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難偷生的父子猜忌

1162年,高宗讓位於趙惇,是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與後來繼位的兒子光宗相互猜忌,而寧宗又毫無主見,南宋先後出現了韓侂冑專權和楊皇后干政的政治局面。

宋理宗和宋度宗都重用奸相賈似道,南宋在蒙古大軍的進攻下節節敗退。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陸秀夫、張世傑和文天祥等人堅持抗金。

1279年,陸秀夫揹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身亡,南宋滅亡。宋孝宗趙督是宋太祖的七世孫,36歲時被立為太子,同年登基。孝宗可謂宋最有作為的君主。他為人勤政,節儉,且不甘偏安,力圖恢復中原,同時改革內政,希望重振國勢,高宗時瀰漫朝野的妥協求和之風曾一度有所扭轉。

然而,面對高宗的處處牽制、主和派的極力阻撓、主戰派的人才調零等內外不利因素,孝宗深感力不從心,中興大業最終不得不付之東流。孝宗趙的皇后郭氏共生四子,長子死後,孝宗認為次子慶王的乗性過於寬厚仁燕不如三子恭王“英武類己”,於是冊立恭王趙惇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宋光宗。
苟且難偷生的父子猜忌

趙惇入主東宮後,勤奮好學,一舉一動都嚴守禮法,對孝宗更是恪盡孝道。趙惇就這樣小心翼翼地做了十幾年孝子,可是他年過不惑時,父親卻依然身體康健,而且也沒有將皇位傳給他的意思,於是心中很是煩惱。

一天,趙惇終於不住性子了,向孝宗試探道“我的鬍鬚已經開始白了,有人送來染鬍鬚的藥,我卻沒敢用。”孝宗何等聰明,他立刻便聽出了兒子的弦外之音,回答道:“有白鬍須好,正好向天下顯示你的老成,要染須藥有什麼用!”太子碰了個軟釘子,更加摸不清父親的意思,只得求助於太皇太后吳氏(高宗的皇后)。

太皇太后便開始向孝宗暗示,早點傳位給太子,但得到的回答卻是太子還須歷練。淳熙十四年(1187年),八十一歲高齡的高宗駕崩,孝宗悲慟欲絕。對高宗的禪位之恩,孝宗一直心存感激,加上自己已年逾六句,對恢復中原也深感力不從心,便表示自己要為高宗守孝三年。趙惇終於盼到了禪位大典,登基為帝帝。

孝宗退居重華宮,而登上了帝位的趙惇,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於沒有必要裝出“孝子”的模樣來討孝宗的歡心了,心中不由大快。不過在即即位之初,趙惇還不敢造次,依然仿效孝宗侍奉高宗的先例,每月四次朝見重華宮,偶爾再陪孝宗宴飲、遊賞。

孝宗以為自己能像高宗那樣頤養天年了,但不久,趙惇便找藉口不來了,父子二人逐漸產生隔閡。不久,趙惇立獨子趙擴為太子,孝宗表示反對,說這孩子天性儒弱。這讓趙惇感到恐懼和不安,在他看來,父親不僅對太子不滿,甚至對自己的皇位都是潛在的巨大威脅。這種恐懼感逐漸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終於導致了趙惇無端猜疑和極度偏執的症狀。

紹熙二年(1191年),李皇后趁趙惇離宮之機,殘忍殺死了情敵黃貴妃。次日,太子趙擴主持祭祀天地的大禮,儀式進行中突然狂風大作,繼而大雨傾盆而下,祭壇上的燈燭燃起大火,祭祀被迫中斷。這一幕讓正處於極度傷心中的趙惇受了驚嚇和刺激,“心病”加重,不僅不再去看望父親,還經常不理朝政。

不久孝宗逝世,趙惇連喪事也不肯主持,根本不相信孝宗已死,以為這是一個算奪自己皇位的圈套。他每天只是待在深官中喝酒,時刻擔心遭人暗算,佩劍和弓箭從不離身。
苟且難偷生的父子猜忌

就在這位皇帝終日提防自己已經死去的父親暗算自己的時候,其皇位卻已經被他的兒子趙擴悄悄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