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盡的張家界

文/孔慶珊

所謂山外有山,此言不虛。

來張家界之前,我已領略過黃土高原的連綿群山,桂林的喀斯特奇山,巍峨的五嶽之首泰山,甚至登上了聲名遠播的阿爾卑斯雪山……自認為已領略過眾多山峰的絕美風光,可來到張家界,還是被這裡的勝景所折服,這份霸氣的山林、地勢、奇貌,足以讓見過她的人連連稱奇,感慨大自然的神來之筆,可謂不枉此行。

張家界森林公園的四大景區統稱為武陵源景區,排隊進門,乘坐景區環保車,就開始了九曲十八彎的觀景之路。樹木於千迴百轉之處展露蒼翠、流水在幽深之谷淙淙流淌——初入景區,大自然便賞給了我一個神奇的懷抱。

來張家界看山,此刻,我卻捨不得眺望樹木之外的山影,因為,這耳聞中的奇山我必要等到登頂一刻再一飽眼福。看山要看天子山,乘上天梯,這個修鑄在懸崖上的、號稱世界之最的垂直天梯,在2分鐘之內便將遊人送上天子山景區的峰頂。迫不及待地登上觀景臺,自此,便如同進入了一個奇幻世界。

在此縱目,青峰生長在幽谷之中,錯落有致,千姿百態,或如柱、或如塔、或如筍……密者成陣,疏而不漏;深者深不可測,聳者一柱擎天。原來,當初火遍世界的3D電影《阿凡達》便是在這裡取景,可不嘛,這林立的石柱群足以攝人心魄,再加上特效處理,確實如入仙林魔境,怪不得這觀景臺取名叫迷魂臺呢。

據介紹,這神奇的地貌因其太過珍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張家界地貌”,此後,在世界任一個地方發現狀如此類地貌的就冠以此名。雖此言論我還未考證,但從絡繹不絕的外國遊人來看,已足見張家界在世界的地位與影響。

天子山的神奇,在於其風光皆為原始,景觀、景點全無人工雕琢痕跡。其有一扇長達20多公里,高達千米的巨大巖壁,將所有的景物擁抱在懷裡。巖壁上有一條彎曲而又平坦的遊覽小道,沿途69道巖灣,84個觀景臺,一道彎一番景色,一個臺一片風光。這天然的遊覽路線,直叫人歎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天子山的魅力,還在於自然美景中融入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山的得名,源於土家族起義首領向大坤。他曾引兵三萬,自稱向家天子,誓與朝廷抗衡。後激戰數日,失敗被圍,大喝三聲,從袁家界右側神堂灣巖嘴上連人帶馬跳下,化成了天子坐朝等奇峰異石。至今神堂灣神秘莫測,絕壁千仞,深不可知,從古到今,無人能揭示她的秘密,只好寄想象於神話傳說之中,給天子山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在天子山景區,還有一段不得不看的風景,便是著名的十里畫廊。我休息了一夜後,起了個大早,清晨七點便來到了這裡。

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山中空曠幽靜,並無其他遊人,一處峽谷幽深狹長,一條棧橋縱深期間,旁邊並行的是一條觀光小火車的軌道。峽谷兩側群峰凜冽,峰頂尖尖圓圓,若人若神、似禽似獸,千態萬象,或似壽星迎賓、又像採藥老人、忽又冒出一根食指,最後等待你的還有那並排而立、情深意篤的三姐妹……此刻,清晨的薄霧還沒有散去,繚繞在這天然雕塑畫壁之間,給這條巨大的山水畫卷添上了一絲仙氣。峽谷幽幽,不見水影但聞水聲潺潺,叢林茂密,鳥兒啼聲陣陣。空氣清新如滌,這裡可是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12萬個呢,我深深呼吸,深深吐氣,想把肺中的濁霾之氣通通過濾掉。

隨著時間的流淌,一束陽光衝破雲霧照進山谷,山也明媚起來,樹也反射出了金燦燦的光芒,雲霧變得絲絲綹綹。此番境地,說不出有何等的玄妙,彷彿叢林深處的仙人,正在與我們展開溫情的對話,她們用超脫的意念,牽引著遊人進入聖地,品嚐一次神仙般的風流。你說,這是藝術的世界,還是童話的世界,抑或神秘的世界?擁在這畫卷懷中,短短來回十里,我竟徜徉陶醉了數小時。

戀戀不捨從張家界離去,旅途中再去

任一地方,我都拒絕了遊覽其他高山峽谷的建議,因為張家界的山貌實在太過迷人,我還沉浸其中無力自拔,需要沉澱數日,細細回味這份美妙的感覺。至於這份感知,文字並不能述其詳。張家界,武陵源,這天造地設的森林公園,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知她的魅力,甚至於受到她的點撥。“看山才知人渺小”,她豐富的內涵,寬闊的胸懷,與天地共存的豁達,讓用心觀景的我更知了了“虛懷若谷”的這份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