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阿凡達》之後,卡神就沒有新的導演作品了,一直在製作中的《阿凡達2》

不知道讓多少人望眼欲穿。

還好,在《阿凡達2》之前,我們還可以用這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先解解饞。

這是一部6集的紀錄片,每集42分鐘。豆瓣目前是令人膜拜的9.4分。

分別從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黑暗未來、智能機器和時空穿梭這六個方面探討科幻故事。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片中,卡梅隆作為主持人與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吉爾莫·德爾·託羅、克里斯托弗·諾蘭、阿諾·施瓦辛格等一票大佬面對面聊天。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如果你是一個科幻片影迷,這部紀錄片沒有任何道理錯過。聽卡神與一票大佬聊各種有趣的科幻概念和幕後故事,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這些對話背後,則是卡梅隆對於科幻電影的總結和思考

1外星生命 :是善是惡

我們在討論外星生命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一個問題是,他們是善意還是惡意?

如果是善意,我們與外星生命如何溝通?如果是惡意,我們又如何抵抗他們的入侵?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第一集從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開始,這部電影關注的不是外星人是什麼,它關注的是當人類發現了比我們更高級的生命時會怎麼想、怎麼做。

“宇宙”的概念是斯皮爾伯格的父親從小灌輸給他的,少年時期的斯皮爾伯格曾經跟他爸爸說,如果他要拍一部科幻電影,他希望外星人是為了和平而來的。所以就有了後來的《第三類接觸》和《E.T.外星人》。

當然,表現外星人邪惡一面的經典科幻片也有很多,各種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好萊塢大片數不勝數。從《世界大戰》到《獨立日》等等,但最經典的還是《異形》。卡梅隆認為雷德利·斯科特在《異形》中創造了有史以來最棒的外星生物

異形的靈感來自藝術家漢斯·魯道夫·吉格爾《死靈之書》中的一幅畫,這幅畫讓雷德利·斯科特感到噁心,但他說噁心就對了,噁心進而演繹恐懼。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異形》創造了最完美的外星生物

除了我們最熟悉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降臨》講的是人類如何與外星人溝通,《第九區》和《阿凡達》講的則是人類如果可以欺負外星人會怎麼樣。不管是隔離外星難民,還是成為地外入侵者和殖民者,都是人類行為的一種映射。

最後,這一集回到《E.T.外星人》。這是一個孤獨的孩子的故事,他內心有巨大的缺失需要填補,然後由新交的外型朋友來填補這種缺失。這種填補對於人類和外星人而言,是互相的。所以這部電影也成為描寫人類和外星人關係最經典的一部代表作。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E.T.》中人類與外星人的關係是一種理想狀態

2外太空:真實可信與天馬行空

在科幻電影裡,如何營造外太空的環境背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從《月球旅行記》開始,在早期太空旅行電影裡,人類不用採取任何保護,就可以毫無困難地在外星和太空生活。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科幻電影的發展,這種隨意的BUG越來越少。

《2001太空漫遊》是硬科幻電影的奠基者,電影裡的每一個元素和細節都有理論依據,很多概念到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則是近期比較寫實的硬科幻作品。

另一方面,還有很多科幻片並沒有那麼充分的現實依據,太空背景完全靠電影人的想象力來進行天馬行空的創造。這種創造往往是導演和編劇編了一套可以自圓其說的理論,來讓觀眾相信技術的真實性和宇宙的奇幻瑰麗。

《星際迷航》的出現讓普通人覺得太空不再遙不可及,我們有機會在外太空遇到智慧生物並相互學習,既是人類社會的映射,也在試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星球大戰》也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人類生活積累的沉澱,這個系列充滿了主觀性和夢幻色彩,幾乎是以一己之力顛覆了流行文化中的科幻概念。

《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都在星際旅行這方面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畫卷,同時也都創造了獨特的科幻流行文化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星球大戰》裡的外星球可以有兩個太陽

科幻電影在創造外太空的過程中簡直是面面俱到,《阿凡達》《第五元素》《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等電影甚至創造了專用的外星語言。

