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大學想要的人|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明天就高考了,祝成績好的同學穩定發揮,祝暫時落後的同學超常發揮!今晚我們聊聊高考。

這兩天看到一條消息:高考前班主任最後的叮囑,是提醒大家寫作文時不要用“網絡詞彙”,一是不規範,二是閱卷老師可能也看不懂。講臺下的孩子們笑成一片。原來,這些即將走入考場的學子,絕大部分都是“00後”,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大學想要的人|睡前聊一會兒

高考迎來首批“00後”,有人感慨,一代代青春夢想,無不乘著幾張試卷飛向遠方。高考,是許多中國人畢生難忘的“成人禮”,它見證了奮鬥,記錄著成長。

高考邁入第41個年頭,跟改革開放走了個前後腳。改革開放之初,“老三屆”經由考場重新走上社會,為百廢待興的各項事業注入啟動發展的加速度;上世紀90年代,高校招生和就業擺脫計劃體制束縛,高考成為人才走向市場、自由競爭的跳板和平臺;進入千禧年,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毛入學率不斷攀升,高考成為改變命運的快速通道;今天,面對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時代要求,如何把高考制度改革推向縱深,激活人才這一池春水,是必須思考的時代課題。

高考改革始終有兩條線索,一條遵循公平,一條強調效率。今年3月,教育部連續印發通知,全面取消體育特長、中學學科奧賽、科技類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同時強調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的專項計劃。把違規搶跑的學生拉回來,給起步乏力的學子鼓一陣風,是高考改革的底線和原則,也是讓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題中之義。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大學想要的人|睡前聊一會兒

目光投向地方,作為全國高考招生綜合改革試點的上海,已率先進入“新高考”時代,從“走班教學”的新實踐,到考試科目3+“6選3”的新設置,再到“三位一體”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新體系,儘管遇到一些問題、細節還需打磨,但藉助高考的指揮棒,已經向基礎教育傳遞出“培養綜合素質、重視興趣愛好”的育人導向。讓青少年得到全面發展、把真正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選出來,也是高考改革與時俱進的目標。

公平和效率,很多時候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力。高考改革到底是兩條腿、走遠路,還是互相牽絆、走一步摔一跤?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實際上,如果把高考改革放在我國公共政策的光譜中看,就會發現,教育領域的改革往往涉及利益範圍廣、複雜程度高。對於這樣的政策體系,不可能只追求一種價值,也不可能只設定一項目標。讓後發地區的孩子有機會走出深山、接觸外面的世界,讓有所積累的孩子獲得更高質量的教育、走上更寬廣的人生舞臺,今日高考,不僅是改變人生的“助推器”,也是實現跨越的“加速器”。因此無論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倡議,還是“千人千面、取消統一考試”的呼聲,都存在脫離中國具體發展語境的危險。

只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於循序漸進中推進改革,所謂“要公平還是要效率”,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可以兼顧的送分題。

高考的一端連著試卷,另一端接著未來。事關未來的改革,在我國教育事業全局中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慎之又慎。去年浙江開展的3+“7選3”新高考改革,就曾導致選擇物理科目的學生人數驟減,一度引發社會關注。在之後的改革方案中,浙江推出最低人數保障機制,有效化解了物理遇冷的困境。這樣的“試錯”,不僅提醒我們要在更大範圍、從更多角度審視高考改革,也要第一時間對實踐中的問題作出調整,以紓解廣大考生和家長的痛點,為下一步改革積累經驗、鋪平道路。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大學想要的人|睡前聊一會兒

最近,一位考生的留言看笑了許多網友:“我媽準備了一件紅色旗袍,說是考試當天穿上寓意‘開門紅’;我爸在家裡掛了一幅《駿馬圖》,說是代表‘馬到成功’,他倆比我還忙活,戲太多……”確實,高考不僅事關個人發展,也承載著整個家庭的淚水與歡樂,更影響著國家的人才培養和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不斷實踐,就能在探索中建立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為青春護航、為夢想引路。

這正是: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大學想要的人。大家趕緊睡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