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縣官陂喪葬風俗的由來,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官陂喪葬風俗的由來,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隔背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東部,處於福建省南部丘陵地帶兩大高山,龍傘崬和八仙座的中間地帶,省定革命老區基點村,是個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旅遊風景區。

詔安縣官陂喪葬風俗的由來,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官陂喪葬風俗的由來,為什麼人死後,要三天後才能出殯?

在官陂,如有人過世,要“三朝”(即三天)才能“出山”(即出殯),這是有原由的。

相傳四百年前,天地會在閩南一代活動頻繁,驚動了當朝天子,於是多次派兵打壓。

但因天地會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使得官兵屢戰屢敗。

天地會難道就那麼深入民心?有一日,康熙在朝廷坐不住了,他帶上三兩侍從,微服私訪江南,以體察軍政民情。

康熙來到江南,卻震驚地聽到,1653年火燒少林寺時,從少林寺逃出來的十個弟子,他們在天地會創始人洪二和尚(漳浦人)的資助下,躲進深山老林,並在那裡建起了寺廟,這就是官陂林畲村的長林寺和大溪高隱村的高隱寺。長林寺的開山僧是“道宗和尚”。

康熙對這一傳聞產生了興趣,便要去造訪長林寺。

且說康熙一行雖是“微服私訪”,當地官員哪能不知道?他們早早就下了命令,要求康熙一行要經過的地方的所有居民,家家戶戶要吊紅燈,掛彩旗。

這一日,康熙來了官陂,卻見鎮上一大戶人家,門前不但沒有吊紅燈籠,反而綁著白布,屋頂也沒有掛彩旗——這倒顯得與眾不同。

康熙納悶了。

按說這人家也算是大戶,怎能不掛燈籠、彩旗呢?

肯定不是因為窮,或許有什麼隱情。他隨即差人調查。

原來,這戶人家剛好有一老人過世,原本打算今日“出山”,卻突然來了道命令,說不準“出山”,家家戶戶必須披紅掛綵。

這一命令讓這家人不知所措,也忘了把門前的白布換成了紅燈籠,一家人都躲在屋裡痛哭呢。

雖然滿人剛搶了漢人的天下,康熙總還算個明君。

聽了這件事後,說:“死生亦大矣!怎能夠人為地阻擋先人歸天呢?還是儘早把他安葬了吧。”

就這樣,老人在這一天“出山”了,這剛好是他過世的第三天。

於是,康熙走後,官陂就有了這樣的規矩:無論男女尊卑,一律在過世後“三朝”“出山”,不再拖延了,以免勞民傷財。這實際上也體現了“喪事從簡”的思想。

而就在不遠處,與官陂一衣帶水的大溪、安厚等地,至今還保留著必須挑“吉時吉日出殯”的習俗,有的甚至不惜為挑一個好時辰,得等上好多天呢。

在官陂還流行著一種說法,長林寺、高隱寺是因為皇帝到過才稱為“寺”,而皇帝沒有到過的地方,則不能達到“寺”的級別,如“庵前庵”(即“龍光庵”),可稱得上方圓百里香火鼎盛的大道場,但因與皇帝“插肩而過”,只好屈就,只能稱為“庵”了。

這些只是當地流行的傳說而已,康熙也確實數次下江南微服私訪,但到底有沒來過官陂,還需要有心人的進一步考證了。

【本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