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定亂象:教齡高、經驗多沒啥用?人際關係才行!

職稱評定亂象:教齡高、經驗多沒啥用?人際關係才行!

職稱評定一年一次,每年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不做老師,不知道“職稱”是個什麼鬼東西。做了老師,才知道職稱將多少老師折磨的死去活來,三個等級的職稱,每一級彷彿都存在著一座不可跨越天塹。

-1-

“你別難過了,咱們明年再接再厲。”

“評不上也不是你的問題,別太自責了。”

“學校名額雖少,過幾年總會有機會評上的”

每年評定職稱結束,這樣安慰的話王力老師都要聽一次,一聽就是二十年,可今年結果依舊讓人難過。

王力老師參加工作第一年就被認定為小教二級教師,之後順利晉升小學一級教師。按規定,參加工作九年以後,就可以參加教小學高級教師的評定,可就是在這一步,他止步不前了十年。

在保證自身的硬實力都達標的情況下,與職稱的每一次失之交臂,開始讓他懷疑自己,是被那個世界針對的“幸運兒”。

職稱評定亂象:教齡高、經驗多沒啥用?人際關係才行!

-2-

曾經,王力老師積極的到教育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局長很是重視和關心,只是聽完他的訴求之後,沉默了良久才說道:凡事沒有絕對公平的事,對你公平,就對別人不公平,安心教學總不會錯的。

職稱評定亂象:教齡高、經驗多沒啥用?人際關係才行!

事後回憶起來,王力老師說他不知道怎麼形容當時的心情,只是覺得臉上像是火燒一樣。論講課學生成績,他年年是學校優秀教師;區級公開課、雙優課,市級論文、課題,他也樣樣不差。

他相信自己在年級相仿的教師中,是有著充分競爭力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職稱評選上,十年止步不前呢?

| 職稱是有指標的

王力老師的編制在某城鎮重點中學,為縮小公辦與民辦教育、城市與農村教育的差距,沒有新教師加入的學校,高級教師增量被嚴格控制。

| 加分政策的整改

職稱評定中,加分政策改為:教齡由一年1分變成了0.2,班主任由2分變為4分。王力老師雖然教齡達標,可差就差在他並沒有擔任過班主任。

| 職稱評定的認為因素過多

好教師的衡量標準是難以一概而論的,從論文、班主任年限等任一標準評價都帶有太多的隨意性。

-3-

職評一年又一年,許多老師沒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揚眉吐氣,反倒是熬成了被剩下的“大齡青年”。

在那些“沒有當過班主任,論文也鮮有發表,評職卻次次排前面”的老師,日益懷疑現行的職稱評定體系,質疑教育的公平,果如若一個工作幾十年的老教師,找不到職業的認同和榮譽感,他在崗位上會如何?這不禁讓人“細思恐極”。

王力老師深刻的記得,教育局長曾經委婉的提醒他:“教齡這麼高,工作經驗也做夠,是不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有些事,沒有絕對公平的事。”

自從那次癱瘓,職稱對於王力老師的吸引力淡了很多,他是愛教師這份職業,而並非教師職稱,他曾記得有一位小學副校長,直至退休兢兢業業幾十載,也不過是初級職稱,可這並不妨礙他自己用教學能力得到家長、學生、學校和上級的認可,成了一名優秀負責的校領導,省級的名師。

這不正說明職稱,並不能體現什麼嗎?

初級教師,又不是低級,不過是職稱沒有評上而已,何來低人一等?

中小學期末複習試卷包(單元測評+期末綜合測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