飯吃。

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已經將日本老牌企業夏普收入門下了。在磨合過程中,他們卻在速度問題上產生了矛盾。美國電子代工企業的高管說:“郭臺銘估計每時每刻都在想‘明天怎樣才能讓中國大陸的120萬員工有飯吃’。知道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是什麼嗎?是速度。”

還認為富士康只是血汗工廠?他們的技術讓日本人不敢輕視

迅速、大規模、廉價,很多人從媒體中得到對富士康這樣的印象。但富士康之所以是富士康,並不僅靠這些,或者說,早就超越了這些。

日本BP社評論:時至今日,如果還不去了解鴻海精密(富士康母公司)的實況,並研究應對之策,日本民用產品廠商恐怕將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

讓日本業界感到可怕的,並不只是富士康的規模效應,而是富士康已經有了許多別人不具備的技術。

還認為富士康只是血汗工廠?他們的技術讓日本人不敢輕視

郭臺銘

“去年聖誕節在美國最暢銷的前十個產品,有7個是富士康做。我想大家都看到這個報道。比如你手上這個照相機,這個伸縮鏡頭,就沒有其他公司做得出來。這個的模具是要非常精密的。(如果有誰做得到)你告訴我,我馬上把那家公司買下來。”

這是富士康老闆郭臺銘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說的,而這已經是2009年的事情了。

還認為富士康只是血汗工廠?他們的技術讓日本人不敢輕視

而在2011年,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在全球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排名中,鴻海以1514項拿下第九名。而華為是在2014和2015年,才兩度進入這個排名的50強。

到2014年,富士康申請專利數是 128400 項,獲准專利數目,超過 64300 項。

這幾年,谷歌進軍硬件領域,做起了可穿戴設備等等的生意。但要進軍硬件領域,就不得不面對富士康。2013年到2014年,谷歌連續向富士康購買了通信技術、顯示器、可穿戴設備的專利。

在很多人眼中,富士康就是靠便宜來搶佔市場。但這只是部分真相。以富士康的規模,中國工人的收入,還有前面提及的速度,的確可以給客戶最有吸引力的價錢。但是,富士康真正成功的地方是,“專利壁壘”。

據知乎答主的回答,區區2美元的電腦主板,富士康就擁有8千項專利。任何人想做這個生意,都很容易踩到富士康的專利陷阱,隨時有被起訴的危險。

還認為富士康只是血汗工廠?他們的技術讓日本人不敢輕視

其實,富士康是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像硅谷那樣,幾十人的小公司搗鼓出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這樣的人才,中國很難找到,其他發達國家也很少。但中國在全球生產鏈賴以生存的本領是,實現大規模量產。

而這方面,中國是獨步江湖的。按照投資人王煜全的說法,中國製造在大規模、複雜產品和開放性製造方面的優勢甚至不是最優的,而是獨家的。

現在人們很喜歡談創新,但一談就是互聯網。不是說這些都是泡沫,沒有價值。但保持自身優勢,讓中國製造擁有更多技術專利,用更低的能耗和資源,做出質量和功能更優的產品,所需要的創新一點也不少。但這點卻容易被人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