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晒出來!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6月5日,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梁田通報了全市檢察機關生態保護的舉措和成效。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發佈會可謂“乾貨滿滿”,

哪些工作可以打高分?

↓↓↓

全力服務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全市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履行環保領域檢察職能,依法懲治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全面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積極服務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為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市檢察院堅持黨的領導,積極主動向市委報告公益訴訟工作情況,市委陳敏爾書記先後兩次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17年12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於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的通知》。

各區縣檢察院主動向當地黨委、人大彙報,與政府、政協溝通,緊緊依靠黨的領導,爭取各方支持。各區縣高度重視,相繼通過主要領導批示、下發文件等方式,積極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22位區縣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對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作出批示,15個區縣黨委、政府、人大專門制定或聯合下發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或決定。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後,市檢察院立即組織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座談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及時印發《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的通知》,切實加大生態環境檢察工作力度。

市檢察院主動與市高法院、市環保局、市公安局聯合召開環保聯動司法會議,圍繞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共同商討解決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執法中的突出問題。

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

市檢察院在全市檢察機關部署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積極參與長江流域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活動,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市檢察機關共批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65件85人,提起公訴670件1189人,涉及的罪名主要有汙染環境罪、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採礦罪、非法採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盜伐林木罪、濫伐林木罪等;督促環保、林業、農業等行政機關移送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線索235件39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查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10件12人。

成立專案組,嚴格依法辦理最高檢、公安部、環保部聯合掛牌督辦的南川區劉雲貴等人汙染環境案、長壽區張光兵等人汙染環境案、涪陵中江船業有限公司汙染環境案,依法批准逮捕12名犯罪嫌疑人。

市檢察院與市公安局共同印發《重大疑難案件公安機關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和建議的工作辦法》和《關於辦理聯合掛牌督辦破壞環境資源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案件的實施細則(試行)》,將涉及環境資源類案件納入聽取意見和建議範圍,建立環境資源類案件掛牌督辦機制,明確了掛牌督辦的範圍、程序、督察措施等內容,有力推動了掛牌督辦案件的及時準確辦理。

紮實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強化組織領導。全市各級檢察院均成立了以檢察長或副檢察長為組長的公益訴訟(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謀劃公益訴訟工作,主動加強工作協調,專題研究推進本地本轄區公益訴訟工作。

注重溝通協作。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作配合,主動會商建立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市檢察院與市國土房管局、市環保局、市食藥監局會籤《關於在公益訴訟工作中加強協作的意見》,建立信息共享、聯合調查、專項行動協作等系列機制。

加大督導力度。市檢察院強化統籌協調和指導督導,全力推進公益訴訟工作,定期召開“3·30”公益訴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全市公益訴訟工作,在全市檢察機關部署開展為期兩年的“保護長江母親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整治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突出問題,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助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紮實開展辦案。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全市檢察機關共對履職發現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立案316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30件,行政機關回復採納建議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93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1件。通過辦理案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的水庫水源地面積2.25餘萬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81.2噸,督促回收危險廢物10噸,整治違法排放廢氣和汙染物企業30家,恢復被損毀國有林地和生態公益林60餘畝,挽回、復墾被非法改變用途和佔用的耕地650餘畝。

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專業化建設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實行環保刑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制度。在萬州、黔江、涪陵、渝北、江津5地實行環保刑事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制度,分別負責對應分院轄區環保一審刑事案件的審查起訴工作,有效統一審查起訴尺度,集中力量打擊破壞環境刑事犯罪,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專業化司法保護。

設立生態環保檢察專門機構。全市檢察機關結合當地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探索設立生態環保檢察室,因地制宜的開展環保檢察工作。涪陵區檢察院制定《生態環保檢察工作辦法》,分別在涪陵武陵山旅遊區管委會、重慶華峰集團有限公司設立“生態環保檢察工作室”,拓寬線索發現渠道,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完善生態環保共建共享機制,“以點帶面”服務保障當地綠色發展。巫溪縣檢察院與縣林業局聯合成立全市首個“林業生態保護檢察室”,探索建立“派駐+巡查”林業生態保護工作,形成六項生態保護工作機制,全力助推巫溪縣生態文明建設。

組建生態環保檢察專業團隊。為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案件辦準辦好,全市檢察機關努力打造生態環保檢察專業團隊,切實提升隊伍的辦案專業化水平。市檢察院下發通知建立全市公益訴訟人才庫和組建公益訴訟專業團隊,打造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公益訴訟檢察隊伍。渝北區檢察院持續加強環保辦案團隊專業化建設,實行“捕、訴、監、防”一體化辦案模式,同時專門設置檢察官辦案組負責公益訴訟工作,努力打造業務精通、素質過硬的環保檢察隊伍。

努力營造生態環保檢察工作良好氛圍

●大渡口區檢察院依託“莎姐”法治宣講團,向社會廣泛宣傳環保檢察職能和檢察機關保護環境的典型案例。

●璧山區檢察院加強與區司法局、區委宣傳部的工作聯繫,將公益訴訟納入全區普法宣傳計劃,通過授課宣講等方式,向基層行政機關及群眾宣傳公益訴訟制度。

積極推動受損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作

市檢察院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專題新聞發佈會,“綠色+檢察”成績單曬出來!

全市檢察機關堅持打擊犯罪與恢復生態相結合,為使遭受犯罪破壞的生態環境及時得到治理和修復,積極延伸檢察職能,注重恢復性司法,努力實現刑事處罰與環境修復、司法辦案與檢察建議的有機結合。

2013年以來,共督促419名犯罪嫌疑人補植復綠27.2萬餘株、3249餘畝,督促394名嫌疑人投放魚苗130餘萬尾,109名犯罪嫌疑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233.84萬元,及時向環保、林業等部門提出加強生態環保的工作建議19份,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萬州區檢察院建立具有生態保護,警示教育、社會公益等多功能一體的司法保護示範林基地,推行“原地+異地”補植復綠、“春季+秋季”集中增殖放流機制。

●黔江區檢察院落實“打擊、修復、監督”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督促犯罪嫌疑人積極履行賠償義務,將補植復綠等情況作為酌定量刑依據,努力實現辦理一個案件,恢復一片生態。

●渝北區檢察院會同7部門出臺《關於在辦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中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工作辦法》,督促輕微犯罪嫌疑人繳納生態修復費用,並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實施增殖放流、植樹育林。

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力度

在今後的工作中,全市檢察機關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市委和最高檢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系列決策部署,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加大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力度,強化生態修復監督,紮實有序地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

進一步加大刑事檢察工作力度。突出監督重點,深入開展“打擊長江流域汙染環境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加大對環保領域刑事案件的監督力度,聚焦“有案不移、有案不立”,著力辦理一批有影響有震動的案件。

進一步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深入開展“保護長江母親河”專項行動,辦理一批有典型性的生態環境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領域公益訴訟支持起訴案件,推動治理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突出問題,最大限度保護受損公益。

進一步加強專業團隊建設。

結合正在開展的內設機構改革,整合審查逮捕、刑事公訴、公益訴訟領域的專業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環保檢察專業隊伍。

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增強工作主動性。主動加強與行政機關建立健全溝通協調機制、行政執法信息和司法監督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及時互通案件線索移送、違法行政行為整改等相關信息,推動形成“共抓大保護”工作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