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現在發展很快,未來十年會不會超過重慶和天津?

落花201820503

未來十年能否超過天津和重慶,這個話題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是站在設想的角度,人非聖賢孰能說得準!雖然武漢發展的很快,但是天津和重慶一樣發展的很快,如果僅僅通過預測,我認為武漢有一定的機會,但是機會很渺茫。

參照2017年全國重點城市GDP排行榜,重慶、天津分別位居第五、六名,武漢位列第九名,從個位數來看,武漢與之差距只有四步三步,看似很近。但是結合GDP數字來看,這個差距就被放大了,相比渝津,武漢落後五六千億。
經濟在短期內肯定是難以逾越,比較天津和重慶都是省級行政區,地大物博的直轄市面積


更是武漢比擬的,在可控區這一環中,基本沒有超越的機會,因為各市的國土面積都是固定的。

GDP、固定面積、建成區人口等多方面在天津、重慶的現狀中,顯得很無力。

但是採取相對論觀點,我有話說:

①直轄市領先於湖北省轄市武漢並不算多大本事,所謂君子以自強不息,勿以欺小而榮之。

②直轄市本身面積就大,優勢政策更多,享受的待遇也不同。從省級行政區的角度考慮,天津、重慶佔據上風,而武漢是湖北省轄市。

③在面積大於武漢數倍的前提下,經濟實力還未達到20000萬億,這不是直轄市該有的帶動力之表現。如若拿出與武漢所匹配的面積進行對比,結果定然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④天津是沿海開放城市,重慶是多重戰略於一身的特殊城市,而且都有國家的鼎力扶持,都有國家級新區。相比武漢,至今未拿到具有區域性絕對領先的優勢砝碼。

根據機構評選的相關城市排名,武漢卻能排在重慶、天津前方。

是否暗示了一個很嚴肅卻又不得不說的問題,值得深思!
武漢以省轄市省份


在多方排名中,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我雖然不是武漢人,但是熱衷於社會熱點討論,所以站在彼此的角度,公平、理性的分析事情。
武漢
所在省是湖北,2017年全國省級行政區經濟排名第七位,2018年一季度經濟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等同類地區以後,再度位居全國第七。

綜上所述,武漢面對眾多強勢對手的同時,還能夠取得全國十強的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武漢也能仿效某些聰明的城市,合併幾個周邊縣市,想必五年之內就能把名次前移2-3位。


民間查訪專員

新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了

《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武漢位居第三!


從這些方面綜合衡量

武漢排到了“新一線”城市第三

可謂是實至名歸~

在各項排名要素中,武漢商業資源聚集度指數位居第四。為什麼這麼高?資源聚集,離不開“招商一號工程”、“百萬校友資智回漢”等政策支持。

今年武漢將招商作為趕超發展“一號工程”,為推進“工程”實施,武漢實施了有力的招商引資政策和措施。


實行專業招商、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強化招商激勵,圍繞“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聚焦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引進大型央企、中國民企500強和世界500強企業。

今年第一季度,武漢就獲得了3270億元的總投資。

大武漢,名副其實的全國交通中心

在最新的榜單中,武漢城區樞紐性指數位居第三,武漢一次一次被國務院點名,未來將重點打造武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立體交通的格局也在顯現。



未來五年,武漢將完成每年至少開通2條地鐵任務,到2020年,通車裡程將達到400公里,要知道倫敦的地鐵里程才400公里,花了140年。

建成高速公路網交通樞紐

30分鐘可達新城區,1小時至周邊地市、2—3小時可達周邊省會城市……這不是白日做夢,以後,大家駕車從武漢中心城區出發各地,就真的可以有飛的感覺了。


國際直飛航線通達五大洲

天河機場三期、機場交通中心將投入運營,機場第四跑道和四期工程前期工作,很快就會啟動。

武漢城市人活躍度指數排名第四,武漢環境好,生活方式選擇多,武漢大學生多,城市活躍程度當然高


武漢高等院校80多所,在中國僅次於北京,大學生數量超過100萬人,居全球城市第一。

武漢未來的可塑性指數排名第四,隨著長江主軸、長江新城的建設,相信,武漢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長江新城是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 地處濱江寶地,在長江沿線打造第二個“浦東”

長江主軸將重點圍繞武漢主城區長江段,集中展現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級城市中文明景觀帶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未來武漢將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基地、大科學裝置,深化“城市合夥人”計劃,引進10名產業科學家、10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打造15個“創谷”。

武漢,正在一步步邁向一線城市行列

大武漢,每一天都不一樣!

目前各項指數都以超越重慶,天津,咱們拭目以待吧!


