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40年高考作文:從“戰鬥的一年”到“讀懂中國”

6月7日,全國975萬考生步入高考考場,迎接人生大考,2000年出生的“千禧一代”成為了高考的主力軍,語文是他們迎接的第一場“戰役”,每年的高考作文也因此最受關注。

细看40年高考作文:从“战斗的一年”到“读懂中国”

澎湃新聞梳理往年考題發現,從1977年高考重啟到2017年,縱觀四十年的高考作文題,都和中國的發展變遷、時事熱點密不可分。2018年既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也是汶川地震十週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十週年,在這麼一個時代節點,高考作文題的預測也變得豐富多樣。

“我們想今年的作文題可能會和汶川有一些聯繫,之前已經讓學生們做了一些準備。”近日,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語文老師陳寒(化名)對澎湃新聞表示,高考作文題是語文的重頭戲,學校每年都會結合一些大事件來進行一些訓練。

“現在的作文題和國家的發展結合很密切,出卷人也是希望能讓學生除了自身之外,多關注社會和國家,能夠建立起社會責任感。”陳寒說,學校每天晚上7點都會組織學生看新聞聯播,就是希望學生們能關注國家發展和國際大事。

對於即將到來的高考,他表示系統的複習已經完成得差不多,現在讓學生們開始針對各自的情況自由複習。

來自江蘇徐州的高三學生徐微微(化名)告訴澎湃新聞,自己正在複習之餘惡補新聞,“之前複習很緊張,手機也不讓帶來學校,沒怎麼看新聞,現在複習完就刷刷手機裡的新聞客戶端,當放鬆了。”

“我覺得作文題還是很難預測的,特別是江蘇卷不按常理出牌,所以我覺得積累素材比猜測題目更有用。”徐微微說,自己喜歡在寫作文時多結合近期熱點,往往以為不重要的事件,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能給自己帶來啟發。“最近在看一些關注汶川十週年的新聞,即使考不到,我覺得也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高考歷年作文題】

1977年:《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北京卷)

1978年: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一文縮寫成500至600字

1979年:將《第二次考試》改寫一篇《陳伊玲的故事》

1980年:讀《畫蛋》有感

達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畫家。他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不是先教他創作什麼作品,而是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

1981年:讀《毀樹容易種樹難》,寫一篇讀後感。

毀樹容易種樹難,楊樹橫著種可以活,倒著種也可以活,折斷它再種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個人種楊樹,只要有一個人毀它,就沒有一棵活楊樹了。

種樹的有十人之多,種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楊樹,卻經不住一個人毀它。原因是什麼?毀樹容易種樹難。

1982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983年:看圖作文《毅力與恆心》

漫畫:《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

细看40年高考作文:从“战斗的一年”到“读懂中国”

1.寫一段300字以內說明文字

2.寫一篇議論文,800字以內

1984年:《對中學作文的看法》

有同學說:“每逢寫作文,自己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只好東拼西湊,說一些空話套話,甚至編造一些 材料。”有的老師說:“每次學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講評,但是學生往往只看分數,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提高不快。”

請針對上面兩段話所反映的情況聯繫自己和周圍同學的現狀,以對中學生作文的看法為中心,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題目自定。

澄溪中學附近有一家前進化工廠,工廠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氣體和廢水,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受到損官,工作學習受到影響。幾年來,學校多次向工廠提出愈見,要求妥善解決汙染問題。但廠方以生產任務繁重、技術力量薄弱和經費開支太大等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決。

1986年:《樹木·森林·氣候》

作文題《樹木·森林·氣候》,請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全文不少於600字,副標題自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