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加速推進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我國應加快抓住全球信息技術和產業新一輪分化和重組的重大機遇,全力打造核心技術產業生態、進一步推動前沿技術突破、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等各環節協調發展,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邁向新臺階。

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2.9%。發展數字經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路徑,也是落實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

全球信息化發展呈現新趨勢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並且不斷集聚創新資源與要素,與新業務形態、新商業模式互動融合,快速推動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和變革,全新的工業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到來。當前,全球信息化進程正呈現一些新的趨勢:

一是全球信息技術創新日益加快。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先進計算、高速互聯、智能感知等技術領域創新方興未艾,類腦計算、深度學習、機器視覺、虛擬/增強現實乃至無人駕駛、智能製造、智慧醫療等技術及應用創新層出不窮;面向未來的新技術體系正在加速建立,競爭的焦點從單一產品轉變為技術產品體系和生態體系的競爭。伴隨網絡化、融合化和體系化發展,全球範圍內信息領域技術與產品形態正不斷創新發展,新一階段的技術和產業演進脈絡日漸清晰,並不斷產生新的平臺、新的模式。

二是全球信息技術產業格局進入深度調整期。全球信息技術產業併購整合規模、頻度、範圍屢創新高。半導體產業巨頭紛紛投入巨資,垂直整合產業生態鏈中的稀缺資源和關鍵要素,全力打造自身在產業和技術上的競爭優勢;谷歌、蘋果、Facebook等公司持續併購大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應用開發、平臺服務等公司,傳統設備、軟件巨頭水平整合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資源,搶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先機。

三是互聯網普及進入拐點。當前全球互聯網普及進程逐漸開始減速,預期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年得到持續強化。與此同時,隨著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智慧城市等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接入網絡的設備數量呈現逐年遞增趨勢。接入主體的變化,將對網絡的技術創新、應用形態以及服務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四是互聯網深度融入社會治理。互聯網逐步成為人們社會交往、自我展現、獲取信息、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基本生活空間。互聯網及大數據正驅動社會治理從單向管理向雙向協同互動轉變,社會治理模式正從依靠決策者進行判斷,發展到依靠海量數據進行精確引導。

我國數字經濟迎來發展新機遇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所依託的基礎軟硬件技術和產業取得了較大進展,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未來10年,得益於我國政策規劃的紅利效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數據資源稟賦效應、中國模式的國際擴散效應,我國數字經濟還將迎來飛速發展。

一是政策規劃的紅利效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後頒佈《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網絡安全法》,明確了寬帶中國、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發展戰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頂層設計,繪製了今後5到10年信息化發展藍圖,也給全社會釋放了積極有利的信號。未來10年,將是信息化政策規劃紅利充分釋放極為關鍵的重要歷史時期。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當前,信息技術已成為我國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和樞紐。在工業生產領域,信息技術促進生產向協同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設計、工藝、裝備、管理、服務全面升級,柔性製造、網絡製造、綠色製造、智能製造不斷髮展,基於大數據技術的精確預判、精益生產、精細管理、精準營銷充分發展,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隨之獲得極大提升;在服務消費領域,平臺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發展迅速。現代物流、在線金融服務、數據資源支撐等配套電子商務要素不斷完善,基於自媒體、網絡直播、社交網絡、微視頻等新型傳播手段的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湧現,數字經濟發展迎來難得歷史機遇。

三是數據資源稟賦效應。數據資源,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也是提升信息社會智能水平和運行效率的關鍵要素,被視為決定未來競爭能力的戰略資產。我國擁有大國市場優勢,網民數量巨大;網絡企業運營能力優秀;本土互聯網企業發展迅速;網絡媒體、電子政務、網上銀行、醫療信息等領域數字化水平較高。這些資源要素稟賦使我國在獲取數據、積累數據和開發數據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四是中國模式的國際擴散效應。當前,世界經濟依舊處於後金融危機時代的深度調整期,我國擁有相對完整的信息產業鏈和較高的生產能力,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我國網信企業將迎來難得的成長機遇。

從三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

雖然我們面臨發展數字經濟千載難逢的機遇,但仍要看到,我國依然存在信息產業生態尚未成型、核心技術突破嚴重製約、高端人才不足等諸多問題,其中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突破,已經迫在眉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一是,加強基礎軟硬件產業生態建設。基礎軟硬件產業,是數字經濟得以健康發展的根本。發展基礎軟硬件技術和產業,需著重加強生態系統建設工作,發展平臺級產品構建“微觀生態”,推進關鍵領域應用示範構建“中觀生態”,指導基礎軟硬件產業發展構建“宏觀生態”。

發展“微觀生態”,需基於平臺級產品,打通底層軟硬件和上層應用的連接,構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垂直生態,如大數據平臺、大計算平臺、深度學習平臺等;在“中觀生態”構建方面,需進一步積極拓展重要行業重要信息系統的基礎軟硬件設備的替代應用,在這些相對封閉的環境裡,形成基礎軟硬件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中觀生態”;在產業發展方面,需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信息領域龍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這既是構建“宏觀生態”的要求,也是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是建議持續推動信息領域前沿技術研發。目前,信息領域的多種計算範式正在逐漸融合,信息技術的發展從技術和服務這兩個維度不斷拓展延伸、迭代演進。核心芯片經過單核、同構多核等不同時期的發展,正向異構多核、類腦感知邁進;操作系統的發展進入以雲計算操作系統為代表的第三個階段,並加速向網絡化、平臺化、一體化、服務化邁進;數據庫技術和系統也經歷了關係型數據庫、分佈式數據庫等階段,正向雲數據庫和新型數據庫發展。國外主要互聯網巨頭企業目前正加速佈局新一代信息技術、前沿技術,力圖在不遠的將來基於新型芯片、新型操作系統、新型數據庫、新型網絡等打造從底層到應用的全新生態,從而迅速打開全新的應用領域,形成新的競爭壁壘。發展數字經濟,我國需進一步下大力氣發展核心技術設備,統籌推動,做好前瞻技術研發工作。

三是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等各環節的協調協作。數字經濟的發展貫穿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等各個環節,涉及科研院所、企業、金融機構、市場、政府等多方參與力量。要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環節力量需找準自身定位,加強協調協作。充分發揮區域間要素互補、分工深化和產業鏈、價值鏈互濟的作用;各環節需遵循利用市場規律,建立合適的商業模式,主動參與全球創新、交流與協作,搶佔後移動互聯網時代產業發展契機,解決我國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短板;進一步培育和壯大新型企業家隊伍,弘揚創新精神,推動我國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成果的標準化、國際化和產業化;進一步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網絡治理體系,保持領先領跑優勢;堅持問題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最大程度釋放“數字紅利”,讓廣大人民群眾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有充實的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