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股權從來都不等於控制公司!

控制股權從來都不等於控制公司!

一、控制權的幾個關鍵點

>67%

完全絕對控制權

>50%

絕對控制權

<50%

相對控制權

>34%

擁有否決權

>33%

參股

>20%

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不能投兩個企業都超過20%)

<5%

重大股權變動警示線

>3%

臨時提案權

控制股權從來都不等於控制公司!

二、公司控制包括:股權控制、董事會控制、經營控制

大股東如何在創業的整體運營中能把握控制權,可分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解決:

1、股東會的控制權:可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持股、表決權委託、一致行動人協議來控制。

2、董事會的控制權:可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過半數的董事席位由大股東委派等方式來控制。

3、管理層的控制權:可通過總經理、財務總監、市場總監、技術總監、運營總監、人力資源總監等人選的選聘來確定對管理層的控制權。

如大股東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公司有可能淪為投資機構及產業資本的玩物。

控制股權從來都不等於控制公司!

三、控制權運用(以免失去控制權)

1、多數席位

2、董事提名權(寫入章程)

3、減少了所有權,就要增加【控制權】

4、注意股權架構設計、類別股份設計

5、控制不了股東會,就控制【董事會】

6、【增加外部董事、設計提名權或引進新投資者】

7、控制不了董事會,就動用【否決權】

8、沒有否決權,就運用【期權設計】

9、好的股權架構

10、股權結構簡單清晰

11、存在一個核心股東(帶頭大哥)

12、股東資源互補

控制股權從來都不等於控制公司!

股權不一定等於控制權

國美電器黃光裕雖然身陷囹圄,但他還能實現對公司的控制,得益於公司股權結構的合理性以及獨特的一票否決制度。

黃光裕家族控制著31%的股份,作為上市公司其處於絕對控股的地位。

因為黃光裕突然被關押,黃光裕緊急將公司交給陳曉全權負責,誰知陳曉意欲利用黃光裕被關押的便利,引入貝恩資本稀釋黃光裕家族的持股比例。

因為黃光裕在公司章程中保留了重大事項的一票否決權力,關鍵時刻黃光裕家族的一票否決了陳曉的決議,陳曉落敗離開。

資本的介入,股本被稀釋是必然結果,有些公司設置不同表決權的股本結構來實現公司的控制權。

比如美股的 AB股制度,所謂 AB股制度,即公司發行同股不同權的A類、B類股票,B類股票的投票權遠高於A股,一般會分別對應股權比例。

此類制度一般確保權力能夠掌握在公司特定人群,在股份被稀釋的前提下,仍能保有大量的投票權。

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可以看成是另類的AB股制度。

阿里本準備在香港上市,但是港股“同股同權”規定,無法滿足馬雲資本和控制權的需求,馬雲最終選擇了允許AB股的美股。

京東劉強東持有的B類股與其他人持有的A類股投票權比為20:1。IPO時,劉強東持有18.8%股份,投票權卻超過50%,將公司命運和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