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 西仓之夏

1990年夏天,每天都放着《意大利之夏》,吉奥吉·莫罗德和吉娜·娜尼尼。那年我13岁,第一次在电视里见着活的马拉多纳和巴乔,第一次意识到踢足球还可以这么帅。


1990年 · 西仓之夏

热津津的夏天,伴随我人生中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世界杯。另外,我还第一次逛了西仓。

1990年 · 西仓之夏

我和同学小王骑一辆24飞鸽牌自行车从许士庙街钻进劳武巷东口。大铁塔就在许士庙街西边院子里,那院子里有FM104.3小徐周亮上班的地方。

当时觉得广播节目主持人特别神秘、特别高级。每天都有隐形富豪花一块钱一分钟的话费打进电话点歌:“把下面这首歌送给我自己祝我天天开心”、“我把这首歌送给所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当时就想,这些人花这几块钱说这些废话还不如买几笼子蝈蝈。

1990年 · 西仓之夏

把24飞鸽花1毛钱存进保管站,我和小王顺着烂瓦土墙边的小道混进摩肩擦踵的人群。先是猫狗市场,大多是农村大爷大婶儿带来的土猫土狗,不然就是城里人揣着自家产的猫狗崽儿挤在道边儿叫卖。偶尔看见叫不上名字来的“名犬”,伸手去摸,立刻遭到主人不耐烦的眼神儿“不买bao摸,小心咬niao手!”

1990年 · 西仓之夏

拐过老糜家胡辣汤,各类材质的鸟笼鸟具铺天盖地,人头攒动着往前挪。那年我跟小王都六年级,于是鼻子前面是各种的胳肢窝,7月天里那叫一个酸爽。不知名的各类鸟儿们被分门别类的装进密眼儿塑料网兜里叫卖,行家们头碰头的蹲在一堆分辨着公母,评判哪只长得更撩,而我只认得灰胖的是鹌鹑(鹌鹑蛋的父母),会说“恭喜发财”的是鹩哥儿。

1990年 · 西仓之夏

鸟笼阵里走不出20米,就看见热带鱼。那时候西仓还没有形成门面,多是小三轮儿甚至是自行车上驮两个鱼缸就开买卖。

1990年 · 西仓之夏

90年代初那会儿西安时兴养热带鱼,我爸李工,桥梁建筑系毕业的工程师,用一把玻璃刀、一根钢尺、一管玻璃胶再加十来本马恩列斯全集当底座,弄出大小4个玻璃鱼缸,里挤满了红箭孔雀斑马红绿灯。

1990年 · 西仓之夏

夏天,李工用皮管嘴吸鱼屎;冬天,加装电灯泡和木盒子当保温箱,其中蕴含着多少丰富的物理知识。但是后来我的物理课并不怎么及格,鱼们也死伤严重。热带鱼之死还有个原因,我家四口人,我爸我妈我妹我,每天可能分别喂鱼一次,鱼可能是撑死的。每年买、每年死、每年再买,总之每年夏天去西仓买鱼是我和李工的一门功课。

1990年 · 西仓之夏

每当李工穿着贾志新那样的背心裤衩、洗完鱼缸、背着手说“该买鱼了”,那就是盛夏到了。如果能算清楚我家这几十年究竟养死过多少热带鱼就好了,怎么说也能绕地球半圈吧。

西仓的热带鱼除了我家的那些品种,再有就是燕儿鱼地图吻嘴儿黑红玛丽了,那时候西安还没人养龙鱼罗汉之类的贵族货。

后来我的89初中同学小黄每每都能得到西安见不到的稀奇品种的热带鱼,令我羡慕不已。那是他当西安到广州线列车长的妈妈,在西街花市给他买的。

1990年 · 西仓之夏

西仓也卖金鱼,那时候没有兰寿也没有蓝鲤鱼绿鲤鱼与驴,充其量是龙睛狮子头珍珠望天儿之类。用塑料布盛水当鱼池,在地摊上卖,从几毛一条到几块一对。主顾多是大人带着孩子们挤在塑料布旁边拿纱网来回的捞着,我估计孩子的兴趣不在鱼,在捞吧。

我也养不活金鱼。有时候水泡眼破了一只眼泡,有时候红蝶尾的尾巴开叉了。鱼摊边上就是卖鱼虫的,分线虫和血虫,应该都是在郊区河沟洼地里捞的。我跟李工在北门外的护城河里捞过鱼虫,长竹竿一头绑着铁丝箍成的圈儿,再绷上我妈的长筒袜。八月里,在城河沟里被咬一身的大包,那也乐此不疲。

1990年 · 西仓之夏

24飞鸽自行车在回去的路上被警察叔叔扣了,因为骑车带人,让叫家长来领车。我跟小王一个拎着鱼,一个拽着车后座进了青年路上的交警五大队。

1990年 · 西仓之夏

三天后,我拿一张检讨书把车领了出来,我驮着小王把飞鸽蹬的像飞鸽似的回家了。立新街上小卖部广播里点歌节目还在接热线:“我想把下面这首歌送给主持人,祝你们节目越办越好,天天有个好心情。哦对了也送给导播”。

作者 、摄影 |Tiger

西仓爱好者

版式设计 | 霹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