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沂蒙,以蒙山為主峰,以為名

遠離霧霾,儘可以暢快自如地呼吸

呼吸不用戒備的負離子

呼吸歷史文化的氤氳氣息

在蒙山,我與李白、杜甫“攜手同日行”

走了2277級臺階,登上龜蒙頂

體驗“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的胸襟

融入蘇軾“來看龜蒙漏澤春”的意境

東望孟良崮,凝眸處,春意漸濃

莽莽群山中,鷹峰嶙峋,層巒疊嶂

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裡

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伸向遠方

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沂蒙山,不僅僅是

一座岩石構造的山

更重要的,還是一座精神的山

一座由紅色革命基石築起的山

蒙山主峰的高度不過海拔1156米

只能算是山東第二高峰

但一旦站上歷史和人文的海拔

它就有了無與倫比的高度

蒙山高,高得我們只能去仰視

匍匐在山腳下,跪拜萬千英靈

沂蒙精神如燈塔閃爍

照亮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航程

今天,我聽從一支軍號的召喚

在晨曦裡出發,朵朵雲散成霧

我把旅行包放在孟良崮的石頭上

就像歷史放下江山,戰爭放下和平

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千年的風霜侵蝕了風骨

綿延的戰火點燃了滄桑

有一種情結,從山尖漫上心尖

漫過我的腳蹤,紮根泥土

每一顆陽光照耀的露珠裡

都有一段故事在閃爍

每一處山崗,都有小草在歌唱

告訴我,英雄們走過的足跡

我看見,山頂上軍旗獵獵,軍號嘹亮

流淌的紅色在風中飄揚

我聽見,身後谷底的嘯風在迴響

華東三野戰軍行進的步伐多麼雄壯

勇士們連同豎起的槍管,刺破蒼穹

挺起比石頭還堅硬的信仰

尖刀隊向前,擔架隊向後

共同托起噴薄而出的朝陽

滿山梨花,前赴後繼地開放

又鋪天蓋地飄零

松柏列隊,倒下、站起,站起、倒下

最終化成黑夜裡照亮沂蒙的繁星

“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沂蒙山小調》如行雲流水

融進烈士的鮮血、紅嫂的乳汁

“最後一口飯,做軍糧,

最後一塊布,做軍裝;

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

沂蒙山的人民賽過子弟兵的爹孃

煎餅大蔥,養壯了人民子弟兵

車輪滾滾,催發了解放戰爭的春潮

不知不覺間,沂蒙山長成

與井岡山、寶塔山齊名的紅色聖山

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槍聲遠去,硝煙散去

山谷裡穿行著悅耳的鳥鳴

是沂蒙山的雨露,滋養了鳥兒的靈魂

還是鳥兒們的軀體喂活了沂蒙山

此刻,天空的五線譜上,正落下

一枚枚乾淨的白雲

所有的紛爭都入土為安

羽化成一叢綠,一條瀑,一溪水

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抱定旗杆,就像抱定不倒的信念

捂住眼睛,就捂住了熱淚

捂得住心跳,卻捂不住歌聲

無根的叫石頭,有根的叫山

沂蒙山沐浴在和平的陽光裡

我把紅旗緊緊裹在身上

就像裹著我幸福的一生

  • 楊萬寧,筆名宛凝
  • 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詩刊》《星星》《詩潮》等報刊,整理有詩集《流浪詩人》《還鄉書》、隨筆集《與詩歌有關的日子》。
  • 成人組
在蒙山頂,我仰望一面紅旗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協辦:山東省作協 澳洲山東同鄉總會 澳中文聯

法國山東商會 德國山東同鄉會 加拿大齊魯同鄉會

執行團隊: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