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云為何起步最晚,卻突飛猛進?

近日,華為、北京傳送科技有限公司(TPCAST)聯合完成業界首個5G實驗網下Cloud VR業務驗證,實現了交互式CG(Computer Graphics)VR內容的實時雲端渲染,這對VR產業發展史上來說是一個變革性的進步。

從去年到今年,華為雲似乎異軍突起,總能在媒體上看到華為雲屢創佳績。

按照華為雲官網的資料顯示,華為在2010年發佈了雲戰略,時隔三年之後才正式發佈雲操作系統FusionSphere,此後四年也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直到2017年3月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期間,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宣佈成立Cloud BU之後,華為才開始全面發力雲計算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可以說華為雲真正起步是在2017年,這在競爭激烈的雲計算市場已經相當晚了,但是華為雲的進步神速確實有目共睹,是不是有很多人匪夷所思呢?

恰逢行業升級的關鍵期

公有云在全球已經發展有十年時間,第一批客戶以互聯網企業為主。這一代公有云中,亞馬遜、微軟、阿里已經有明顯優勢。但目前市場發生了兩個變化:第一是更多的傳統企業或是政府機構客戶開始往雲上遷移,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去改造傳統架構,並享受到這些新技術的紅利。第二,上一代公有云發展十年,技術、架構都面臨升級,特別是在新一輪人工智能大潮的助推下,企業上雲成為大勢所趨,打造雲生態成為雲產業的頂層構建目標。

華為云為何起步最晚,卻突飛猛進?

因為客戶群的變化和技術的升級,公有云正面臨更新升級的過渡期,這正是華為雲的機會也是華為雲的優勢。因為華為早從2012年就成立諾亞方舟實驗室,投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研究。2017年,華為宣佈成立Cloud BU,並設立EI企業智能產品部,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企業應用場景,實現產業化運營,讓企業更智能。

目前華為雲主要業務包括三大類:為大中型企業做私有云,為中國和全球做政務雲以及標準的公有云。雲計算從誕生至今,已成為較成熟的網絡信息技術,在如今人工智能的熱潮下,雲計算將融入更多的人工智能,為智慧城市、公共政務、企業、普羅大眾等帶來深刻的技術變革。

因此,華為公有云雖然入局時間不長,但入對了時間點,所以助推其快速發展。

明確邊界 聚焦雲業務

各行各業的大企業經常會犯一個通病:一味競爭,沒有節制,沒有邊界的擴張自己的業務。華為雲在為全球企業和政府提供雲服務時始終恪守“三不”:不做應用,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

“對於生態夥伴來說,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好我也好, 不做股權投資,代表我不跟你競爭。這‘三不’就是做生態的態度。我們的核心價值是提供一個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值得信賴的雲基礎設施和服務,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去做的事情。”3月22日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上這樣講道。

華為雲不碰數據不等於不懂數據。在數據處理方面,華為雲擁有全堆棧技術的積累。在PB級10萬億記錄數據規模,多個查詢條件下,華為雲精準找到目標數據的操作時間可以達到秒級。

華為云為何起步最晚,卻突飛猛進?

擁有這樣業界領先的數據處理能力,但卻不碰數據,這其中包含三句話:第一句話:華為不用技術的手段在後臺獲取客戶的數據,承認企業的數據主權;第二句話:華為不將客戶的數據進行商業變現,永遠不強迫企業跟華為交換數據;第三句話: 華為將開放自己雲和大數據的能力,幫助企業來處理數據,發揮數據的價值。

眾所周知,放在公有云上的數據,是整個業界最為敏感的一個話題。而華為從進入第一天就不斷強調“不碰數據”,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短時間內贏得大量合作伙伴的信任。至2017年底,華為雲的生態夥伴就已經有接近2000家。正所謂“眾人抬拆火焰高”,有了這麼多合作伙伴的幫助,華為雲想不壯大都不可能。

“行動派”的企業文化

瞭解華為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是一個典型的“行動派”:對要做的事情,不做則已,做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做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近年來持續崛起的華為企業業務、華為消費者業務都是如此,如今又輪到了華為雲業務。

在任何行業真正決定行業走向的是那些實幹家,這也正是華為的文化所在。華為雲BU正式成立剛剛一年,不僅向業界展示了它的實力和誠意,也展現了低調、務實、誠信的態度。

2017年12月17日,華為雲與拓維信息統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基於華為雲,為政府和企業打造九大公有云行業解決方案;2018年1月27日,華為雲與用友雲聯合發佈了營銷雲、協同雲、稅務雲、U8 cloud四大通用企業服務;2018年2月,華為雲正式發佈了深度學習服務和區塊鏈服務BCS;2018年3月15日,華為雲宣佈開設香港數據中心,協助企業通達全球,創新未來。

華為云為何起步最晚,卻突飛猛進?

數據顯示,華為雲的服務從2016年底10大類45個增加到目前的14大類100多個,上線包括製造、醫療、EI企業智能、電商、SAP、HPC高性能計算、IoT等60多個解決方案。自從雲BU成立後,華為雲的用戶數、資源使用量都增長了3倍。

來自IDC的市場報告顯示,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位居中國政務雲市場廠商領導者區間;FusionCloud私有云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多項第一。

華為云為何起步最晚,卻突飛猛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