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照片對比 · 見證平涼城四十年嬗變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石軍/圖 秦玉龍/文

從狹窄的街道到寬闊的馬路,從一片片農田、平房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從自行車代步到汽車出行……改革開放40年來,平涼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十載風雨歷程,四十年輝煌鉅變。隨著時間流逝,有很多事物都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改變。回首平涼城四十年的飛速發展,許多街道、建築已悄然消逝,漸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等到回憶時,卻發現已找不見昔日熟悉的場景……幸虧,有一位行走在平涼的攝影師,用一個個鏡頭定格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變遷和美好記憶。翻開他拍攝的一沓沓泛黃的老照片,記憶和思緒瞬間被拉回到幾十年前的平涼街頭。

35年前的西大街行署巷口,石軍用黑白照片記錄了那個時候平涼城的真實面貌:騎自行車的人們,拉土方的手扶拖拉機,電線杆後低矮的平房。35年後的今天,他回到當初拍照的原地點,一樣的角度,一樣的視角,所拍攝的照片卻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川流不息的汽車,寬闊整潔的街道,高高矗立的樓房。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1983年的西大街行署巷口。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18年的西大街行署巷口。

就在行署巷的對面,35年前的平涼影劇院應該是當時平涼城裡最巍峨的建築之一。那些圍攏在電影海報前的人們,那幾排略顯破舊的瓦房和院落,在當時的平涼人心目中卻是一塊“精神高地”。35年後,當石軍再次把相機對準平涼劇院時,它已徹底換了容顏。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1983年的平涼影劇院。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18年的平涼劇院。

25年前的涇河,水勢滔滔。25年前的涇灘,到處是綠油油的田野和莊稼。25年前的孩子們,常去涇河游泳、戲水、抓魚,那是幾代平涼人兒時最美好的回憶。25年後,進入石軍鏡頭的是濱河路邊散步的市民,原來的莊稼地都“種”成了高聳的樓房。而當年站在河岸邊,面帶羞澀笑容的四個孩子,已是人到中年。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1993年涇河岸邊的孩子們。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18年涇河岸邊的年輕人。

在平涼城,南門十字一直名不符實,名稱叫“十字”,其實它只是一條丁字路口。21年前的南門十字,遠沒有今天的擁堵以及繁華,周圍也沒有那麼多的商廈和高樓,更沒有人行天橋。當年,那些在人民劇院前等待看電影的人,或許今天依舊會去崆峒劇院看電影,但觀影方式與觀影環境已截然不同。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1997年的南門十字。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18年的南門十字。

西安有回民街,上海有南京路,北京有王府井,平涼有新民路。這裡是平涼城的一塊“風水寶地”,聚財、聚水、聚人氣,是平涼名副其實的商業一條街。20年前的新民路十字,開業四年的新民商廈顯得鶴立雞群,引領著市民的消費潮流。20年後,由這座商廈起步的新世紀集團,已成為平涼商界龍頭,繼續影響著平涼人的消費觀。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1999年的新民路十字。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18年的新民路十字。

看著世紀花園路的對比照片,你是否感覺時間過得好快。10年前,這裡是一個城中村,髒亂差的代名詞,隨處可見逼仄的小巷,流淌的汙水,惡臭的旱廁,一下雨就出現澇災的平房院落……現在的世紀花園路周圍,映入眼簾的全是高樓、大道、花園、廣場、綠樹,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刻畫出鮮明的城市名片。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08年的世紀花園路。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2018年的世紀花園路。

我們這一期特刊推出了石軍老師拍攝的六組照片,以後還將陸續刊發市民拍攝的見證平涼城鄉變化的新老照片。正如石軍所說:“如果看一看以前拍的老照片,你就知道平涼的變化有多大。”

在智能手機已經全面普及的今天,我們每天習慣了隨時隨地拍照、拍視頻,曬美景、曬美食、曬自己、曬家人,卻很少有人想到用照片記錄家園的變遷與變化。或許,今天你的一張隨手拍,就是“明天”的老照片。或許,你沒有石老師那麼專業和專心,去特意捕捉和記錄一些城市的景物。但是,你可以用手中的相機、手機,記錄下自己生活的村莊、城市乃至家庭生活的點滴,若干年後再來一同見證、體味平涼城鄉嬗變的歷程。

往期精彩回顧

【奕璇悅讀】馮肖華 · 崆峒山觀感 — 平涼行

新老照片对比 · 见证平凉城四十年嬗变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