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在湖北省十堰市的鄖縣有一個神奇的崖洞,每年清明節前後,從崖洞中順著泉水源源不斷地往外流出活魚。多則上千斤,少則十多斤。2012年,央視科教頻道欄目組還曾前往該地進行探源。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清明時節,這些魚通常是頭朝裡,尾朝外,順著泉水往外流。百年不輟,這是老天送給這一方百姓的聖禮呀。

這些流出的魚為圓棍形,最大的有一斤多重,最小的有十釐米長,因流出的時間不同,其魚鰭顏色也不同。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當地村民說“流魚”肉質鮮美,無細刺,煎時奇香四溢。吃時味美無比,品後唇齒留香。

常見的魚,嘴都在前,而這種魚嘴在頭部的俯面。這種結構,就像炒菜的鏟子,在淺層河底,便於去啃石頭上的藻類。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奇怪的是,緊挨著流魚洞的滔河裡,村民們捕到過多種淡水魚,但從來沒捕到過流魚洞裡那樣的魚。

只是當地村民吃了這魚一年又一年,不知何名。

最近有專家鑑定,原來這魚叫多鱗白甲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年曾作為貢品,呈皇帝老爺品嚐,詩人李白大快朵頤後還寫過幾句饞鬼詩咧!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光調查後認為,這種魚屬於暖水性魚類,進洞是為了過冬。來年驚蟄後,河水變暖,魚就會順著泉眼流出。這種珍貴的半洞穴魚在洞穴和河流裡各有一段生活時間。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皮家營的多鱗白甲魚多為“豆赤鱗”、“草赤鱗”。此魚5年能長到1公斤左右,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年以上,雌性為4至5年。它們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藻類為食,每年秋後入岩溶洞內越冬。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可聲名遠播的出魚盛景今年卻不復存在。村民介紹,1966年清明節時,一個晚上便收魚2500多公斤,那季全村收了5000公斤,他們家分了兩百來斤。因吃不完,他還挑到集鎮上去賣。

遺憾的是,前年接收的流魚尚有800多斤,去年只有100多斤,現在創下只有幾十斤的新低。崖口流魚已經成為歷史。

神秘“流魚洞”最多一天流出5000斤魚,百姓吃了百年不斷

但這也警醒我們,必須維護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了保護多鱗白甲魚,現在該“流魚洞”已禁止捕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