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到什麼程度?

用戶3247726164048

這個問題對於每個人來說答案或許都不相同,主要是對“宇宙”兩個字的理解不太一樣。宇宙,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萬事萬物的統稱!

但是天文學上對宇宙的定義是指“可觀測宇宙”,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大約920億光年,這是根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得出的數據!

那麼920億光年之外是什麼呢?目前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可觀測宇宙之外的光線永遠無法達到我們的地球,宇宙正在以超光速膨脹,那些光線在遠離我們!

但是可以推測一下,920億光年之外仍然會是宇宙,只不過那裡的宇宙可以說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那裡發生的一切都不會影響到我們,就好像兩個完全獨立的世界一樣!

在大多數人眼裡,宇宙並不是指天文學家們眼裡的“可觀測宇宙”,而是萬事萬物的統稱,那麼這樣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呢?

有些人認為宇宙無邊無際,但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產生一些矛盾的結果,比如說,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就不會有白天夜晚之分,就只會有白天!

所以不少科學家給出這樣的觀點,那就是宇宙是“有限但無邊”的,就是說,宇宙並不是無限的,但沒有邊界!

根據愛因斯坦對時空的理解,時空結構就像布料一樣可以壓縮,彎曲,甚至撕裂,我們平時感覺沿著直線走,實際上只是沿著時空的結構行走,並不是直線。所以,如果你一直沿著一個方向走下去,最終很可能回到出發點!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人類本身身處宇宙的時空結構中,造成我們認識理解上的不足,片面,甚至缺陷,宇宙真正的存在方式或遠超我們的理解!

比如,弦理論提出的十維度空間,多重宇宙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衝擊著我們的宇宙觀!宇宙到底有多大?或許會留給很人類的最終極之謎!


宇宙探索


“宇宙”一詞,最早應該出自我國古代墨子(約公元前468-376)的著作。“宇”是指東、南、西、北的空間,“宙”是指古往今來的時間,兩個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萬物,不管它大小、遠近;不管它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也不管它是認識到的、還是未認識到的……總之是包含一切時間和空間。


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已能觀測到離我們130億光年的星系。也就是說,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從該星系發出,經過130億年才能到達地球。這130億光年的距離就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宇宙的範圍,即以地球為中心,以130億光年為半徑的球形空間。當然,地球其實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也不是一個球體,但是目前我們只能瞭解到這些。 在這個以130億光年為半徑的球形空間裡,我們生活的地球和其他行星、小行星、彗星都圍繞太陽運轉,構成太陽系。約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大的銀河系。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銀河系外還有很多類似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常簡稱星系。目前已觀測到大約1000億個星系。星系聚集在一起構成大大小小的星系團。每個星系團大約有100多個星系,直徑達上千萬光年。現在已經觀測到上萬個星系團。若干個星系團聚集在一起構成超星系團。超星系團往往具有扁長的外形,其直徑可以達到數億光年。一般超星系團內只包含幾個星系團,只有少數超星系團擁有數十個星系團。


人們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的最大範圍,其實不是宇宙的實際邊緣。因為人類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而宇宙是無限大的,現在還找不到邊際。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是渺小得微不足道。


科壇春秋精選

據現代最新觀測宇宙年齡有138億年,直徑有930多億光年。930億光年是多大呢?1光年就是光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走一年的距離,大約是九萬四千六百億公里。930億光年就是87978000億億公里。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們形象的比一比。

我們知道地球等八大行星和太陽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和其餘二千多億個恆星系構成銀河系,大約有兩萬億個象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構成了我們的總星系。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廣大我們都深有體會,如果把地球比作小米粒,太陽系就相當於一個標準體育場。如果把太陽系比作小米粒,銀河系就相當於一個標準體育場。


如果把銀河系比作一個小米粒,總星系就相當於一個標準體育場。而總星系只是宇宙目前的可觀測宇部分,隨著現代科學和觀測手段的提高,宇宙的直徑還會增大,絕不止930億光年。這一切還只是宇宙中的只佔5%的可見物質所佔的空間。還有另外佔宇宙總質量95%以上的所謂暗物質和暗能量還不知隱藏在何處?佔多少空間?至此宇宙到底大到什麼程度,我想讀者諸君能有所瞭解吧?

以上就是人們常規上所認識的宇宙,實際上我認為宇宙無大小,因為宇宙不但無外、無中心,還無形。宇宙的“外面”還是宇宙,所以宇宙無外。此所謂至大無外也。反過來講宇宙無外,就這麼存在著,那麼宇宙就不會有大小和形狀,也就不存在中心。至大到頭就是無大。因為宇宙再大也會有外。都說宇宙是“無”中生有,小到極點就是大,大到極點歸於“無”,大和小殊途同歸,又何必計較大小呢?


物原愛牛毛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55a999e6450b448ac290da9109a131d\

王子傳

總說浩瀚的宇宙,但是很多人對這個浩瀚沒什麼概念,反正就是大。就像說某個人很有錢,我們腦子裡也只是想“嗯,非常有錢”,卻不覺出奇,但如果直接跟你說那人有2000億資產,這時候你就會張大嘴巴,不可思議,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感覺。

那麼,要了解宇宙大到什麼程度,也得對比一下。首先,大家對地球多大差不多都有概念吧,那也是很大的,你一生都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足球,太陽系就相當於一座城市,太陽系就是這麼大。而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只是無數個亮點中很小的一個點,銀河系又與另外的50多個星系組成本星系團,更多的星系團又組成本超星系團,而這個本超星系團只是在宇宙中一片很小的區域。


哈勃太空望遠鏡做深空觀測時,科學家對得到的圖像進行放大,在一片星系的一個黑暗處選一塊區域,把它放大,看到的還是無數亮點,再把這個區域中的一小塊地方放大,得到的仍然是無數的亮點,所有亮點都是星系團、超星系團。




