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教師辭職信為何刷屏?|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最近,一封小學老師的辭職信引發熱議。河南某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因為把學生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家長群,導致部分家長不滿,在收到“登門道歉、否則告到教體局”的威脅後,憤而寫下辭職信。事實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澄清。但一邊是咄咄逼人的家長,一邊是情緒激動的老師,辭職信背後的家校關係竟到了這樣的地步,令人始料未及。

形容教育,我們常常用希望、未來等字眼,這背後是三尺講臺上無數教師的默默堅守、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悉心呵護。可以說,正是家校之間密切的合作,為孩子鋪就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在小學老師辭職一事中,老師把學生成績公佈到家長群的做法欠妥,家長反應過於強烈、面對道歉不依不饒也同樣難言合情合理。其實,老師和家長都是在為孩子好,只是雙方因為老師一個欠考慮的行為而產生了誤解。可見,如果缺了良性的家校溝通機制,會帶來不信任、不尊重、不理解和不寬容,最終讓一個15年教齡的老師“跪求家長”、以辭職來表達內心的激憤。

這封教師辭職信為何刷屏?|睡前聊一會兒

這封教師辭職信為何刷屏?|睡前聊一會兒

教育是用真心換真心的事業,構建一個合理、雙向的家校互動模式,信任和寬容是基礎。身處一個分工更加精細的社會,失去信任就很難實現合作,只會增加教育的成本。在教育過程中,倘若因為某些極個別現象,就對教師群體橫加指責,甚至導致家校合作中斷,最終損害的莫過於孩子的利益。此外,人們常說,寬容是現代社會的美德。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有錯誤,家長積極指出即可,不必咄咄逼人;家長也會因護子心切有些過激舉措,老師不妨多一些耐心溝通,意氣用事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這封教師辭職信為何刷屏?|睡前聊一會兒

當然,單純呼喚信任和寬容不夠,構建家校關係,進一步來看需要強化責任,尤其是要釐清家庭和學校的責任邊界。現實中,一些老師利用家校關係中的不對等地位,把一部分職責轉嫁給家長,導致不少年輕父母“亞歷山大”;有些家長抱著“我交了錢就得提供服務”的思維,把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片面歸結為老師。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說到底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盡好自己的本分,家校關係才能更和諧。

這正是:為師若園丁,莫寒師者心;家校各盡責,教育可雙贏

(文 | 桂從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