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凝聚奮進力量|人民時評

中國好人,凝聚奮進力量|人民時評

有人曾問:我們年年學雷鋒,雷鋒當初學的誰?答案就是身邊人。

中國好人,凝聚奮進力量|人民時評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開展10年間,定格了成千上萬普通人善行閃光的瞬間。11681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1681個感人故事,刻畫著當代中國的道德年輪。

中國好人,凝聚奮進力量|人民時評

人們身上都有善念的種子,不經意間的善行閃光,都值得被標記呵護,成為映照我們心靈的“光源”。面對癱瘓的婆婆、多病的公公、因見義勇為而落下殘疾的丈夫,妻子馮恩珍用愛和責任撐起病殘之家的一片天;火車站值班員徐前凱奮不顧身將橫穿鐵軌的老人推開,自己的右腿卻被火車軋斷;拾荒老人陳光偉拾荒購書、免費捐獻,30多年“撿”出一座免費圖書館……

這些凡人善舉,或許並不驚天動地,但在他人需要時伸出援手的精神,卻釋放出非比尋常的力量,激盪起我們的精神共鳴。

中國好人,凝聚奮進力量|人民時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曾問:我們年年學雷鋒,雷鋒當初學的誰?答案就是身邊人。在湖南望城縣委當公務員時,看到縣委副書記張光玉艱苦節約、不浪費一絲廢鐵,才有了雷鋒在汽車連放置“節約箱”的後話;入伍當晚生病發燒,營長連夜從衛生隊叫來醫生為他診治,還脫下自己的棉大衣給他並送來一床新被子,後來就有了雷鋒幫助戰友喬安山的故事。正所謂“與善人遊,如行霧中;雖不濡溼,潛自有潤”,善行出發的原點,往往是身邊可觸可見的“道德光源”,點燃起持續不斷、引人向善的精神火炬。

10年來,一件件身邊好人故事的講述和傳播,讓很多人發現好人就在我們周圍;一次次舉手向善的行動,讓很多人感知到你我他都可以做個好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人文情懷、生活理念、行為習慣。當一些失範行為對社會公序良俗產生衝擊之時,與其感嘆“人心不古”,不如點燃自己的善念火種、做身邊人的道德光源。人人爭當良善社會的“播火者”,社會才能更加充滿道德溫度,文明才會因每個人的奉獻而水漲船高。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讓更多人向上向善,離不開對好人氛圍的營造。習近平總書記在親切會見年逾九十的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時,飽含深情地介紹老人的先進事蹟並致以崇高敬意;在去年會見全國道德模範代表時,看到黃旭華和黃大發兩位道德模範年事已高,站在代表們中間,自然親切地讓他們“到我邊上坐下”。總書記用行動為全社會作出了關愛道德模範的表率

中國好人,凝聚奮進力量|人民時評

守護好身邊的“道德光源”,同樣離不開看得見、能管用的制度保障。河北加強對英雄模範人物的獎勵力度,甘肅建立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四川廣安出臺幫扶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的實施辦法……各地想方設法幫助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制度層面尊崇道德模範、禮遇身邊好人,讓好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營造的是“別人有難好人幫,好人有難大家幫”的良性循環。

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國家需要價值導航。“中國好人榜”上,一張張樸實面孔,一個個感人故事,譜寫了一曲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之歌。面向未來,弘揚“好人精神”,架起核心價值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教化於眾的橋樑;凝聚奮進力量,鑄造打動人心的“中國文明”,中華民族必將踏著堅實厚重的精神基石,迎來偉大復興的豪邁壯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