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省,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省份

近幾年的抗戰影視劇中常出現一個叫熱河的地名。其實熱河省是一個存在了近30年左右的省份。

熱河省,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省份

熱河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1914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域,脫離直隸省直屬於民國政府。同年7月,成立熱河道。1928年9月17日,國民政府正式公佈將熱河改為省,屬於關外東北四省之一,由奉系軍閥湯玉麟擔任熱河省主席。1948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軍收復承德,熱河全省解放。1949年1月10日成立熱河省人民政府,歸東北局領導。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保留熱河省,重新劃分為2市、16縣、4旗,兩個市為承德市、赤峰市;16個縣為承德、赤峰、凌源、平泉、建昌、建平、寧城、圍場、烏丹、青龍、隆化、豐寧、灤平、興隆、北票、朝陽;4個旗為喀喇沁右旗、敖漢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1955年7月30日,一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撤銷熱河省。原熱河省所屬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龍、興隆、灤平、豐寧、隆化、圍場等8縣劃歸河北省;建昌、凌源、建平、朝陽、北票等5縣及喀喇沁左旗劃歸遼寧省;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熱河省,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省份

熱河省撤銷的理由是“恢復內蒙古歷史上的本來面貌”,是由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醞釀並提出的。1935年12月20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發表《對內蒙古人民宣言》,提出“取消熱、察、綏三行省之名稱與實際行政組織”。1955年7月30日,熱河省在中國版圖上正式消失。

熱河省,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省份

2013年,一部《打狗棍》讓熱河重回世人視野,也讓世人瞭解了那段熱血往事。熱河戰役,又叫熱河事變,熱河抗戰。發生時間為1933年2月至3月。由於滿洲國成立時,《建國宣言》中即曾表達過凡長城以北關外東北四省均為滿洲國法理領土熱河為滿洲一部份。於是日本根據《日滿議定書》,大舉侵略熱河。因為中國國內輿論普遍不願意承認滿洲國,2月11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至北平,與包括張學良、宋哲元等27名將領一起發表“保衛”熱河通電。2月21日,熱河戰役爆發。由於裝備不良,士氣低落的東北軍節節敗退,3月4日省會承德失守,熱河全境淪陷,至此東北全境淪入偽滿統治之下,東北軍關外餘部部分轉入游擊戰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繼續與日軍及偽滿鬥爭,另一部分轉入長城沿線參加長城抗戰,之後撤入關內,與之前撤入關內的東北軍繼續活躍在抗日戰場,期盼有朝一日“打回東北去”。承德淪陷後幾日之後古北口淪陷,熱河抗戰結束。

熱河省,一個被歷史遺忘的省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