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老朽是一個已退十二年的鄉村老教師,一直在鄉中心小學從教38年。小學語文一級職稱,職稱制度應取消,弊大於利,極不公正。

與本人同等條件的以及我的學生〈不到十年教齡)已聘上小高了。

什麼事都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眾手澆開幸福花。單靠少數人出力能撐天嗎?(況且這少數人又不是真料!)”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教師職稱制度開始於1986年,到今天已經32年了,幾十年來教師的職稱制度一直在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弊端。

第一、不同職稱之間工資差別越來越大,職稱制度剛剛開始的時候,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只有一塊錢,現在,不同職稱之間的差別達到了幾千。

第二,職稱的終身制,讓不少已經評上高級職稱的教師鬆懈下來,不思進取,一勞永逸。也讓累死累活上課的老師心有怨言。

第三,評職稱的條件限制過多,各種加分項目過多,導致普通老師很難有機會評上高級職稱,怨氣很大。

第四,名額的限制導致某些學校很多年都沒有高級指標,只有等老教師退休,評職稱無望讓很多老師心有怨言。

職稱制度一直在改革在完善,但取消似乎不可能,目前很多地方採取了三級九檔的職稱制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職級之間的工資差距,據說將來改革的方向是行政級別領導退出教師評職系列,無疑會多出幾個高級職稱名額,但是也遠遠解決不了高級職稱的需求。

淡化職稱工資,用教齡取酬,用績效工資考核,是普通教師共同的心願。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一、先說職稱

1、我國的中小學職稱是防照大學的來的,而且,教師職稱評定是我國特有的。

大學教師職稱主要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

2.我國現實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

當時規定:中學教師職稱最高為副高,小學教師職稱最高為中級,現在有所變化,小學教師也可以評副高。

二、績效工資

1、源自美國。

2、為了層層督查和問責。簡單說,就是把教育的問題直接細化到某一部門,某個體,好追責,也好對症下藥。

3、美國的教育問責,從多層次多角度展開,這幾方面都是相互聯繫的一個整體:對州政府、學區、校長、教師的問責。

4、不是教育政策文件的頒佈。而是由眾多的專業智庫,無數科學團隊通過各種大規模檢測教育質量的方法,進行測試得出的。

5、教師績效評價只是是教育問責中的一種。

6、從各州到每個教師,否採用績效工資評價都是自願的,不是強制執行的。

7、績效評價用途:教師專業發展測評,而不是拿來與教師工資掛鉤。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三、 我們雖然借用了美國的教育問責方法,但不得其法,原因有:

1、沒有明確部門與個體的職責,各種含混與糾纏。

2、教育問責是一個體系,而不是一個零件的批量生產。而我們現在只抓分數這個零件,教師是這個體系的發動機,可這個發動機正在燒機油,越是負荷重的越得不到保養,而對這個機器操作者只能呵呵了。

3、我們教育問責的評價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方面是一片空白,無法提供科學公信的材料。

4、以口號代替體系,讓教育變了味。如“減負”變為 “壓力山大”,“教師節”變為“教師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灰”的職業……

5、對學生成長缺乏的科學的重視。如一句“獎勵比懲罰更有效”,讓學生犯錯成了一種“未成年人保護”。而這些學生就像三無車輛上高速公路,勸說就是解決之法嗎?這也是一個體系,各部門的配合,而不是一刀切。

再比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個口號,試問:創造力是能培出來的嗎?培養出來的還叫創造力嗎?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念著同樣的經卻喝著不一樣的粥,目前教師職稱就好比“一鍋粥”,無論怎麼分,都不能很好的滿足廣大老師們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體現老師們的真實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

職稱是評出來的,成績是幹出來的,但職稱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的體現出一個老師平時辛辛苦苦所做的工作。評不上的傷心失落,對教師工作失去熱情;評上的興高采烈一勞永逸,對待教師工作變得懶惰。職稱制度原本是要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現在卻成了老師之間的絆腳石,為了職稱,教師之間的矛盾加劇,為了職稱,教師這份高尚的職業也變得利益化,為了職稱,原本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也被破壞Ο極大的挫傷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成就感。一評定終身的職稱工資也不能保證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職稱工資密切的關係到每一個在職教師和退休教師的切身利益。

