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VS企業制度:留住優秀員工

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

所謂“同仁法則”,就是將員工當作合夥人。對一家企業來說,員工之間的關係越融洽,工作效率就越高,效益就越好。但是人是複雜的動物,想要保持融洽的同事關係也不是簡單的事。

股權激勵是同仁法則的一個重要體現。所謂股權激勵就是為了激勵員工和經營者為企業長期發展而努力並實現經營目標所給予員工的股權方面的利益讓渡。

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使其成為合夥人,對提高企業運作效率、改善企業管理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以及企業凝聚力、創造力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內外企業的實踐也提供了許多案例。具體來說,股權激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如下圖所示。

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VS企業制度:留住優秀員工

圖 股權激勵的4個主要作用

★股權激勵有助於上市企業治理結構的改善,從而提高經營業績,使企業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股權激勵有助於減少人才流失,實施人才戰略;

★股權激勵有助於增強投資者對上市企業的信心,促進整個證券市場的穩定;

★股權激勵有助於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效率,從而大幅度提升公司業績。

但是正如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股權激勵對企業員工激勵效應也會有某些負面影響。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夠規範,企業的經營業績也無法由市場價值真正地反映出來,所以潛在的巨大利益就會誘發道德危機,比如片面追求股價上漲,出現操縱股票期權的惡行,如安然通過財務造假高抬股價以獲取潛在利益的事件即給予我們很多啟示。

同仁法則VS企業制度

我們要想了解同仁法則在企業制度中的應用,首先要對企業和員工的關係進行分析:企業與員工是相互平等的個體,相互之間可以進行選擇。企業可以選擇員工,這包括投資人和就業者,企業可以招聘或辭退就業者,也可以選擇或放棄投資人;當然員工也可以選擇企業,這也包括作為投資人選擇企業和作為就業者選擇企業。

企業與員工的雙向選擇是動態的,具有流動性。但是企業需要穩步發展,這就要求員工對企業或企業對員工的選擇需要具有相互穩定性。例如,員工在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並得到培養之後,由於其他條件的吸引而產生流動,這對企業來說會是巨大的損失。所以,企業與員工應保持一種和諧合作的良好穩定關係。

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VS企業制度:留住優秀員工

怎樣才能在企業制度中使員工與企業實現這樣的良好穩定關係呢?就當前實際來看,相互關係的穩定主要涉及3個方面的問題:員工為何不願意離開企業;企業如何留住優秀員工;企業與員工相互關係的最佳實現途徑,下面我們就以上3個問題分別進行深入分析。

(1)員工為何不願意離開企業?

要使得企業與員工的關係保持穩定,首先要保證員工離不開企業,也就是員工不願意離開企業。這主要取決於以下5個指標。

★員工在企業中的經濟利益的實現狀況。

如果員工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經濟收益,福利待遇能夠實現穩步提高, 員工是不願意離開企業的。

★員工在企業中的精神享受狀況。

如果員工能夠獲得較好的精神享受,企業工作氛圍融洽,在工作中愉快輕鬆, 員工就不願意離開企業;反之,即使收入高, 員工也會產生離開企業的念頭。

★員工在企業中的自我價值的實現狀況。

如果員工在企業中可以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獲得青睞, 員工也會捨不得離開企業的。

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VS企業制度:留住優秀員工

★員工對企業及自己的長期預期狀況。

如果一個人能夠預期到自己所在企業能夠長期高效地發展下去,能看到企業的未來, 同時也能看到自己在這個企業中的未來,他就不願意離開企業;反之,若員工每天糊里糊塗地工作,看不到未來,其必然會離開企業的。

★員工在企業中的自我能力的提升狀況。

激烈的競爭使求職者意識到提高自我能力是立足社會的根本。近年來,眾多對求職者意願的調查表明,企業的事業平臺、培訓機會已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家企業可以使員工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得到培訓,使其自身能力得以提升, 員工是不會離開企業的;反之, 員工無法在企業中學到任何知識、技能,最終離開企業也不足為奇。

以上5項指標決定了員工是否願意留在企業,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當然,企業也離不開員工,這就是下面要講的企業如何留住優秀員工,這些優秀員工是構成企業的人力資本,對於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企業如何留住優秀員工?

在當前的時代狀況下,將人力看作資源還是資本,是企業能否獲得長足發展的重要指標。與人力資源代表企業中的所有人不同,人力資本的範圍更小,是指那些極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稀缺性人力資源。人力資本意味著企業的頂尖人才,作為一種資本,它對於企業保值增值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那麼企業如何才能留住那些優秀員工呢?如下圖所示。

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VS企業制度:留住優秀員工

圖 企業留住優秀員工的兩大關鍵

企業制度完善, 員工的各種要求可以得到滿足,相信員工就不會有離開企業的想法。為此企業制度設計要非常全面:建立相應的人力資本激勵機制,使員工的“激勵相容約束”條件得到相應的滿足。比如許多現代企業用到的績效考核、合理的管理機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留住了稀缺人才。

總而言之,企業要想留住稀缺的人力資源,就需要在企業制度上下功夫:既要給予員工發展的平臺機會,保障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又要學會“控制”員工,使人力資本“參與約束”機制發揮到極致。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夠保證對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員工離不開企業。

(3)企業與員工相互關係的最佳實現途徑

我們前面講到員工何以離不開企業,企業如何留住優秀員工,這正是企業與員工相互關係的體現。在現代企業制度中,只有員工與企業做到高效統一,才能夠保持穩定的關係。現代企業制度具有3個鮮明特點,這也正是實現員工與企業穩定關係的最佳途徑。

★在企業制度中體現出企業應是一個事業的平臺

一家企業首先給予員工的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平臺,在這裡, 員工的自我價值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自我價值的充分實現不僅意味著員工自身能力的充分發揮,也包括其經濟收益的最大化、精神享受的最大化等方面。

同仁法則VS股權激勵VS企業制度:留住優秀員工

★在企業制度中體現出企業是一個合作的團隊

企業員工需要服從企業的管理制度,也要承擔帶有強制性的經營目標所帶來的壓力和責任,似乎人與企業無法達成一種和諧對稱的狀態。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企業與人的非對稱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這是員工在進入企業簽訂合同時所同意的。人與人的關係正是建立在共同認可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能保證企業與員工間可以形成融洽的合作關係。

★在企業制度中體現出企業是一個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是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而產生的。企業是一個學習型組織,是指企業員工在為企業做貢獻的同時,又能夠善於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作為員工可以持續發揮自我價值的關鍵——學習型組織,受到了現代企業的格外重視,從而設置了相應的培訓制度,這也是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

企業通過培訓可以使員工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質量,並最終提高企業競爭力, 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但是在培訓之前,也要考慮到員工可以為企業帶來的回報, 為此企業應設置具有激勵性的體制,在企業制度中體現為責權利相對稱的制度。

這樣員工才能用心學習,提高專業技能,從而使其在得到專業培訓的同時,企業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設置,能幫助企業搭建事業平臺、打造合作團隊、形成學習型組織,不僅可以實現企業與員工間和諧穩定的合作關係,對員工自身的發展、創造力的提升以及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得以佔據領先地位也頗具正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