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集比電影好看|觀點

以影像和表演類藝術而論,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電視劇空前強勢的時代。網劇也同樣是電視劇,只不過投資和製作稍稍“減配”,劇情更加貼近特定觀眾群的日常接受心態而已。

電視劇強勢,尤其是長篇劇集強勢,中外皆然。

剧集比电影好看|观点

為什麼強?主要強在長度,在情節容量。借用小說題材作比,電影的情節容量也就相當於中短篇小說。為什麼許多偉大的中短篇小說搬上銀幕以後,都能獲得成功,甚至獲得意外驚喜,而改編長篇小說卻很難獲得掌聲?正是因為電影對情節容量的限制。一個短篇可以酌情增加些情節(比如日本市川準改編村上春樹的《東尼瀧谷》);一箇中篇可以基本對接(比如《人生》《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而一部長篇,需要改編者做太多的減法。

最容易成功改編成電影的長篇小說大致有三類:一、內涵簡單、情節曲折的流行小說,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二、篇幅不長的長篇小說(過去叫大中篇),如《朗讀者》《寒夜》《長日將盡》等;三、規模宏大、情節空洞易於發揮視覺想象力的巨幅長篇,如《魔戒》《封神演義》等。而這些放到劇集中,統統不是問題。有些情形還可能會和電影反過來,比如偵探小說,再長篇幅的偵探小說,其核心也就是一個案子,本質上依然是一部中篇小說,只能放到系列劇集裡,無法單獨製成連續劇,而且在系列劇裡充其量也就分為上下兩部。敢分成三部,估計性急的觀眾就會出來罵導演。

剧集比电影好看|观点

容量優勢原本屬於“體裁優勢”,在影、視的競爭中只是特色,未必就是決定性因素。因為觀眾對影、視的觀賞欲求不一樣。對電影,觀眾期待大場面、視覺刺激,或對內心的深刻剖析,影像風格上的先鋒性,哪怕是對普通人情懷、願景的盡力滿足(後者典型的例子如最近引爆內地票房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沒有精英立場,沒有影像驚喜,它們只表達了普通人對理想的最低追求,卻能感動最廣大、基層的觀眾)。

剧集比电影好看|观点

長篇劇集投入再高,也比拍大片成本低,大劇相對於電影,通常回報又多屬旱澇保收,

兩相比較,劇集的發展前景更從容些,電影更多些急躁。這樣的背景下,拍出來的作品哪類好看哪類不好看,也就不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