一位老教師曾對職稱有這樣的看法“與天鬥,與地鬥,鬥了30多年,耗費了大半的教學精力,到現在還沒有評上,像我這樣的還有很多,那些評上的卻在搞行政,當領導”。

教師為什麼反感評職稱,教師職稱存在了幾十年,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首先,使得按勞分配變成了按職稱分配。職稱與工資嚴格掛鉤,多幹的不一定是拿的做多的,少乾的不一定是拿的最少的,不幹的也不一定是沒有的,好多一線教師工作勤勤懇懇卻評不上高級職稱拿不上應有的收入,一些教師評上了高級職稱卻反而不上課,使得當教師的最高理想變成了評職稱而不是搞教育,如果職稱和錢脫了關係,估計就不會為了職稱而爭得頭破血流了。

其次,職稱評定條件,分配不科學,不公平。評定職稱少不了論文、計算機等各種條件,這讓一些上了年紀的老教師怎麼辦,而且在職稱指標的分配上,一些鄉村地區少的可憐,甚至沒有,這不僅不會促進教師事業的發展,還會使得農村的教育事業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還有,一些老師為了獲得職稱,不惜取悅領導,採取不正當的手段;為了職稱會找人買論文學術造假等,使得原本純潔嚴肅的教育變得不在神聖。

職稱或許可以取消,但路還很長,目前職稱改革在有序進行,高效、可靠和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以及公平、合理的薪資分配製度會逐漸完善,相信教師這份職業會成為真正讓人羨慕的職業。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為什麼取消教師職稱,取消教師職稱對教師有什麼好處。

教師畢竟是技術人員,當然要有技術職稱,不然優秀的青年教師怎麼脫穎而出。雖然在職稱評定中存在不正之風,試問那個行業在職評時不存在。兩院院士的評選沒有嗎,怎麼沒有人要取消。醫生的職評沒有嗎,怎麼沒人要取消。

憑什麼要取消教師的職稱。瑕不掩瑜,老師在教學中,要優化教學過程,當然要上優質課,要總結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搞教學研究。要是上不了優質課,不會寫教學反思,就是教學能手了嗎。就要求取消職稱嗎。

可以肯定的說教師職稱在十年內是不可能取消的,既使取消也會換一種說法,反正一定會把老師分出個三六九等。不僅不可能取消,隨著時間的推移,職稱的評聘的條件會越來越多,程序越來越複雜。就近幾年的變化來看,新增加的條款就很多,比如:班主任工作經歷、農村學校從教經歷、等等。

職稱的評定出發點是鼓勵教師幹好本職工作,做出傑出的貢獻。所以職稱也是跟工資掛鉤。不防有些能評上職稱的老師是靠兢兢業業,實幹出來的,也出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值得肯定的。但職稱評定中的論文要求,我覺得跟教師本職工作沒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老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不是搞科研工作,真正的要弄幾篇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並非易事,也不是一般的人能達到的。所以現在為了評職稱出錢找出版社發文的亂象比比皆是,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作為從教38年的一線教師,我堅決同意取消教師職稱!

教師職稱

對於題主提出的10年之內有沒有取消教師職稱的可能?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預計在20年+都難以取消教師職稱的評定。

如果你方便的話,可以看看教育部的官網,17年的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談談我的理由

職稱只會改革調整,不會取消!因為教育部的職能部門中有一個是專門教師司,職稱評定屬於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職稱評定的意義。在工作中,我們會評優評獎,本質上都是為了促進大家工作的積極性,提升工作的質量等。教師的工作也分甲乙丙,我們需要鼓勵更多的老師努力的工作、細心的指導學生、對教學更好的探索研究等等,而最好的鼓勵就是職稱評定。

暫時沒有替代。如果要取消職稱評定,就需要有替代的評定指標或者體系,從當前來看,職稱評定歷經改革調整,緊跟社會發展,在當前的狀態下,屬於比較完善的體系。一般來說,很難瞬間出現一個體系代替,比較可能的是新的指標或者體系融入當前的職稱評定。

改革職稱評定,需要緊跟社會發展,對於其他的指標數量權重、評定的人員方法等需要改革調整,進一步適應當前形勢下的教師工作評定。

對於老師來說,只要你夠優秀、夠努力,一定會得到肯定的。比如,當前職稱評定對於部分基礎科,如數學、物理等的老師傾斜,因為基礎學科的教學科研成果比較難出,且對學生的影響更大。

最後,希望教師評定進一步完善,更好的肯定優秀教師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