如果把這些場景在腦子裡過一遍,就能理解宇宙之浩瀚了。


陳小有同學

宇宙就盡有多大?再大也有邊,宇宙之太空,星球,星系,生命皆為物質,就是說真空之太空也有暗物質是正確的,如無星系則不成立,宇宙不存在。

目前現實宇宙可理解為物質宇宙,為陽,按事物的相對性必然有零物質宇宙,咱解,既無能量,無空間,更無實物,為陰。

上理得之,暗物質必須是由正負電性粒子組成,正負電性產生就能量,故暗物質為能量物質,正負電性產生正反作用力形成宇宙空間,再有原子,分子,化合物,星球,生命。並非爆炸,奇點。

那現實宇宙之正負粒子來源那裡,物質之兩面性分析,源於零物質宇宙(陰),據陰陽論,陰中陽,陽中陰,陰陽互生推測,零物質宇宙存在正粒子區和負粒區,那不是與前述矛盾,答不矛盾,就是說物質必須由正負匯合才是,併產生能量和力,既使有也為零物質。

138億年零分零秒前什麼皆無,在之後開始,由零物質宇宙之正負粒子在目前宇心匯合,產生暗物質,從零空間到目前看似無邊的宇宙,之後年宇宙空間慢慢變大,但無光無物,幾十億年後有原子,再到目前之千億星球,

宇宙為物質和能量,物質和能量有限,故宇宙肯定有限有邊,只不過目前人類尚不能征服,大而無邊說法不成立。

由暗物質之正反作用撐開宇宙空間,以零到無法計算,力是從宇心慢慢擴大,故宇宙形狀為扁平立體之球形,周圍為零宇宙包著,

零宇宙(陰)含正粒子(陽),負(陰),而物宇(陽)又含陰陽,物宇產能被零宇吸收,為陽長陰生,而零宇之粒子又在物宇是陰生陽長,故陰陽互根,古人不知原子和粒子,但提出宇宙萬物陰陽論與現實相符。

零與物二者相生相反,物宇和零宇在邊緣形成擴張與反擴張之膠著壯態,拿太陽之幾十億年之相對恆溫,目前宇宙擴張面積不大,為陰陽平衡階段,

目前之宇宙從零到無法計算,必須在百億年之慢慢進化,關鍵是能量,宇宙能量不是一促而成,故大爆炸論不成立。爆炸只能分解能量,而宇宙為物質需合成是目的。


原黃烈平

現在可以觀測到的宇宙是的半徑約為465億光年,體積就約為4.1x10立方光年這麼大。(可觀測宇宙: 人類現今可觀測的星系光線和物質),注意! 這只是可以觀測的宇宙,實際上在可觀測宇宙之外還有很在的空間,在那裡,我們人類並不知道有什麼。

同時,我們的宇宙還在膨脹,而且是在加速膨脹,所以要具體知道宇宙有多大,感覺我們人類是無力的。

現在我們在從我們地球出發,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做一個對比: 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有1500億~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雲,星團)——本星系群(有50多個和銀河同一級別的河系)——室女座超星系團(幾十個星系群聚集)——可觀測宇宙——未知宇宙。

接下來還有平行宇宙,還有宇宙泡等等。對於我來說,宇宙太大了,因些可以用無限來定義,畢竟在很長的時間內,人類是無法真實的測量出宇宙的大小,在些之前,宇宙無限在就是對的。


奇點小零

《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往古來今的宙,宙是時間的概念;這個時間沒有界限。四方上下謂之宇,宇是空間概念,這個空間也是沒有界限的。時空就是宇宙,這個宇宙沒有界限。


《易經》:“大無其外,小無其內”這是易經對宇宙的解釋。意思是宇宙大很大很大,但是大外邊還有大,大的沒有限制。


佛教稱宇宙為三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的結構是從小千,一千個小千是中千,一千個中千是大千。佛教指出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

“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之“三”不是簡單的數字之三,與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三”有同理之妙。


一起學經典

新年到了,大家新春快樂!宇宙有多大這應該是一個拼想象的的話題。

從人的認識角度來說,我們認識了微觀世界,覺得原子和我們的星系和行星有點相似,覺得地球甚至銀河系在宇宙中也如同一粒塵埃。宇宙之大不可度量。

從我們實際觀察來說,我們也剛剛觀察到銀河系外面一點。但是,就是地球,我們也沒有完全走遍。踏出地球依舊是一個艱難的高科技。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認識各不相同。我認為,從宇宙起源推測來,由於宇宙的時空性,宇宙產生了大約一百五十億年,宇宙的半徑至少有一百五十億光年的三維空間。

但是由於意識的產生和量子糾纏的理論。宇宙的時空距離被無視。平行空間,甚至多維度空間的有可能被無限複製,共存。可以說宇宙從人類誕生之時,就有可以認為在不停的開始複製,經歷五百萬年的不停複製,宇宙可以有多大,已經遠遠在你想象之外。


qzuser237496340

宇宙的大在於它的裂變式擴張,而且無限期的擴大,無邊無際。為了好理解,我們打個比方---

假設你進入了一個圖書館,你該怎樣認識它呢?

首先是筆劃,然後是字,字組成詞,詞構成短語,短語成句,句成段,段成文,文成成篇,篇為章,章成書。書呢?書成排,排為類,類成室,室為館。注意它們都是並列關係,一個館有好多室,每個室有好多類,每類有好多書,每本書有好多章……
宇宙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看到太空中的每個點,都是一個星系,太空中的點不計其數,浩瀚無窮。

關鍵每時每刻都有爆炸,裂變,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