汪毅2

不可能超過。武漢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和超大城市,中部地區中心城市,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有96所高校(僅次於首都北京),重點大學數量位居全國第三,.武漢是全國的科教基地,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發展強勁。

重慶是我國第四個直轄市,成立直轄市以來快速發展,近幾年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迅速凸顯直轄市的地位,重慶地處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2010年6月18日成立兩江新區以來推進經濟的發展速度,今年4月1月設立自貿區開啟風起雲湧的全球化戰略,重慶屬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我國唯一一個同時具備水陸空三開放型態的城市,開通歐洲貨運專列標誌著重慶的發展無可估量。



天津是我國成立的第三個直轄市,地理條件很優越,前幾年的發展速度很快,近兩年發展有點放緩,不過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今後的天津會更好。

就2017年上半年GDP來說,天津總量9386億元,增速6.9%, 重慶總量9143億元,增速10.5%, 武漢總量6019億元,增速7.5%。 從總量上看武漢的GDP總量只有兩個直轄市的2/3,天津增速不及武漢,武漢相差重慶3.0個百分點。
就2016年人均GDP來說,天津人均GDP為115617元,位居全國第一,武漢人均GDP為112301元,而重慶人均GDP為58208元,只有天津、武漢的一半。根據這樣的分析三城市各具特色,論經濟發展的增速重慶發展最快,天津如果配合京津冀協同發展將會更美好,武漢雖然發展很快,GDP總量仍有差距,未來十年也許趕不上重慶、天津,因為兩直轄市能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扶持力度相對較大。 不過30年河東,30年河西誰也說不清。


舞動人生124

武漢本身就是中國第一大都會,亞洲之心,東方芝加哥,中國底特律,第二魯爾區!談何對武漢天津重慶的超越?當武漢是大都會的時候,重慶也好,天津也好,不知道在哪個角落?

不要以為直轄市就是先進!直轄市和省會無非一個級別,只是政權組織形式不同而已!都是省級政府駐地而已!武漢只是腹地廣闊,管轄地方眾多,所以不方便成為直轄市而已,並不是武漢沒有直轄市的地位和級別。

而論實力,武漢和重慶天津對比,至少領先三十年!論地位,武漢的位置天津重慶永遠難及。

論城市地位,武漢是亞洲之心,中國的心臟,中國的樞紐,全世界最大的陸港河港城市,中國最大的高鐵、鐵路、高速公路、骨幹公路網絡的樞紐!樞紐旁邊的天津重慶和武漢對比算是哪根蔥?中國一半的人流物流交通都要經過武漢,天津重慶何曾有這樣的存在感?正是因為武漢有著無以倫比的重要地位,所以,武漢一直都是大區機構甚至全國性機構的所在地,武漢軍區,武漢鐵路局,長江航運管理局,民航中南局,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國土部武漢督察局等等,請問天津重慶有這樣的機構嗎?所以武漢歷代一直都是總督、將軍、政治局委員的駐地!

話說迴天津重慶,試問大家聽說過天津鐵路局重慶鐵路局,人民銀行天津分行或者重慶分行嗎?天津重慶這種二線小城終究是二線小城。

論經濟實力,武漢是中國前三的重要經濟金融中心,工業商業流通業都非常發達!武漢擁有三峽集團,東風,武鋼,葛洲壩,武船,中建,長航集團,郵科院等央企總部,請問重慶天津有什麼央企總部?武漢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鋼鐵造船基地,重慶天津算什麼?有什麼產業比肩武漢?

論交通流通,武漢是中國最大的民航機場最大的河港最大的鐵路公路樞紐。長航集團,中外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總部就在武漢,重慶的長江航運就歸武漢管轄,重慶在武漢面前能抬起頭?武漢漢正街,中國最大的商品批發流通中心,重慶人也好天津人也好都要到這裡進貨。重慶天津有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流通品牌?

就連城市大小,重慶天津的總和我武漢的一半這麼大就不錯了,中國有大武漢,從來沒有什麼大天津大重慶。

武漢人天津人還是出去各地走走,別做井底之蛙。不說全國,全亞洲都沒有幾個城市能和武漢


武大東湖

我認為會超過天津,至於會不會超過重慶?那就要看重慶的這幾年的發展。

漢武位據長江水道黃金地理優勢,又是全國鐵路交通之樞紐,無論人流、物流都有很大的優勢及良好的前景。

武漢是湖北省首府,既是老城又是新城,老有重工業,新有高新技術產業,兩者兼備。

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這些城市外,我還是看好武漢未來十年的發展。


咫嵐陳賢忠

不存在十年超越重慶和天津一說,除了GDP,現在的武漢太多方面已經就在天津重慶之上了!何談超越?綜合實力也不會比天津重慶差啊!在近代以來單武漢的漢口就超越了那兩,未來我更看好武漢的發展然後重慶然後天津!本人非三地人,客觀評價!不喜勿噴!


長樂未央236692996

我發現武漢的好像都特別牛逼,動不動就說自己是中國除了上海,另一個叫大的城市---大武漢!誰叫的啊?好像只是他們自己吧!動不動說自己是科教第三城,你把南京放在哪裡了?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超大城市,除了面積大,還有什麼大啊?臉大啊?低調一點不好嗎?



權傾霸道

未來在國家百花齊放的時代,我比較看好區域第一,人口越密集,感覺城市未來潛力可能更大。整個長江上游重慶,中游武漢,下游上海。整個長江經濟帶是這樣的,華北部渤海灣,南部廣深。再往後就是幾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心,中原的鄭州,東北的瀋陽,西北的西安(按名義輻射人口來排)。在未來後三個不一定能比的上,一些較強的副中心(天津,杭州,南京,成都),但作為經濟發達的長江中游的武漢是要超過副中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