但喬治·盧卡斯卻認為《星球大戰》不是科幻片,只是一部以太空為背景的肥皂劇,也就是我們很多人所說的“太空歌劇”。不過他也承認,這樣的電影,才會激發人類探索外太空的興趣和勇氣。

3怪物:從自然到人造

以前,電影裡的怪物來自民間傳說、神話等超自然世界,而當科技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力之後,電影裡的怪物開始演變為輻射、基因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產物。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弗蘭肯斯坦》中的人造怪物、《變蠅人》中被基因重組的主角、《生化危機》中眾多令人作嘔的怪物、《哥斯拉》裡的變異怪獸,這些電影裡的怪物幾乎都是“

人造怪物”。

這些怪物有的極其噁心,雖然讓人害怕,但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可還是可以防範和躲避的。

比較特別的是《怪形》,這部電影的恐怖之處在於,我們無法知道怪物是誰、在哪,因為它跟普通人一樣。當我們無法區分人類和變得與人類一模一樣的怪物時,這種看不見的恐懼更加攝人心魄。

4黑暗未來 :警世寓言

優秀的科幻電影大都是警世寓言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世界末日》《十二猴子》《雪國列車》等電影都是描寫末日來臨前的世界。在末日降臨之前,人類似乎還有一線希望。

另外相當一部分科幻片,包括《人猿星球》系列、《黑客帝國》三部曲、《瘋狂的麥克斯》系列,以及《行屍走肉》,都講的是末日之後的故事。

不管是被猿類統治,被AI奴役,在極其殘酷的世界中生存,還是在喪屍中求生,其實都是同一個主題,哪怕到了末日——人類也不會輕言放棄。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黑客帝國》

關於地球和人類社會的未來,科幻片大多表現出一種深刻的憂慮。電影人用千姿百態的設想,警醒世人。

5人工智能:亦敵亦友

人工智能是科幻片裡最重要的命題之一。不少早期科幻片裡關於人工智能的設定如今都已成為了現實。

人工智能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當代社會的重要一環,更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我們無法阻止,也不應該阻止,應該做的,是正確的引導和監管。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大量經典科幻片都對人工智能表現了充分的警惕。

比如《終結者》系列中的“天網”,更典型的則是《2001太空漫遊》中的9000型電腦哈爾。

哈爾的意識,其實是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裡想要探討的一個核心內容。如果哈爾為了自保開始殺人,也就是有了自我意識,從那時起它就不再是一臺電腦了。殺人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我們如果開始用道德和法律約束電腦的話,是不是也就相當於承認了電腦“人”的地位?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提出後,很多人又開始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星球大戰》中的R2-D2和C-3PO是史上最有魅力、最受歡迎的機器人形象,還有《機器人總動員》中的瓦力等角色,都是對人工智能比較樂觀的表達。

《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則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人類值得幸存下去嗎?人類可以贏得幸存的權利嗎?當塞隆人成為了一個新的種族,只有不再試圖奴役和凌駕於對方之上,相互承認地位,相互尊重,才能共同開創未來

於是有了《星際迷航》中討論機器人DATA的法律地位的一集,如果我們都已經把機器人當做朋友看待了,就應該給他們和人類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銀翼殺手》探討的問題又更進了一層。在那個科技和環境都極其糟糕,而且道德也十分脆弱的未來,擁有意識並不代表人工智能成為了“人”,通過同理心測試表露出來的情感才是為人的根本。就像影片最後羅伊·貝迪展示出自己的情感後,他便擁有了靈魂,應該和人一樣擁有權利、意願和夢想。

未來,我們將生活在一個充斥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世界,我們不應感到害怕,更是應該積極地去適應和習慣。

豆瓣9.4,堪稱紀錄片版“復仇者聯盟”,卡梅隆一出手就是神作

《銀翼殺手》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目前只更新到第五集,第六集時空穿梭還沒有更新,但前五集的精彩已經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跟大家分享。

這部紀錄片不但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代科幻電影,更重要的是,它探討了以上這些超越了電影範疇而存在的根本命題

無論你是不是一個科幻片影迷,這部紀錄片都會讓你受益匪淺,甚至感覺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

沒錯,卡神就是有這樣的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